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专项常考题集975

发布时间:2023-01-16 3:25     浏览量:7

1、【常识判断】下列哪一情形不可能发生?

A:顺治帝在圆明园饮宴

B:乾隆帝游览扬州瘦西湖

C:雍正帝在紫禁城召见臣子

D:康熙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欣赏歌舞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当选。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大型皇家园林,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基本建成,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抢掠焚毁,八国联军侵华时(1900年)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成一片废墟。顺治帝是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生于1638年,卒于1661年。所以顺治帝在圆明园饮宴的情形不可能发生。
B项不选。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北郊,原名保障湖,在清朝乾隆年间改称“瘦西湖”。所以乾隆帝游览瘦西湖的情形可能发生。
C项不选。雍正帝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生于1678年,卒于1735年。紫禁城是北京故宫的旧称,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所以雍正帝在紫禁城召见臣子的情形可能发生。
D项不选。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生于1654年,卒于1722年。承德避暑山庄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耗时89年建成。所以康熙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欣赏歌舞的情形可能发生。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题

2、【常识判断】下列关于生活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蜻蜓点水就是蜻蜓产卵,卵直接产入水中,或产于水草上

B:喝红酒前摇杯是为了增加酒与空气的接触面,让它的香味充分散发,促进它的氧化

C:眨眼能保持眼球湿润,使眼球转动时不会发生过多摩擦,是人眼的一种自我保护功能

D:当发生煤气中毒时,应立即打开室内的灯光,并对中毒人员施救

正确答案:D

解析: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可燃,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程度后遇明火会发生爆炸,而打开室内的灯光可能产生电火花,因此是错误的行为。D项说法错误,其他选项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常识判断】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其中不包括:

A: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B:有明确的被告

C:具体的诉讼请求

D:有充分确凿的证据

正确答案:D

解析: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常识判断】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B: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C:判决死刑立即执行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授权的部分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D: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两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正确答案:C

解析: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这是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方法。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A正确。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包括不适用死缓),B正确。死刑有两种执行制度,一种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另一种是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简称死缓)。死刑立即执行除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判决的外,依法都应当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判决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因此C项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D项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常识判断】声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市区内禁止鸣笛是为了减弱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噪音

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进行判断的

D:在生活中,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正确答案:B

解析:市区禁止鸣笛是为了从声源处减弱噪声,A项说法错误;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这巨大的能量可以使人体内的结石做剧烈的受迫振动而破碎,从而减缓病痛,达到治愈的目的,B项说法正确;“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判断的,C项说法错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没有振动,就不会有声音,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常识判断】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的通过,标志着我国公职人员就职宣誓开始走上制度化发展的道路。下列关于宪法宣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宪法宣誓是向宣誓者施加责任的法律机制

B:宪法宣誓是宣誓者向在场聆听的人员宣誓

C:宪法宣誓能实现内在素质向外在规范转变

D:宪法宣誓是示范敬畏宪法权威的社会仪式

正确答案:D

解析:宪法宣誓制度为近两年法律热点,考生应对该制度有所了解。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宪法宣誓不是向宣誓者施加责任的法律机制,而是示范某种特定情感的社会仪式,A项错误。
宪法宣誓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是向宪法、向祖国、向人民宣誓,B项错误。
我国确立宪法宣誓制度,是为了通过宪法宣誓制度这一外在的制度来增强宪法权威,规范、增强国家工作人员乃至呼唤全国人民对宪法的敬畏,影响其内在,C项错误,D项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题

7、【常识判断】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战役,说法不正确的是:

A:鸣条之战,商灭夏,商汤建立商朝

B: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的数万楚军同秦将王翦所率领的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战役

C: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最终东晋打败前秦,制止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D: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正确答案:B

解析: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夏县之西)进行的一场决战。此役导致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了中国第二个王朝——商朝。A项说法正确。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的数万楚军同秦国名将章邯、王离所率的秦军主力,在巨鹿展开的一场战略决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B项说法错误。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决定性战役,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制止了前秦的入侵。C项说法正确。
昆阳之战是王莽建立的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战略决战。刘秀率领的汉军以少胜多,恢复汉室,此役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D项说法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常识判断】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闹”元宵的习俗包括张灯、观灯、舞龙、舞狮等,以下诗句与元宵节有关的是:

A:火树银花合

B:千里共婵娟

C:遍插茱萸少一人

D:爆竹声中一岁除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正确。“火树银花合”出自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描写了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
B项错误。“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写的是诗人中秋节望月怀人。
C项错误。“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诗人在异地思念家人。
D项错误。“爆竹声中一岁除”出自王安石的《元日》,描写了春节辞旧迎新的景象。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78题

9、【常识判断】剧烈运动后,人们常常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主要是因为皮肤的什么功能?

A:保护和排泄

B:排泄和调节体温

C: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D: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

正确答案:B

解析:皮肤有汗腺组织,能排除一些体内代谢物,并以排汗的形式表现出来。人剧烈运动后,人体内的温度很高,为保持体温的恒定,皮肤表面血管扩张,毛孔增大,排汗增多,汗液蒸发可以带走一定的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即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作用,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常识判断】下列不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措施是:

A:发行央行票据

B: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C:买进政府债券

D:提高再贴现率

正确答案:C

解析: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以提高货币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具体做法有:出售政府债券(这是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种做法)、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发行票据等。C项买进政府债券属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74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4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