1、【言语理解】一般而言,陆地食物链较为简单,通常只有两个或三个独立的步骤,可以得到控制和预测,但在水环境下,通过复杂的食物网和捕食层次来推导核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水环境中的核污染既有“生物放大”特性,即放射性的物质集中积累于某类生物体,从而导致食物链的激进变化;也会出现“生物收敛”,即放射性物质会被大量种类的生物体逐步吸收,从而快速“消解”。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海洋核污染可能会使海洋生物发生巨变
B:“陆地食物链”与“海洋食物链”的差异
C:可以利用海洋生物的特性治理海洋核污染
D:海洋食物链的复杂性为评估海洋核污染的影响带来困难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陆地食物链可以控制和预测,紧接着笔锋一转,指出不可能通过水环境下复杂的食物网和捕食层次来推导核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分析了原因。D项表述与此一致。A项原文未提及,排除。B项错误,原文并没有具体对比“陆地食物链”与“海洋食物链”间的差别。C项说法与原文意思相反,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存在歧义的一句是:
A:这一场关于宗教的争辩,虽说引得甚嚣尘上,然而却没有结出果实来。
B:某国政府明令禁止取缔建立对冲基金。
C:某国政府公开表示要认真执行无核政策,各国对此表示怀疑。
D:从大部分黑洞来的辐射非常弱,但总的来说,辐射是可以检测得到的。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属于停顿歧义。“明令禁止取缔”因停顿位置不同,可有两种理解,一是:“明令/禁止取缔”,即禁止和取缔是并列关系,表示取缔建立对冲基金;二是“明令禁止/取缔”,即禁止修饰取缔,表示不取缔建立对冲基金。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美国国家情报局局长上周在一次公共会议上( ),美国年度情报总预算为440亿美元。多年来,美国政府对这个数字一直采取守口如瓶的态度,外人对此不得而知。
A:揭露
B:披露
C:指出
D:表示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辨析。结合语境“多年来,美国政府……一直守口如瓶”,可以判断这个数字是以前没有公布过的,所以答案应该在“披露”与“揭露”之间选择。“披露”与“揭露”都有使隐蔽的事物显露的意思,区别在于前者多用于公布自己的秘密,而后者多用于揭示他人的秘密。本题主体是“美国国家情报局局长”,对象是“美国年度情报总预算”,故应用“披露”。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现代人对微信________不已,乃至几乎不能有一朝一夕的分离,与其说是微信的功能强大,不如将之理解成空虚寂寞冷的人们,需要某种精神层面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崇拜 皈依
B:痴狂 抚慰
C:眷恋 寄托
D:痴迷 慰藉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崇拜”指尊敬佩服,对象一般为人或团体;“眷恋”指思慕、爱恋,或依恋、怀念之情。此处形容“现代人对微信”的态度,“崇拜”“眷恋”均不恰当,排除A、C。“痴狂”的“狂”含有疯癫、病态的意思,用来形容人们对微信的依赖,程度过重,排除B。“痴迷”指深深地迷恋,符合题意。
将D项代入第二空验证,“慰藉”指安慰,代入也符合句意,且“精神慰藉”为常见搭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3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3题
5、【言语理解】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他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
B:每到周末,这条街道便人来人往,穿流不息。
C:多年来他刻苦自学、勇于探索,并能吸取各家所长,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
D:有的书法家在书写时采用方折瘦硬的笔法以追求“铜铸气”,以颤抖生涩求“铜蚀斑锈气”。
正确答案:D
解析:选项A中“翻来复去”应为“翻来覆去”;选项B中“穿流不息”应为“川流不息”;选项C中“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关于“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正确的说法是:
A:中唐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
B: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丧失
C:两宋之际,中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部沿海
D:中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段中“随着历史的演进,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可知C项中的“南部沿海”说法不正确,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当天下午,加尔各答的唐人街可谓________,人们扶老携幼,喜气洋洋地来到当地著名的科学城礼堂观看________的文艺演出。当《春节序曲》等全球华人________的乐曲响彻整个表演大厅时,整个大厅变成了一片欢庆的海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倾巢而出 奇观异彩 耳闻则诵
B:人头攒动 五彩缤纷 烂熟于心
C:摩肩接踵 妙趣横生 口口相传
D:万人空巷 异彩纷呈 耳熟能详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为贬义词,与题干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
第二空,“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不能用来形容“文艺演出”,排除B。
第三空,“口口相传”指口头传布或传授,与题干中乐曲认知度高的语境不符,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13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4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8、【言语理解】按常理,________做出的消费决策应更稳固,而事实恰恰相反,他们的结论往往更容易________。这种现象尤其在人们需要进行高额消费如买房、买车时表现得更突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思熟虑 动摇
B:深谋远虑 改变
C:思前想后 推翻
D:老谋深算 变化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按照常理经过深入思考的人做出的消费决策应该更稳固。“深思熟虑”指反复深入地考虑,A项符合文意。“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消费决策并不涉及长远的计划,排除B。“思前想后”指对事情发生的缘由,发展后果,作再三考虑,C项符合文意。“老谋深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适用对象为人,不能形容做决策,排除D。
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稳固”构成反义对应。“推翻”程度过重,排除C。“动摇”指不稳固、不坚定,填入句中最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10题
9、【言语理解】12.注释仅仅扫除了读者在一定处所遇到的阅读障碍,它并不接触读音、不讲字词的其他意义和用法,更不接触褒贬等语感、情味,给予读者的不是这字或词的全部内容,仅是词汇的片面。长期囫囵吞枣地在脑中增加词汇,容易养成学生不求甚解的习气。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强调注释的弊病
B:批评注释不全面
C:读书忌囫囵吞枣
D:学习词汇要全面
正确答案:A
解析:整个文段用客观的语气描述了注释的弊病:注释“给予读者的……仅是词的片面”而非该词的全部内容;若学生因为有了注释而不去了解词的全部含义,囫囵吞枣地在脑中增加词汇,容易使其养成不求甚解的习气。因而,该文段意在强调注释的弊端,故选A。B项是干扰项,但若考生能仔细揣摩一下就会发现,文段只是在描述一种客观的事实即注释的弊端,而并无“批评”之意,因而排除B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我们批判了只讲“义”不讲“利”的精神万能论,如今有些人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到处讲“见利忘义”的钱能通神论。社会工作是靠人去做的,中国要推动社会工作,需要千百万志愿者。因此,我们要从制度上、舆论上誉扬志愿者。是不是可以规定:年轻力壮的人如果不做志愿者就不许入团入党。不能动不动就用“党员也是人”来搪塞。党员是人,但却是先进分子,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人。“特殊材料”中的“特殊”很重要。这个“特殊”就特殊在“奉献”二字上。“奉献”是执政的首要素质。“奉献”是共产党人的第一形象。有人把“不怕牺牲”当作毛泽东语录来讥笑。错了!“不怕牺牲”是新党员入党宣誓的誓言,是老党员带领新党员举起右手,履行入党宣誓的庄严的誓言。
作者写作上述文段的目的在于:
A:号召大家都勇于奉献和牺牲
B:说明必须辩证地对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
C:强调要避免过左或者过右地对待现实问题
D:表明反对悄然出现的拜金主义的态度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通过分析“利”和“义”的关系,指出当今社会需要从制度上、舆论上誉扬志愿者;然后由分析党员的特殊性得出,党员应具备志愿者“奉献”和“牺牲”精神的结论。故文段意在倡导志愿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A项表述与此相符,故当选。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