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研究机构针对医患关系的一项调查显示,患者对医生、护士、医院的总体满意度分别达到了94.6%、93.5%和79.8%。从调查数据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就医环境、就诊便利程度等项目的满意度都在70%以上。而患者最不满意的项目中,排在前三项的分别是药品价格、检查费用和就医总费用。因此有人认为,就医高消费是导致患者对医院以至整个医疗体系不满意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患者对医护人员个人的纠纷甚至暴力事件只是个别现象,就医高消费并不是医患暴力冲突的根本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削弱上述观点?
A: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的评价仅60分,甚至低于患者的评价
B:医护人员是医院和医疗体系的代表
C:就医成本过高是导致就医高消费的根本原因
D:医方和患方是两个群体,而非个人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观点为:就医高消费是导致患者对医院以及整个医疗体系不满的根本原因,但不是医患暴力冲突的根本原因。
A项,医护人员的评价为无关项。
B项,指出医护人员其实就是医院和医疗体系的代表,二者是不可分的,即就医高消费是导致患者对医疗体系不满,也是引发医患冲突的原因,能够有力地削弱题干观点。
C项,说明就医高消费的原因,是无关项。
D项,指出医方和患方是两个群体,而非个人,所以不能以个人的行为代表群体行为,不能削弱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
2、【判断推理】为什么只有人类有下巴?一直以来,人们对下巴这一看似毫无用处的附属部位提出了多种不同解释。新研究指出,下巴的进化源于人类牙齿与下颚的萎缩,这是由于烹饪使食物变软所致。
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A:下巴出现的时期与人类发明烹饪的时期是重合的
B:烹饪使人类再无须咀嚼未加工的肉类和植物,因此也无须大颗牙齿
C:下巴是在人类祖先与灵长类其他分支分离后进化而来的
D:下巴出现的时期与人类智力出现巨大飞跃的时间重合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认为是烹饪使食物变软导致人类出现了下巴。
A项,指出下巴出现的时期与人类发明烹饪的时期重合,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就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题干结论仍不能必然成立,该项不是题干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B项,指出烹饪使人类无须大颗牙齿,因此大颗牙齿会退化萎缩变成下巴,否则如果烹饪出现后人类还需要咀嚼未加工的肉类和植物,还需要大颗牙齿,那么就不能使得牙齿和下颚萎缩而出现下巴了,因此该项是题干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C项,指出下巴是进化而来的,并不能说明烹饪与下巴的出现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题干结论仍不能必然成立,该项不是题干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D项,指出下巴出现的时期与人类智力出现飞跃的时间重合,并不能说明烹饪与下巴的出现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题干结论仍不能必然成立,该项不是题干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人体在37℃左右的时候,能够使用最小的动力来维持身体需求的平衡。也就是说,人类在37℃时通过获取少量的能量,能够达到最大的行动力。因此,一个多世纪以来,37℃一直被当作人类健康的体温标准。然而日前一项研究却揭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正常状态下人类的体温越来越低了,约每10年下降0.03℃。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支持上述结论?
A:现代生活方式降低了人类劳动强度,导致新陈代谢率下降
B:现代医学的进步降低了人类患病频次,炎症反应逐渐减少
C:温度计制造技术的逐步发展使得测量数据变得越来越精细
D:温室效应引发全球气温上升,迫使人类自降体温对抗炎热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结论:过去的一个世纪,正常状态下人类的体温越来越低了,约每10年下降0.03℃。
A项,指出现代生活方式导致新陈代谢率下降,而新陈代谢会产生热量,因此新陈代谢率下降,会使得人类的正常体温降低,可以支持题干结论。
B项,指出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炎症反应减少,而炎症反应会使人体温度上升,因此炎症反应减少,会使得人类的正常体温降低,可以支持题干结论。
C项,指出温度计制造技术的发展,使得测量数据越来越精细,但是测量数据变得精细,并不代表着测量的数据会逐渐降低,不能说明人类体温的变化情况,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D项,指出温室效应迫使人类降低体温来对抗炎热,因此人类的正常体温越来越低,可以支持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5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4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9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8题
4、【判断推理】在人们的印象中,生物燃料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而最新公布的研究成果颠覆了人们的这一传统印象。研究人员发现,生物燃料可能因其未完全燃烧而转化为乙醛,进而污染空气,这种污染会导致M国每年有1400人早亡。因此,有M国医疗机构人员认为现阶段应该暂缓推广生物燃料,限制其使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会最有力地质疑医疗机构人员的观点?
A:现阶段M国科学家已研制出使生物燃料充分燃烧的新技术
B:目前M国正在使用的其他燃料的污染每年会导致超过3000人早亡
C:石油等传统燃料已经得到技术改善,由燃烧所带来的污染大幅降低
D:科学家预计,随着研究工作的推进,5年后新型生物燃料将不会再产生乙醛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由生物燃料可能因未完全燃烧而转化为乙醛污染空气,进而导致M国人口早亡,推出现阶段应该暂缓推广生物燃料,限制其使用。
A项,指出科学家已研制出使生物燃料充分燃烧的新技术,说明无须暂缓推广生物燃料,也不用限制其使用,质疑了题干观点,保留。
B项,指出其他燃料的污染每年会导致超过3000人早亡,即如果限制生物燃料的推广而使用其他燃料,则造成的危害要比生物燃料还大,在一定程度上质疑了题干观点。但与A项比较,A项直接说明了生物燃料不存在污染问题,因此该项的质疑力度不如A项,排除。
C项,指出石油等传统燃料的污染大幅降低,但不能说明现阶段是否应该暂缓推广生物燃料、限制其使用,不能质疑题干观点,排除。
D项,指出5年后新型生物燃料将不会再产生乙醛,说明目前生物燃料产生乙醛的问题尚无法解决,则现阶段应该暂缓推广,限制其使用,支持了题干观点,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2题,2014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
5、【判断推理】鼓舞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捏造
A:士气 谎言
B:打击 欺骗
C:煽动 创作
D:语言 文书
正确答案:C
解析:鼓舞与煽动意思相近,且前者为褒义词,后者为贬义词;创作与捏造意思相近,且前者为褒义词,后者为贬义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小推车管理法是指通过把服务对象纳入服务系统中,并挖掘服务对象潜在资源,与服务提供者共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创新管理模式,该模式对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来说是一种双赢策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小推车管理法的是:
A:学生家长群安排家长轮流给班级免费做清洁,学校为此节省了开支
B:老张辞掉保姆,自己做起了家务,既锻炼了身体又节约了一笔开销
C:某书店鼓励来购书和阅读的顾客自带小折叠凳,顾客感觉很贴心,书店的销售业绩有很大提升
D:超市为了树立“环保、节能、负责”的企业形象,对自带环保包装袋的消费者发放电子红包
正确答案:C
解析:小推车管理法的定义要点:①把服务对象纳入服务系统,挖掘服务对象的潜在资源;②对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来说是一种双赢策略。
A项,仅学校节省开支,未体现双赢,不符合要点②。
B项,解聘保姆未涉及把服务对象纳入服务系统,挖掘服务对象的潜在资源,同时也不是双赢,不符合要点①②。
C项,某书店鼓励来购书和阅读的顾客自带小折叠凳,属于把服务对象纳入服务系统,挖掘服务对象的潜在资源,顾客觉得贴心,书店销售业绩上升属于双赢,符合定义。
D项,超市对自带环保袋的消费者发放电子红包,增加了自己的成本,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
7、【判断推理】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社会工作的一项是:
A: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在学校、街道招募了很多志愿者,为亚运会的圆满举办提供了人力保障
B:自然之友等民间组织多年来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C:日前众多明星应邀参加了一次慈善拍卖会,募得的善款资助失学儿童
D:小张是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他每学期都会为附近的中小学生义务开课,讲解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等知识
正确答案:D
解析:社会工作的定义要点:①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②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③运用科学方法助人。
A项,为亚运会的圆满举办提供了人力保障未体现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不符合要点②。
B项,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未体现运用科学方法助人,不符合要点③。
C项,募得的善款资助失学儿童未体现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不符合要点②。
D项,心理学是科学知识,讲解知识是助人行为,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2题
8、【判断推理】理论认为,反物质是正常物质的反状态,当正反物质相遇时,双方就会相互湮灭抵消,发生爆炸并产生巨大能量。有人认为,反物质是存在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反物质是不存在的。
以下哪项与题干中的论证方式相同?
A:圣女贞德的审问者们曾对她说,我们没有证据证明上帝与你有过对话,你可能是在胡编乱造,也可能精神失常
B:动物进化论是正确的,例如始祖鸟就是陆地生物向鸟类进化过程中的一类生物
C:既然不能证明平行世界不存在,那么平行世界就是存在的
D:长白山天池有怪兽,因为有人看见过怪兽在天池内活动的踪迹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是通过不能证明反物质是不存在的而推出反物质是存在的,即不能证明A为假,因此推出A为真,为“诉诸无知”的错误推理。
A项,根据没有证据证明上帝与你有过对话,推出你可能是在胡编乱造,也可能精神失常,即不能证明A为真,因此推出B或C。该论证最后推出了其他的结论,而没有说明前面所述的情况为真或为假,与题干论证方式不同。
B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论证观点,并非“诉诸无知”,与题干论证方式不同。
C项,通过不能证明平行世界是不存在的而推出平行世界是存在的,即不能证明A为假,因此推出A为真,为“诉诸无知”的错误推理,与题干论证方式相同。
D项,根据有人看见过怪兽推出有怪兽存在,并非“诉诸无知”,与题干论证方式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1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
9、【判断推理】研究发现,试管婴儿的出生缺陷率约为9%,自然受孕婴儿的出生缺陷率约为6.6%。这两部分婴儿的眼部缺陷比例分别为0.3%和0.2%,心脏异常比例分别为5%和3%,生殖系统缺陷的比例分别为1.5%和1%。因而可以说明,试管婴儿技术导致试管婴儿比自然受孕婴儿出生缺陷率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该结论?
A:试管婴儿要经过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过程,人为操作都会加大受精卵受损的风险
B:选择试管婴儿技术的父母大都有生殖系统功能异常,这些异常会令此技术失败率增加
C:试管婴儿在体外受精阶段可以产生很多受精卵,只有最优质的才被拣选到母体进行孕育
D:试管婴儿的父母比自然受孕婴儿的父母年龄大很多,父母年龄越大,新生儿出生缺陷率越高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论点:试管婴儿技术导致试管婴儿比自然受孕婴儿出生缺陷率高。
A项,说明试管婴儿技术在操作过程中的确会加大风险,加强了题干观点。
B项,试管婴儿技术失败率,与题干婴儿出生缺陷率无关,是无关项。
C项,指出试管婴儿的受精卵是最优质的,排除了受精卵本身的影响,支持了题干观点。
D项,试管婴儿的父母年龄较大导致新生儿缺陷率高,通过“另有他因”的方式削弱了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6题
10、【判断推理】2018年9—12月,某一线城市的房租租金暴涨,有人认为,房租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一些长租公寓运营商哄抢房源、恶性竞争。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观点?
A:大多数一线城市的房价与房租一直存在着涨幅不平衡的问题
B:2018年9—12月,该城市的一些出租大院和工业区公寓被拆
C:少数短租公寓的运营商也存在着哄抬房租等恶性竞争的问题
D:新落户政策导致的供需关系变化是此次房租暴涨的唯一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观点: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一些长租公寓运营商哄抢房源、恶性竞争。
A项,房价和房租的涨幅不平衡,并不能说明题干原因不是根本原因,因此无法反驳题干观点。
B项,出租大院和工业区公寓被拆可能是房租上涨的另一个原因,属于另有他因,但并不能说明题干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无法反驳题干观点。
C项,少数短租公寓的运营商存在恶性竞争的问题,可能是房屋上涨的另一个原因,但并不能说明题干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无法反驳题干观点。
D项,新落户政策是房租暴涨的唯一原因,也就是说房租暴涨并没其他原因,因此长租公寓运营商哄抢房源也就不可能是其根本原因,有力地反驳了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7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