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911

发布时间:2023-01-02 19:46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一些同志   懂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   知道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中的地位,   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   当精神文明建设形势比较好,经济建设任务又很重要的时候,他们往往   自觉不自觉地将精神文明建设当成“软”任务来看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 不 尽管 然而 才

B:也 也 而且 但是 就

C:又 又 而且 然而 则

D:既 又 虽然 但是 也

正确答案:B

解析:结合题干可知,从“懂得”、“知道”到“做到”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的过程,本身存在递进关系,故第三空应填“而且”。排除A、D两项。C项“则”与“往往”连接一般置于“往往”之前,即“……则往往……”,而题干中所填词在“往往”之后,由此可排除C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只要有合适的渠道,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国公众目前的环保参与程度还很低,原因不是公众环保意识淡漠,而是缺乏参与渠道。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良性的公众参与不仅能弥补政府力量之不足,还能大大提高公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同度,更能提升国民的公共道德素质。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A:中国公众参与环保的驱动力大

B:中国公众目前环保参与程度不高

C: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作用明显

D:目前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不畅通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共三句话,第一句首先表明只要有合适的渠道,公众在环保问题上就能释放出巨大的力量;第二句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即公众“缺乏参与渠道”;第三句说明公众的良性参与会产生什么作用,意在说明的还是公众参与渠道的重要性。故整个文段都是围绕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展开。四个选项中与之相符的只有D,故为正确答案。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都需要抓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个重点。但不该忘记的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虽然当前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到9%,但一产内就业人数的比重仍占28%。即使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提高,也仍会有几亿人留在农村。从长远看,若想让农村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既需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尽可能多的进城务工农民留在城市,但同样重要的是,要为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创造就业机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口素质

B: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C: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D: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横线后面的内容是对空缺处所填句子的进一步阐述。由“仍会有几亿人留在农村”“若想让农村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既需要……但同样重要的是,要为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创造就业机会”可知,后文落脚点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选项中与此相关的只有B。
A、C两项后文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D项错误,后文论述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且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4、【言语理解】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堪称核心资源。让信息创造更多价值,将给“一带一路”增添巨大动能,全方位的信息合作成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
下列表述,最能说明“信息合作”必要性的一项是:

A:围绕“一带一路”,众多海外企业界人士期待信息通途助力沟通合作、互利共赢

B:沿线国家对中国的贸易和投资政策、中国市场、中企“走出去”等信息很感兴趣

C:沿线国家了解经济信息,投资者和规则制定者就能及时准确做出判断并促进合作

D:中国海关总署已制定出台多项措施,推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互联互通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说的是信息合作对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故最能说明“信息合作”必要性的一项应是对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能起到直接作用的一项。A项说的是海外企业界人士的期待,B项说的是沿线国家感兴趣,D项说的是中国海关总署的措施,均不如C项“促进合作”作用直接,有说服力。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34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34题

5、【言语理解】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由于关于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有可能导致罹患这种疾病的女性患者不能被及时确诊。研究者请192位医生诊断一批中年患者,他们是长期咳嗽以及有吸烟史的男性或女性。在初次检查中,只有49%的女性患者被诊断为慢阻肺,而男性患者则达到了64.6%的诊断率。随后,研究者提供了指向慢阻肺的医学检验报告,这时诊断率的性别差距缩小了,但仍然没有完全消失。
文段中“刻板印象”指的是:

A:女性患慢阻肺疾病的可能性较小

B:女性患慢阻肺不容易被诊断

C:男性患慢阻肺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D:男性患慢阻肺很容易被诊断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介绍了由于刻板印象,对女性中患慢阻肺疾病的诊断可能不足。然后介绍了实验中这一结论的体现,即在邀请192位医生对一批长期咳嗽以及有烟史的中年男性或女性进行诊断时,女性被诊断为慢阻肺的概率低于男性,最后又介绍了即使在提供了指向慢阻肺的医学检验报告后,女性被诊断为慢阻肺疾病的概率仍然低于男性。根据文段可知,“刻板印象”指的是女性患慢阻肺疾病的概率低于男性,A项正确。根据文段首句可知,“刻板印象”的研究是针对女性而言,并不是男性,排除C、D。B项是“刻板印象”导致的结果,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9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5题

6、【言语理解】当资产价格下跌,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开始抛售资产,________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出现恶性循环,市场流动性________,最终引发金融体系的崩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动 降低

B:促使 缺乏

C:导致 枯竭

D:驱使 消失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推动”和“促使”多用来指出现比较好的结果,文中“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指的是不好的结果,据此可排除A、B。“驱使”指强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如不堪驱使;推动,如好奇心驱使,主语多为人或内心的某种欲望。此处句子的主语是抛售资产这一行为,适用对象不符,排除D。验证第二空,用来修饰“流动性”的丧失,“枯竭”符合。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7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7题

7、【言语理解】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旅游_________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此前到此一游、_________的旅游方式已逐渐被深度体验、注重文化与互动的旅游方式所替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方式_________,并成为热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质量 浮光掠影 脱颖而出

B:环境 浅尝辄止 蔚然成风

C:品质 走马观花 应运而生

D:生态 蜻蜓点水 蔚为大观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三空,文意为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旅游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方式出现并成为热点。所填词语应表达出现之意。“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成为一种风气。“蔚为大观”指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三词均不含有出现之意,排除A、B、D。“应运而生”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符合文意。
验证其余两空,“对旅游品质的要求”表述恰当。“走马观花”指粗略地观察一下,与“到此一游”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5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6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

8、【言语理解】

国家的制度变革和治理现代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变,其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更多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维度,而“治理”则具有更多平等和共治的意味,是公共事务相关主体对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有序参与,是各类主体围绕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协商互动。“治理”理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现代化的转型,有利于促进社会参与、激发社会活力,更好吸纳群众有序政治参与。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这一文段标题的是:


A: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


B:

“管理”和“治理”的一字之变


C:

国家治理现代化,人人都是参与者


D:

国家制度完善和发展,我们都是受益人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表明观点,国家制度变革和治理现代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接着通过论述“管理”到“治理”的变化及两者的区别,强调了“治理”侧重平等和共治,侧重各类主体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和互动;然后说明“治理”理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现代化的转型,能更好地吸纳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分析可知,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为观点句,即国家制度变革和治理现代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C项与此相符。

A项,“内涵与外延”是文段的分述内容,是为了说明首句观点,非重点,排除。

B项,“管理”和“治理”的一字之变,是文段的分述部分,是为了说明首句观点,非重点,排除。

D项,文段主要论述的是国家的治理现代化,而不是“国家制度”,且文段强调的是人人参与国家治理,而非人人“受益”,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题

9、【言语理解】不少新建、扩建企业没有在投资中按比例安排相应的自由流动资金。有的企业甚至靠挪用流动资金来盲目争上新的项目;历年清产核资中发生的损失也有一部分用企业流动资金减除;一些企业甚至挪用流动资金炒房地产、股票等;此外,物价上涨也吃掉了一部分资金。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A:盲目争上项目造成了企业流动资金的不足

B:在不少企业中存在着自有流动资金紧张的现象

C:多数企业只能依靠银行来解决流动资金问题

D: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数量逐年下降是正常趋势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列举了企业中存在的种种有关流动资金的做法——无论是投资中的未按比例安排,还是操作中的挪用、减除,其导致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即:使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出现短缺紧张的局面。B项与此相符,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碳汇造林正逐渐成为北方某市市民履行义务植树责任的形式之一。在经过几十年的营造和平原大造林后,该市适宜大规模造林的地方越来越少,由于路途遥远、交通问题、活动统筹困难等原因,组织大型植树活动也越来越困难,而人人都能参加的碳汇造林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相关细则规定,个人购买碳汇达到60元的,折算为3株植树义务。购买碳汇的资金将由专业人员实施碳汇造林、营林,协助单位和个人履行义务造林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责任。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该市不再适宜大规模造林,以后将不再组织大型植树活动

B:关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该市市民可以成为“买碳人”

C:碳汇造林辅助解决了该市的交通问题,有利于市民的身心健康

D:人人都要参加碳汇造林,这是个人要履行的造林义务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中“该市适宜大规模造林的地方越来越少”“组织大型植树活动也越来越困难”可知,A项中的“不再适宜”“不再组织”表述不正确,排除。C项“辅助解决了该市的交通问题”在文段中没有体现,排除。根据文段首句可知,D项“人人都要”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表述正确,符合文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