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演员:公园:演出
A:谣言:微信:查处
B:股民:股市:投资
C:士兵:战争:升迁
D:信息:卫星:定位
正确答案:B
解析:演员在公园里演出。
A项,在微信中散播谣言可能会被查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股民在股市里投资,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士兵赢得战争可能会得到升迁,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通过卫星传送的信息进行定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100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94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91题
2、【判断推理】口碑营销,指运用有效手段,让消费者在亲朋好友之间对企业的产品、服务或整体形象进行介绍、推荐的营销方式。
下列属于口碑营销的是:
A:小张是个美妆达人,家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化妆品,还经常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晒照片,为亲戚朋友推荐自己喜爱的化妆品
B:为了把某小镇打造成旅游名镇,市旅游局请文化传播公司精心策划了一则创意广告,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默默无闻的小镇变得名闻遐迩
C:李阿姨购买了一款理疗仪后,每天在朋友圈图文并茂地发布自己的使用过程,赢得了几千条点赞后,在理疗仪公司换回了一个保健枕
D:某商场半个月以前在电视台发布节日促销信息,还雇了许多退休的大爷大妈到各个小区发放促销小广告,节日当天又让员工及家属在商场门口排起了百米长队
正确答案:C
解析:口碑营销的定义要点:①消费者;②在亲朋好友之间对企业的产品、服务或整体形象进行介绍、推荐;③营销方式。
A项,小张自发做的化妆品推荐,不是企业的营销方式,不符合要点③。
B项,市旅游局请文化传播公司策划广告,不是消费者在亲朋好友间推荐,不符合要点①②。
C项,理疗仪公司通过赠送保健枕的营销方式,让李阿姨购买理疗仪后在朋友圈推荐,符合定义。
D项,在电视台发布促销信息,雇大爷大妈发放小广告,节日当天让员工及家属排队,不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09题
3、【判断推理】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虽无代理权,但由于被代理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象,而与善意第三人进行的、由被代理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案例中不存在表见代理的是:
A:张媛的弟弟张力在某基金会储蓄部当副主任,张媛口头委托张力代其在基金会先后办理了八笔存款,共计30万,张力每次存款时在存款人栏、经办人栏都填写张媛的名字,后又擅自以张媛名义从基金会取出了13万存款
B:某商场业务员郑某多次到甲公司采购空调设备,一次郑某去甲公司时见其生产的暖风机小巧实用,于是以商场名义购买了一批暖风机,商场知道后,认为郑某是自作主张,他们有权拒绝支付货款
C:陆某是某市一套房屋产权人,去年5月,陆某儿子拿着他的印章、身份证和房屋产权证原件委托房产中介出售房屋,中介联系促成徐某与陆某儿子签了房屋买卖合同并办理了过户手续,但当徐某要求入住时,陆某称他不知情,要求撤销买卖合同
D:汤某系某车队司机,多次代单位赊购汽油,月底由单位支付油费。后汤某调换到行政岗位,却仍以单位名义给自己的车加油,加油站并不知情,遂继续为汤某提供服务,结果在向汤某单位收取油费时被拒绝
正确答案:B
解析:表见代理的定义要点:①行为人无代理权;②由于被代理人的行为造成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象。
A项,张力有存款的代理权,但没有取款的代理权,符合要点①,由于张媛一直委托张力代表其存款,导致基金会的人认为张力有权代替张媛取款,符合要点②,因此存在表见代理。
B项,郑某有采购空调设备的代理权,而没有采购暖风机的代理权,符合要点①;但郑某以甲公司的名义仅采购过空调,在此之前商场并未委托郑某到甲公司采购空调以外的东西,这不足以使甲公司认为郑某拥有购买暖风机的代理权,不符合要点②,不存在表见代理。
C项,陆某的儿子不是房屋产权人,不能代表陆某,符合要点①;由于陆某并未看管好重要的证件及印章,使其儿子可以私自使用陆某的证件及印章,足以使得房产中介相信陆某的儿子有代理权,符合要点②。因此存在表见代理。
D项,汤某调换到行政岗位后,不能再代单位赊购汽油,符合要点①;但是由于单位并未及时告知加油站汤某已经调岗,导致加油站相信汤某仍然有权代理单位赊购汽油,符合要点②。因此存在表见代理。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84题
4、【判断推理】一次面试,某组一个考生回答第一题时引用古诗道:“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此时大多数考官微微颔首,表示赞扬。接着第二个考生回答同一问题时,也说:“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考官开始疑惑。一天面试下来,该组20名考生,有11名考生回答第一题开篇都是这句古诗,不仅如此,回答的其他很多内容,用语及动作都非常相似,甚至相同。经调查,这11名考生参加了同一个面试培训班,11名考生都觉得不错,可是最后得分却并不理想。
最能对上述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一项是:
A:主考官对面试培训班的考生没有好感
B:考官面对的是20名考生,而考生仅对自己的回答情况进行判断
C:考官普遍认为引用古诗或者名言的考生夸夸其谈,所说并非所想,缺乏真实性和说服力
D:参加面试培训班很可能无助于提高面试成绩,甚至可能影响考生正常发挥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矛盾点在于:考生自我感觉不错,而最后得分并不理想。
A项,题干中考官只是很疑惑11个考生在面试过程中有很多雷同之处,并不知道他们是否参加过培训班,对面试培训班的考生没有好感的说法错误。
B项,考生没有看到其他考生和自己雷同的表现,所以判断失误,很好地解释了题干的矛盾点。
C项,考官认为考生夸夸其谈属于主观臆断,不能解释矛盾。
D项,参加面试培训班是否有作用与题干矛盾点无关。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5、【判断推理】揣摩指的是对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的推测、估量、判断等。揣摩必须以良好心态为基础、以实践经验总结为依据、以认真分析思考为前提。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和准确地推测、估量、估计、判断他人内心情感,是人们认识和处理复杂问题时必需的一种基本功。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揣摩的是: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正确答案:A
解析:揣摩的定义要点是:对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的推测、估量、判断。
A项,“知己知彼”中的“知彼”就需要对他人的内心活动进行推测、判断,属于揣摩。
B项,“预”是事先做好准备的意思,即“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并没有对他人的内心进行推测或判断,不属于揣摩。
C项,意思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属于揣摩。
D项,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也没有对他人的内心进行判断,因此也不属于揣摩。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6、【判断推理】认知地图效应:指通过对特定事物多次探索之后,头脑中形成一张包含各种相关信息的地图,根据这张地图采取行动,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列不属于认知地图的是:
A:庖丁解牛
B:胸有成竹
C:老马识途
D:管中窥豹
正确答案:D
解析:认知地图效应是指通过对事物的多次探索,掌握相关信息,做事事半功倍。
达到对其了如指掌的程度,对取得成功非常有帮助。
A项,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即通过对事物的多次探索,掌握相关信息,做事事半功倍,符合定义。
B项,胸有成竹比喻熟练有把握。即经过多次探索,掌握相关信息,达到熟练的程度,符合定义。
C项,老马识途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即经过多次探索,掌握相关信息,达到熟悉的程度,符合定义。
D项,管中窥豹的意思是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其并不涉及多次探索,掌握相关信息,实现事半功倍,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弹簧秤:千克:质量
A:温度计:摄氏度:温度
B:直尺:平方米:面积
C:表:光年:时间
D:考试:分数:成绩
正确答案:A
解析:弹簧秤可以测量质量,千克是质量的单位。
A项,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和题干关系一致。
B项,直尺可以测量长度,但平方米是面积的单位,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表可以测量时间,但光年是距离单位,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考试不可以测量成绩,分数也不是成绩的单位,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
8、【判断推理】明知要早睡,却忍不住熬夜追剧;明知吸烟、酗酒有害健康,却挡不住烟酒的诱惑;明知运动有益,却一步都懒得走……生活中,很多人并不缺少健康常识,他们更多的是缺乏一种自律精神。自律的人都会早睡,都会忌口,都坚持运动。如果一个人坚守自律精神,就不会放纵自己,就能够维护自己的生理节律,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所有坚持运动的人都很自律
B:有的缺乏自律精神的人不缺少健康常识
C:一个人如果不坚守自律精神,就会放纵自己
D:维护自己生理节律的人都能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很多人并不缺少健康常识,他们更多的是缺乏一种自律精神”可推出B项正确;题干推理:①自律的人→都早睡、忌口、坚持运动;②坚守自律精神→不会放纵自己→维持生理节律,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A项肯后不能肯前,错误;C项否前不能否后,错误;D项推不出。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6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95题
9、【判断推理】医生:检查:诊断病情
A:警察:警局:逮捕犯人
B:厨师:烹饪:品尝美食
C:演员:表演:吹拉弹唱
D:教师:讲课:传授知识
正确答案:D
解析:医生通过检查为病人诊断病情,D项教师通过讲课为学生传授知识。A、B、C三项均不能构成与题干类似的句子。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64题
10、【判断推理】资源整合:指企业通过组织和协调,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
下列不含资源整合的是:
A:中国的户外广告公司有数万家之多,非常分散,但有的能把这些分散的公司集中到一起,形成优势后再来策划销售
B:当年牛某从某公司黯然出局时,除了其所经营的各种关系,剩下的只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悲怆与勇气
C:在当今强调速度和规模的时代,某企业考虑最多的是潜在价值共享、共同创造超值、交换价值各得所需等
D:某公司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苦于找不到老师,正好老总的一个同事提供了一公司培训部经理的电话,经联系后如期完成了培训任务
正确答案:B
解析:资源整合定义的关键信息:对不同资源进行整合。
A项,把分散的公司集中到一起形成优势,是对不同资源进行整合,符合定义。
B项,牛某从公司黯然出局,并不存在公司对资源的整合,不符合定义。
C项,潜在价值共享、共同创造超值、交换价值各得所需是把不同资源进行整合,符合定义。
D项,通过同事找到培训老师,完成了培训任务,是对不同资源进行整合,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