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一件可能使人感到吃惊的事实是,目前不但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而且同世界上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相比,粮食增长速度也是较快的,甚至其他商品价格的增长速度也比不上粮食的增长速度。尽管如此,今天在全世界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粮食。据估计,由于缺粮而面临饥饿的人口有3.4到7.3亿之多,他们尤其集中在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
这段文字想要说明的问题是:
A: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
B:尽管世界粮食生产充足,但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粮食
C:其他产品价格的增长速度比不上粮食的增长速度
D:因缺粮而面临饥饿的人口有3.4到7.3亿之多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接着用“尽管如此”作转折指出全世界仍有很多人得不到充足的粮食,并列举出面临饥饿的人口数据,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问题是转折词之后的内容,故A、C两项不是文段想要说明的问题,D项是作为一个论据出现的,均可排除。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逸闻轶事
B:箭拔弩张
C:忧柔寡断
D:纷至踏来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应为“剑拔弩张”,C项应为“优柔寡断”,D项应为“纷至沓来”,A项“逸闻轶事”写法正确,当选。
考题出处: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7题,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7题
3、【言语理解】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流刑(流放的刑罚) 流星赶月(形容迅速) 流连(留恋不舍离去)
B:声望(名声、名气) 声泪俱下(形容极其悲恸) 声气(声音中带气)
C:临终(人将要死) 临危授命(危难时期被任命) 临深履薄(比喻谨慎戒惧)
D:虚辞(与实词相对的词类) 虚怀若谷(形容十分谦虚) 虚造(凭空捏造)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声气”①指说话时的语气、语调;②指消息、信息;③声音。故括号内的解释不正确。C项,“临危授命”指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临危受命”的意思才是危难时期被任命,故括号内的解释不正确。D项,“虚辞”指浮夸不实之言,括号内的解释错误。A项解释全部正确,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4、【言语理解】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素,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着力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B: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C: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会受到心境与价值观的影响
D:消费者在消费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就会更多地青睐低碳产品
正确答案:B
解析: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B项表述错误,当选。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5题
5、【言语理解】我的阅读经验告诉我,对经济学不见得要学到特别精深的程度,但是了解它的一些基本思维方法,无疑是一种改造自己世界观的最好武器。我们读一点经济学,接受了它的思维方法,就可以把自己从那种日常直觉中拯救出来,我们的世界立即焕然一新。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纠正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错觉
B:学习经济学,第一步应该掌握它的基本思维方法
C: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可以改造一个人的世界观
D:对于经济学,非专业人士懂一点它的皮毛就可以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总共两句话,由第一句的“基本思维方法……是一种改造自己世界观的最好武器”和第二句的“接受了它的思维方法……我们的世界立即焕然一新”可知,两句话强调的都是经济学的思维方法对改造世界观的作用。对应C项内容。
A、D两项均未提到“基本思维方法”,B项未提到“世界观”,均可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46题
6、【言语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唐卡是藏文化中第一个走产业化的门类。产业化的指标之一是_________。早在数百年前,唐卡就已经有了《造像度量经》,而“度量”是决定一幅唐卡价值的基本条件。一幅上乘的手绘唐卡,应该是完全按照《造像度量经》之规定绘制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数据化
B:标准化
C:类型化
D:规模化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后文是对空缺处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后文说早在数百年前,唐卡就已经有了《造像度量经》,并且上乘的手绘唐卡应该完全按照《造像度量经》的规定绘制。由此可知,唐卡有自己的统一标准,即按照一定的规定绘制,才得以走向产业化。故产业化的指标之一是要有标准。
“标准化”侧重依据统一的规定,与文意相符,当选。“数据化”侧重通过数据分析体系进行明确计量、科学分析。“类型化”侧重使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成为一种类型。“规模化”指事物的规模大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三词均不能体现唐卡按照统一的规定进行绘制之意,排除A、C、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6题,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1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6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
7、【言语理解】
在日常环境中,人们往往有着________的身份标签,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周围人对自身的评价,所以,自然而然便保持着一种无形的________。但是,当这些社区中的“好居民”,工作中的“好职工”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其自身的身份特征________,“反正也不认识我”人们如是想着,于是一些不文明现象随之产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特有 自省 消失
B:
鲜明 压力 模糊
C:
明确 自律 弱化
D:
固有 束缚 偏移
正确答案:C
解析:
先看第二空,文意为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周围人对自身的评价,因此自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自省”指自我评价、自我反省。文段强调的是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不是要反省自己,排除A。“压力”指制伏人的力量。文意强调的是“约束”而非“制伏”,排除B。“束缚”指约束限制,强调的是外界的限制,而文意强调的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排除D。“自律”指自我约束,填入符合文意。
验证其他两空:第一空,“明确的身份标签”表述无误;第二空,“自身的身份特征弱化”对应“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5题
8、【言语理解】当代“艺术批评”遭遇越来越多的质疑,或认为其中充斥吹捧虚夸气息,或讥讽批评言论和艺术实践脱节,无法对艺术创作、艺术市场产生正面引导作用,进而,连艺术批评存在的意义也变得可疑起来。在艺术资本和大众媒体崛起的当今,艺术批评影响力式微。在这样生产繁荣的时代,艺术批评的“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有多少文章真正具有批判性和反思精神呢?这值得艺术理论界认真思考。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今天的艺术界中艺术批评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B:艺术理论界需要反思在新时代如何发展艺术批评
C:艺术批评对艺术创作、艺术市场的影响力在降低
D:严肃的批评只是艺术批评家个人对于学术理想的坚持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围绕艺术批评遭受质疑展开论述,首先指出“艺术批评的‘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然后得出结论——在新时期艺术理论界应当就其所具有的批判性和反思精神进行认真思考。B项与此表述一致,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苏武执节出城,面对威逼________不屈,身处绝境________面对,青丝熬成白发,十九年后终归故国,是因为他回家的信念始终未曾动摇。生活中的情况往往是,我们不是看到希望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两种景色的________转换是因为你多走了几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浑然 怡然 迥然
B:凛然 坦然 迥然
C:浑然 坦然 恍然
D:凛然 怡然 恍然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第一空,题干说的是苏武面对威逼,态度坚决,不屈服。“浑然”形容完整不可分割,如浑然一体、浑然天成。“凛然”形容严肃而可敬畏的样子,如大义凛然、态度凛然。后者用于形容苏武不屈服的态度恰当,排除A、C。再看第二空,题干说的是苏武身处绝境,也能从容面对。“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没有顾虑,如坦然无惧、坦然自若。“怡然”形容喜悦,如怡然自得。由“绝境”可知,“坦然”填入更恰当,排除D。第三空,“迥然”形容差别很大,符合题干中山穷水尽和柳暗花明两种景色大转换的语境。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10、【言语理解】粤菜中有一个说法,叫“嫩而不生,仅熟即可”,这要求厨师对每一种食材的品性________,炒制的过程要眼疾手快,________,绝不能拖泥带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________食材的鲜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数家珍 一马当先 捕获
B:了如指掌 一气呵成 挽留
C:心领神会 一鼓作气 发挥
D:心中有数 一以贯之 保存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嫩而不生,仅熟即可”“要求厨师对每一种食材的品性”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表示了解、熟悉之意。“如数家珍”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了如指掌”指对事物十分了解;“心中有数”指对情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处理事情有一定把握。三项均符合文意。“心领神会”指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其填入不符合文意,排除C。
第二空,由“要……绝不能……”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拖泥带水”意思相反,表示炒制过程需要很迅速,不拖拉间断之意。“一马当先”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其填入不符合文意,排除A。“一气呵成”比喻做一件事情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其填入符合文意。“一以贯之”指做人做事,按照一个道理,从始至终都不会改变。其填入不符合文意,排除D。
验证第三空,“挽留鲜味”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