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一般而言,美术馆运营主要是通过对艺术品载体的所有权主张法律权利,进而实现对馆藏品的利用。由于美术馆馆藏品的年代属性,也使得美术馆中的大量馆藏品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期内的作品。在运营实践中,不少美术馆重点关注了馆藏品物质载体所有权的归属,却忽视了在物质载体之上作为作品的艺术品权属问题。如此一来,有必要从美术馆基本工作环节的具体内容出发,细化各环节中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为美术馆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能力进行法律依据上的梳理,以精准提升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避免不必要的知识产权风险。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美术馆运营必须注重对著作权问题的研究
B:须进一步细化美术馆运营工作的各项环节
C: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是美术馆运营中的重要内容
D:美术馆运营普遍缺乏对艺术品权属问题的关注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引出美术馆对艺术品载体的所有权主张法律权利,然后指出在运营实践中,不少美术馆忽视了载体之上作为作品的艺术品的权属问题,最后说明有必要细化各环节中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为美术馆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进行法律依据上的梳理。文段为“提出问题+给出对策”的结构,尾句的对策为文段论述的重点,A项与之相符,正确。B项偷换概念,文段中说的是“细化各环节中的著作权保护问题”,而非“细化运营工作各环节”,排除。C项,规避知识产权风险位于文段末尾,是作者想要通过重视著作权问题达到的结果,并非论述的重点,排除。D项属于问题表述,不涉及对策,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49题
2、【言语理解】成语“心知肚明”的发明人可能从未思考过它的生物学含义。在食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判断上,心知肚明是________的,当人吃了有害食物的时候,消化道微生物和肠道神经元会立即启动________机制而使人上吐下泻,尽快尽多地将有害物质排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适用 免疫
B:准确 保护
C:科学 防御
D:普遍 平衡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成语‘心知肚明’的发明人可能从未思考过它的生物学含义”“当人吃了有害食物的时候……”可知,“心知肚明”是有生物学意义的,所以它的形容是“准确”或“科学”的,排除A、D。
第二空,“保护”和“防御”词义相近,都有保全、使不受伤害的意思,但“保护”范围较大,“防御”侧重不让进入的防守方式,范围较小。由“尽快尽多地将有害物质排出”可知,这里说的是已经进入,故用“保护”更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26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24题
3、【言语理解】四年前,中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刻,消费券作为刺激内需的政策建议曾被广泛讨论,杭州、成都等地的实践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大规模发行消费券有一定要求,其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复杂,杭州、成都等局部试点城市取得的成效并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意义。
以上文段意在说明:
A:杭州和成都试点推行消费券取得成效只是偶然事件
B:消费券对刺激内需有明显作用
C:我国还不能大规模推行消费券
D:在其他城市推行消费券不可能取得像杭州、成都一样的成效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消费券对刺激内需的作用,并指出在杭州、成都等地的实践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接着以“但”作转折说明,大规模发行消费券有一定要求,杭州、成都等局部试点城市取得的成效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意义。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我国还不能大规模推行消费券。C项表述正确。杭州和成都试点推行消费券是为引出文段主旨所举的例子,非重点,排除A。文段指出消费券的推行取得了一定效果,B项“明显作用”的表述扩大了其作用,且未涉及转折后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D项的“不可能”表述绝对,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4、【言语理解】从我国古代文献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在《诗经》中已将黍、稻并提。春秋以前,因我国北方种稻量少,水稻被列为五谷之末,如“禾、稷、菽、麦、稻”;而至宋代,便因种植数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了,民间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到了明代,更有天下谷类“稻居什七”之说,稻米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
B:春秋时期北方不产水稻
C: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
D:水稻在我国古代长期为五谷之一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文段只是提到“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由此不能推出“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错误。
B项,文段提到春秋前,我国北方种稻少,“不产水稻”的说法有误。
C项,文段讲“到宋代,稻因种植数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但并不能推出“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这一结论,错误。
D项,由文段对各时期“水稻”的描述可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32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2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5、【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表达正确的是:
A: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漠不关心。
B: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C: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D:这场戏真演得绘声绘色,赢得满场观众的喝彩。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叹为观止”为褒义词,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此处用来说明被烧毁的大楼,感情色彩不符。C项“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枝末节,此处用来说明说法绝对,词义不符。D项“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此处形容演戏,适用对象不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6、【言语理解】巩固计算思维是每个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只有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在前一个水平的基础上向上发展。计算思维有助于任何领域问题的解决。比如,把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通过推理设计小型实验的可行性路径,以及与他人共同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不同环境下采用这些策略,可以让学生明白计算思维远比计算机有用。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培养计算思维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B:应当减少学生对计算机的依赖
C:任何领域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计算思维
D:可以通过分阶段的方式培养计算思维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无中生有,文中最后一句话“可以让学生明白计算思维远比计算机有用”强调的是计算思维的重要性,而非以计算思维替代计算机;C项表述绝对,夸大了计算思维的作用;D项“分阶段的方式”文段没有提及。A项可由“巩固计算思维是每个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得出。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单考区)第17题
7、【言语理解】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时代,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阶层流动的重要工具。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这种刚性就业观便应逐渐向弹性就业观转型。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主要宗旨是为各个阶层的人们在人生、事业的各个阶段提供样态更为丰富的高等教育服务,这意味着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或者家长应该把接受高等教育看成人生的一种有益的经历,或者把它作为一种丰富自我的储备。接受高等教育后也许会获得一份工作,也许不会;也许会多次更换工作;也许工作后又返回学校再接受教育……如果这个阶段还苛求高校人才培养要和每一个潜在的工作岗位一一对应,高等教育将承受不能承受之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就业观的选择必须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B: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就业观应该转变
C:高等教育推动阶层流动的功能正在消失
D:普及高等教育会带来一定的社会负效应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文段为总分结构,前两句转折指出,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刚性就业观应向弹性就业观转型,然后具体论述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宗旨和大学生对待高等教育的正确态度,说明在此阶段不应苛求高校为工作岗位培养对应人才。文段重点在于总述句,即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就业观应该转型。只有B项与之相符,正确。A项没有提到“高等教育普及化”,排除。C、D两项均未提到“就业观”的话题,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42题
8、【言语理解】
下列句子中,用了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修辞手法的是:
A:
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
B:
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有一种莫名的紧张
C:
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
D:
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
正确答案:B
解析:
A、C、D三项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近日,某研究团队发表了关于HIV病毒免疫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最新研究成果,该项成果基于艾滋病的胚胎细胞实验,通过编辑改写人类胚胎基因,希望达到免疫艾滋病的效果。现实的问题是,基因的功能并非是单一的、线性的,而是一种网状结构,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不知道改变一个会出现哪些其他反应,这很可能是“编辑”们无法控制的。然而,基因编辑技术在规避和治疗重大疾病、修补先天缺陷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医学优势,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作者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态度是:
A:理性,在严控下负责任地审慎进行
B:抵制,不知引导人类走向何种结局
C:推崇,人类终于可掌控自己的命运
D:客观,要冷静分析广泛的伦理争议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介绍了通过编辑改写人类胚胎基因,进而免疫HIV病毒的研究成果;然后由“现实的问题是”引出担忧,即基因网状结构的特点,决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最后由“然而”转折,肯定了基因编辑技术对于治疗重大疾病、修补先天缺陷方面的贡献。故作者对待基因编辑技术的态度是“理性”的,一方面表示出担忧,另一方面也肯定其在某些方面的积极意义。“抵制”“推崇”错误,排除B、C。D项的“客观”较为迷惑,但其后的“伦理争议”在文段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①现在,“元宇宙”将不再是一种想象,人们正在利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互联网(Internet)的技术手段,使现实中的人类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进入元宇宙,凭借网络重新定义自己,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
②对多数人来说,何谓元宇宙,这是必须首先弄清楚的问题
③Metaverse(元宇宙)即是Meta(超越)+Verse(宇宙),指超越现实的虚拟世界
④这个世界能够通过高度真实感的还原技术,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体验
⑤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会有一个全新的身份,能够构建新的社交体系,能够按照这个身份不间断地“生活下去”
⑥电影《头号玩家》里的“绿洲”、动漫《刀剑神域》中的沉浸虚拟世界,就是想象中的元宇宙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⑤⑥②①④
C:②③⑤④⑥①
D:①⑤②⑥③④
正确答案:C
解析:通读题干,由①中“现在,‘元宇宙’将不再是一种想象”和⑥中“就是想象中的元宇宙”可知,两句话题相关,按照行文逻辑,应先说“是想象中的元宇宙”再说“‘元宇宙’将不再是一种想象”,故⑥应在①之前,由此可排除A、D。
②提出问题——何谓元宇宙,③给出定义——元宇宙即是超越现实的虚拟世界,由此可知,②③应紧密相连,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