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984

发布时间:2023-01-17 22:34     浏览量:23

1、【判断推理】研究发现,大西洋、太平洋海面水温的微小变化与南美洲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火灾的面积具有密切联系,将这种联系建立数学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来年的火灾情况。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大西洋海水温度升高0.2℃,亚马孙雨林次年火灾发生面积增加11%

B:海水温度增高会引起水分蒸发,导致降水减少,发生干旱或致火灾

C:海水温度变化虽然微小,但可能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造成重要影响

D:北冰洋等海面水温可预测其附近的西伯利亚雨林火灾发生率和面积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观点:大西洋、太平洋海面水温的微小变化与南美洲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火灾的面积具有密切联系,将这种联系建立数学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来年的火灾情况。
A项,海水温度升高0.2℃,火灾发生面积增加11%,仅给出一组数据,无法说明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亚马孙雨林地区来年的火灾情况,无法支持题干观点。
B项,海水温度增高导致干旱或火灾,说明海水温度的变化和火灾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亚马孙雨林地区来年的火灾情况,有力地支持了题干观点。
C项,海水温度变化可能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造成重要影响,与发生火灾无关,属于无关项。
D项,北冰洋和西伯利亚雨林火灾的关系与大西洋、太平洋和亚马孙雨林火灾的关系无关,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福建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5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5年青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2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3题,2015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5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2015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5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4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1题,2015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5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7题

2、【判断推理】不可抗力是一项免责条款,是指买卖合同签订后,不是由于合同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发生意外事件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者推迟履行合同。
依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中不属于不可抗力的是:

A:某家具厂向某木材供应站订购了一批木材。但约定的交货日期到来时,木材供应站未能按期交货。两天后,因该地区遭遇罕见山洪,木材供应站所储存的全部木材被山洪冲走。家具厂因此停工待料10天,造成损失5万元

B:某政府网站遭遇黑客攻击,陷入瘫痪

C:因快递公司员工罢工,李某的邮件未能及时收到

D:杨某在大雾弥漫的早晨骑车上班途中,被一辆疾驰而过的汽车撞倒,造成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等4000多元的损失。事后杨某向肇事司机索赔,司机却称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大雾所致,属于不可抗力,所以他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D

解析:不可抗力定义的关键信息: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事件。
A项,木材供应站储存的全部木材被山洪冲走,是无法预见、无法控制的事件,属于不可抗力。
B项,网站遭遇黑客攻击陷入瘫痪,是无法预见、无法控制的事件,属于不可抗力。
C项,快递公司员工罢工导致未能及时收到邮件,是无法预见、无法控制的事件,属于不可抗力。
D项,司机在大雾天仍疾驰而过,这种行为本就很容易造成事故,即司机对可能发生车祸是应当预见和能够预见的,因此不属于不可抗力。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文字:表达

A:康熙:乾隆

B:志向:领导

C:议论文:论证

D:机关:公务员

正确答案:C

解析:文字可以用来表达,二者是功能关系。
A项,康熙和乾隆都是清朝的皇帝,二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志向指关于将来要做什么事,要做什么样人的意愿和决心;领导指率领并引导,或者担任领导工作的人。二者没有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议论文可以用来论证,二者是功能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机关泛指所有行政组织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的固定机构,公务员在机关工作。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

4、【判断推理】天下雨:地上湿

A:满18岁:有选举权

B:开花:结果

C:地上不湿:天没下雨

D:摩擦:生热

正确答案:C

解析:天下雨是地上湿的充分条件。
A项,满18岁是有选举权的必要条件,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开花不一定结果,两者不构成充分条件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地上不湿是天没下雨的充分条件,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摩擦不一定生热,摩擦包括动摩擦和静摩擦,静摩擦不生热,因此两者不构成充分条件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5、【判断推理】有调查显示,部分学生缺乏创造力。研究者认为,具有创造力的孩子在幼年时都比较淘气,而在一些家庭,小孩如果淘气就会被家长严厉呵斥,这导致他们只能乖乖听话,创造力就有所下降。
这项调查最能支持的论断是:

A:幼年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B: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C:幼年听话的孩子长大之后可能缺乏创造力

D:有些家长对小孩淘气倾向于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首先指出“部分学生缺乏创造力”,接着论述了缺乏创造力的原因,根据研究者的观点可知,有创造力的孩子在家长的呵斥下变得听话,导致创造力下降,这反映了教育方式对创造力的影响,即B项。
A项,幼年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C项,幼年听话的孩子长大之后可能缺乏创造力,并未体现创造力变化的原因是家长的呵斥,不是题干论述的重点。
D项,有些家长的态度严厉,但没有涉及态度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不是题干要表达的观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107题,2018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102题

6、【判断推理】阳光:禾苗

A:环境:森林

B:灾民:饥饿

C:空气:生命

D:草原:马儿

正确答案:C

解析:阳光提供禾苗生长需要的能量,且阳光是禾苗生长的必要条件。
A项,森林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饥饿是灾民的一种状态,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空气提供生命延续需要的氧气,且氧气是生命延续的必要条件,与题干关系相同。
D项,草原为马儿生存提供食物,但草原不是必要条件,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

7、【判断推理】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九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亲自设计建造了大雁塔,用以供奉带回的佛经、金银佛像、舍利等宝物。但直到现在,玄奘所带回的珍宝到底藏在哪里,却无人知晓。考古专家认为,就像法门寺古塔下面存在千年地宫一样,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宫,只是尚未发掘而已,并由此推测,大雁塔下的地宫里极有可能藏有玄奘当初带回的珍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质疑上述推测?

A:玄奘所画的大雁塔图纸上没有地宫

B:已发掘的其他几座古塔下的地宫里并没有发现宝物

C:考古学家已经在其他地点发现了玄奘带回的佛经

D:根据史籍记载,玄奘带回的宝物已全部进献到皇宫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结论为大雁塔的地宫可能藏有玄奘带回的珍宝,论据是法门寺古塔下面存在千年地宫。
A项,指出大雁塔图纸上没有地宫,那么大雁塔很可能是没有地宫的,也就不可能藏珍宝,削弱了题干推测。
B项,指出其他古塔地宫没有发现宝物,但不能推出大雁塔地宫没有宝物,并不能削弱题干推测。
C项,指出考古科学家在其他地点发现了玄奘带回的佛经,说明玄奘带回的珍宝很可能在其他地点,而不在大雁塔下,削弱了题干推测。
D项,指出玄奘带回的宝物已进献到皇宫,说明不在大雁塔下,削弱了题干推测。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0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0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0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0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0题

8、【判断推理】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因温室效应而造成温度上升的气候变化现象,为公地悲剧之一,而其所造成的效应称之为全球变暖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表述不是全球变暖效应的一项是:

A:近年极端天气事件更强更频繁,譬如洪水、旱灾、热浪、飓风和龙卷风

B:太平洋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及降雪量在数额上和样式上的变化

C:世界上出现更高或更低的农产量、冰河撤退、夏天时河流流量减少、物种消失及疾病肆虐

D:非洲大陆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方约占全洲面积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

正确答案:D

解析:全球变暖定义的关键信息: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因温室效应而造成温度上升的气候变化现象。全球变暖所造成的效应称为全球变暖效应。
A项,极端天气事件属于气候变化现象,符合定义。
B项,海平面上升是温室效应产生的影响,降雨量及降雪量变化属于气候变化现象,符合定义。
C项,冰河撤退、夏天时河流流量减少等是海洋因温室效应产生的变化,符合定义。
D项,只是描述了非洲大陆的气候特点,并未体现气候变化,不属于全球变暖效应。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

9、【判断推理】叶公好龙:名副其实

A:郑人买履:达权通变

B: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C:杞人忧天:庸人自扰

D:愚公移山:持之以恒

正确答案:A

解析: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名副其实指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两者是反义词。   
A项,郑人买履比喻因循守旧,不思变通。达权通变指做事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两者是反义词,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东施效颦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两者是近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庸人自扰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两者是近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指长久地坚持下去。两者是近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蓄积器官是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部位,毒物在蓄积器官内的浓度高于其他器官,但对蓄积器官不一定显示毒作用。这种毒作用也可以通过某种病理生理机制,由另一个器官表现出来,这种器官叫作效应器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沉积于网状内皮系统的放射性核素对肝、脾损伤较重,引起中毒性肝炎,所以网状内皮系统是蓄积器官

B: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经人体的上呼吸道和气管吸入人体,并直接刺激上呼吸道和气管,所以上呼吸道和气管是蓄积器官

C:大气污染物中的铅经肺吸收后可转移并积存于人的骨骼中,损害骨骼造血系统,所以铅的蓄积器官是肺

D:有机磷酸酯农药作用于神经系统,会造成神经突触处乙酰胆碱蓄积,使人产生流涎、瞳孔缩小等症状,所以神经系统是有机磷酸酯的效应器官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定义,蓄积器官是毒物的蓄积部位,效应器官是毒作用表现出来的另一个器官,两者不是同一器官。
A项,放射性核素沉积于网状内皮系统,即网状内皮系统是毒物的蓄积部位,属于蓄积器官,该项说法正确。
B项,上呼吸道和气管中并没有蓄积毒物,因此不是蓄积器官,该项说法错误。
C项,大气污染物中的铅并没有在肺部蓄积,因此肺不是蓄积器官,该项说法错误。
D项,神经系统并不是表现出“流涎、瞳孔缩小等症状”的器官,因此不是效应器官,该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