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936

发布时间:2023-01-07 19:51     浏览量:23

1、【言语理解】一件可能使人感到吃惊的事实是,目前不但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而且同世界上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相比,粮食增长速度也是较快的,甚至其他商品价格的增长速度也比不上粮食的增长速度。尽管如此,今天在全世界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粮食。据估计,由于缺粮而面临饥饿的人口有3.4到7.3亿之多,他们尤其集中在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
这段文字想要说明的问题是:

A: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

B:尽管世界粮食生产充足,但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粮食

C:其他产品价格的增长速度比不上粮食的增长速度

D:因缺粮而面临饥饿的人口有3.4到7.3亿之多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接着用“尽管如此”作转折指出全世界仍有很多人得不到充足的粮食,并列举出面临饥饿的人口数据,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问题是转折词之后的内容,故A、C两项不是文段想要说明的问题,D项是作为一个论据出现的,均可排除。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以下各句画线的部分,在修辞上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生活在碎片时代,不能像碎片一样生活

B:当善良的人被欺骗,除了愤怒外,还会下意识地开启防御机制,自带“防护网”

C:“磨刀不误砍柴工”,花在度假上的时间,会从高效的工作那里补回来。

D:亚马逊新版电子书阅读器浸入两米深的清水后仍可使用。现在有了能应付浴室和沙滩的“口袋里的书店”,书虫们还会忠实于他们潮湿的平装书吗?

正确答案:C

解析:A、B、D三项的修辞手法为比喻,A项把人比喻成碎片,B项把人们的心理防御机制比喻成“防护网”,D项将电子书阅读器比喻为“口袋里的书店”。C项仅是引用俗语,与其他三项修辞手法不一样。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34题,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45题

3、【言语理解】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文化经济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换言之,________________。文化发展了,经济也就转型升级了,文化份额的增加和文化产品质量的提高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巨大的直接作用。
填入上文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A: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应当多从文化上寻找出路

B:文化经济在经济结构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

C:经济结构决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进步

D:发展文化经济是调整和改革我国经济结构的前提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换言之”可知,空白处所填句子应是对前文“发展文化经济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同义转换,即另一种说法。C项中“经济结构决定文化发展”在前文中没体现,排除。前文中说的是发展文化经济“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B项“重中之重”、D项的“前提”程度都过重,与“有助于”不相符,排除。A项是对前文的同义转换,当选。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19题

4、【言语理解】《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美食类系列纪录片,它试图全方位地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帮助他们从饮食文化这一侧面认识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节目不仅解说词采用简洁的叙述体,更是一部声画和谐、充满意境的艺术片,它以国际通用的影像符号,在展现国家风土人情的同时,配以音乐的烘托和渲染,将抽象的国家形象和文化在大众的意识中具体化、形象化、情感化。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中国各地多样的美食生态

B: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C:文化与国家形象传播的关系

D:美食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展示中华美食,传递了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饮食习惯和东方生活价值观,从而帮助海外观众认识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然后介绍美食纪录片的特点和作用,即将抽象的国家形象和文化具象化、情感化,使海外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故文段重在强调美食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D项正确。
A项“各地多样的美食生态”无中生有。B项中国美食文化的特点非文段重点。C项未点明文段主题词“美食”。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依据文段的观点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

B:理想的大学教育应该塑造能够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我们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群体

C:目前大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偏离社会良知,导致民族命运被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D:知识分子应当具有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可知,大学教育既应该培养专家,也应该培养知识分子,A项说法错误。由“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专家,那么,我们民族……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不能推出“理想的大学教育应该塑造能够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我们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群体”的论断,B项错误。C项混淆已然与未然。由“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可知,文段用的是未然性表述,且由前文“一旦……”可知,最后一句整体属于假设语气。故本题答案为D。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6题

6、【言语理解】要做出正确的经济预测,并不容易。某些眼光独到的经济学家可以凭先见之明赢尽掌声;反之,如果先前做出的大胆假设落空,往往会变成________的笑话。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荒腔走板

B:颜面尽失

C:人尽皆知

D:哗众取宠

正确答案:A

解析:句意说的是如果先前的假设落空,就会变成预测不准的笑话。“颜面尽失”侧重丢失面子,“人尽皆知”侧重事情流传广泛。二者不符合文意,排除B、C。“哗众取宠”指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取众人的喜爱。经济学家并非故意预测错误来吸引关注,排除D。“荒腔走板”意指演员唱曲音调不准、不和板眼,现多用来比喻说话离题或举动超出适当尺度。填入符合“大胆假设落空”的文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35题

7、【言语理解】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其实也就是一场类似库恩所说科学革命的例子。革命者认为旧有典范已经死亡僵化了,于是进行革命。革命之后,新典范出现,整个文学和文学研究遂导向一套新的信念,研讨的问题和答案的标准也改变了:采用西方的思考方式、观念系统、术语、概念来讨论中国文学。碰到这个新“典范”所无法丈量的地方,便诟病中国文学及文学评论定义不精确、系统不明晰、结构不严谨、思想不深刻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民国初年的中国文学作品带有革命性的特点

B: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用新典范评判中国文学不尽合理

C: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与库恩所说的科学革命有相通之处

D: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对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产生了深刻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促使新典范的出现,然后说明用这个新典范去讨论中国文学可能会存在无法丈量的地方,由此便诟病中国文学及文学评论定义不精确、系统不明晰等。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用新典范评判中国文学这一做法不合理。B项正确。A、C、D三项均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55题,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7题

8、【言语理解】而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构成和积累,正是包括这种塑造其自身文化、传统、宗教内在吸引力和感化力的国家公关能力,更包括以国家主动出面来推销、强化某种价值观、生活方式、甚至是特定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实力。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绝非仅仅是军事和意识形态之争,更是国家政府公关层面上的较量。苏联垮台,原因既有美国“星球大战”这一战略“阴”谋之功,也有“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那些伐谋攻心之力。
这段话主要阐述了一个国家“软实力”:

A:所指代的内容

B:和“硬实力”之别

C:应发挥的作用

D:作用范围比较特殊

正确答案:A

解析:由“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构成和积累,包括……更包括……”,可看出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是“软实力”主要包括的内容,苏联垮台的例子则是“软实力”发挥作用的一个表现。B项“硬实力”在文段中不曾涉及,属无中生有,排除。C项“软实力”应发挥的作用不是文段主要阐述的内容,排除。D项“软实力”作用范围的特殊性在文段中也不曾涉及,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从社会角度看,“无校籍管理”对时下家长和学生的“名师”“名校”崇拜情结有纠偏作用,能够有效________择校热的升温,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

A:遏制

B:扼制

C:控制

D:抑制

正确答案:A

解析:“遏制”侧重于阻止、制止;“扼制”侧重于把守、控制;“控制”侧重于把持、操纵;“抑制”侧重于控制、约束,常用于思想感情方面。句中说的是阻止择校热的升温,选“遏制”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福建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5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5年青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3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4题,2015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5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5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0题

10、【言语理解】地球自身储存着丰富的能量,雷雨、洪涝、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带来巨大破坏。有些物理学家发现了地球自然破坏力、影响力中的军事意义和价值,通过不断研究自然现象的特征和规律,试图掌握自然灾害对军事的影响,并通过一些物理学的方法对自然能量进行利用。如人为地制造大风、降雨、闪电、潮汐、海啸、雾气等,可以达到军事进攻与防御的目的;利用人工引雷的方法,可以有效驱赶厚重的云层,减少闪电的能量与时间,从而让军事行动的指挥控制设施不受干扰。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各国都注重利用地球物理技术,提高军事实力

B:地球自然破坏力具有两面性,不能片面归结为灾害

C:地球物理技术为军事领域有效利用自然能量开辟新方向

D:地球物理技术在现代军事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军事技术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指出地球自身蕴藏着丰富的能量,一些物理学家发现了地球自然破坏力、影响力中的军事意义和价值,不断研究自然现象,试图掌握自然灾害对军事的影响,在军事中利用自然能量,并举出实例加以证明。物理学家的发现是文段论述的重点,C项表述与此相符的,当选。
A项的“各国”文段未提及,B项未涉及“军事”,D项“不可或缺”无中生有,均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