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以往关于网络提速与降价的讨论中,舆论多从运营商和消费者博弈的角度切入,聚焦低网速、高收费对于公众生活的影响,使用的是服务者义务和消费者权利的说理逻辑。此次却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即低质量、高成本的宽带服务潜在地阻止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在现代信息社会的运行中,宽带建设具有基础设施的意义,是知识型经济、网络化社会、数字化生活、服务型政府最起码的物理支撑。没有一个高速度、高水平的宽带环境,信息交流的效率会滞后、科技创新的成本会增加,信息化社会的发育和创新型社会的成长自然会受到束缚。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宽带建设应该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基石
B:以往关于网络提速与降价的讨论存在误区
C:网络运营商的服务质量应走在服务业的前列
D:信息交流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宽带环境的改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以往关于网络提速与降价的讨论使用的多是服务者义务和消费者权利的说理逻辑,然后说明此次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即从宽带服务与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关系入手,最后进一步强调了高速度、高水平的宽带环境对信息化社会的基石作用。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宽带建设对推进信息化社会的意义,A项正确。
B项的“误区”表述错误,以往和此次的讨论只是视角不同,排除;C项“走在服务业的前列”过度推断,文中未提及;D项“信息交流效率提高”只是信息化社会建设的一个方面,概括不全面。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3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3题
2、【言语理解】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曾数次面临来自微生物的致命威胁。天花、梅毒、黑死病、流感、霍乱等流行病曾________人类社会数千年。每一次大流行后,它们都会突然________,所发生的一切都会烙印在我们的基因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荼毒 杳无音信
B:摧残 烟消云散
C:蹂躏 无影无踪
D:肆虐 销声匿迹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荼毒”指毒害,修饰“流行病”词义程度过重,排除A。“蹂躏”指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不能修饰“流行病”,排除C。
第二空,“烟消云散”形容事物消失净尽。“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句意为流行病经历过很多次,每次大流行后,都会突然消退。流行病不可能完全消失,“烟消云散”词义程度过重,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6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2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
3、【言语理解】
在游戏的世界里,人们不用承担现实生活中同样行为造成的后果,游戏输了可以点击“再来一次”一键复活。因此游戏提供了一种低成本低风险的自我实现方式。当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受挫,游戏可以成为一种短暂的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在游戏里建立社交关系,不断升级,提供了持续的挑战和个体存在的意义。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游戏成瘾,如何解决
B:
游戏社交:安全无负担
C:
现实越受挫,游戏越成瘾
D:
游戏:另一种“自我实现”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在游戏世界里,人们不用承担现实生活中同样行为引起的后果;然后说明游戏提供了一种低成本、低风险的自我实现方式;最后对这种自我实现方式进行具体说明。由此可知,文段主要是说游戏是个体的一种自我实现方式。D项表述与此一致。
A、C两项均论述“成瘾”问题,文段未涉及此内容,排除。
B项,“游戏社交”只是游戏为个体提供自我实现方式的一种表现,概括不完整,且“无负担”文段也未提及,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生回忆版第32题
4、【言语理解】总体来说,银行获得的存款量决定了银行的贷款能力。但是,在许多时候银行的贷款数量会超出它所获得的存款数量,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这种贷款的数量超出过多,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银行的贷款数量超出它所获得的存款数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B:银行向外的贷款数量超过了存款数量会造成通货膨胀
C:应该采取一种有效的策略用以控制通货膨胀
D:银行的贷款量与银行获得的存款量成正比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阐述了银行存款量与贷款能力的关系。然后由“但是”一转,指出贷款数量超过存款数量过多,会造成通货膨胀。
A项非文段重点;D项“成正比”与“在许多时候银行的贷款数量会超出它所获得的存款数量”不符;C项“控制通货膨胀的策略”文段未涉及。
故本题选B。
(本题命题不严谨,B项也存在瑕疵,应为“贷款数量超过存款数量过多”。)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32题
5、【言语理解】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劣势,都有不同的________领域。研究者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往往意味着选取了不同的研究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长 结果
B:适合 方向
C:适用 思路
D:使用 目的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研究方法各有优劣,都有自己适合应用的领域。“特长”即专长,特别的长处,适用对象为人,不能用于“研究方法”,排除A。
第二空,科学研究通常是先选择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再根据方向和目的选择“研究方法”,方法选定了,则可由此确定研究思路。第二空应选“思路”,排除B、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5题
6、【言语理解】农村文化是一套处境化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体系,它由该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所决定,无论如何“先进的”文化从外面输入到这样的社会也是脱离实际的。
对这段话中“处境化”含义的理解,以下最准确的是:
A:与农村各地生产、生活经验相适应的
B:适应农村实际发展变化的
C:与当地农村社会实际相联系、相融合的
D:与先进文化发展相适应的
正确答案:A
解析:“处境化”位于文段第一句,分析可知第二分句是对第一分句的进一步解释说明,由此可知,“处境化”指的是“由该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所决定”。四个选项中,A项与之最相符,其他三项均未说明生产和生活条件。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我们所背的包袱太沉重了,犹如背着重壳的蜗牛为生存而艰难地爬行
B:中秋节的晚上,皓月当空,月亮分外的圆,分外的大,分外的明亮和皎洁
C:由于利率调高,投资者为了避免不受损失而抛售债券,使债券价格下跌,收益率上升
D:训练局近期将召集游泳队的教练员、运动员们认真总结以往的成绩与差距,为教练员、运动员鼓劲打气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应改为“犹如蜗牛背着重壳”。B项语意重复,“皓月”,皓是明亮之意,所以“分外的明亮和皎洁”应去掉。C项否定误用,“避免不受损失”的意思是“受损失”,去掉“避免”或“不受”。D项没有语病。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
《白鹿原》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发表的。那是个还有人对“文学”两个字充满_______,结结实实写长东西的时代;是还有许多青年,在信息闭塞的情况下,找好书读,伏案写,投稿给文学杂志,_______着被认可的时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眷恋 盼望
B:
热情 等待
C:
依恋 渴望
D:
热忱 期盼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空,由横线后文“结结实实写长东西的时代”“许多青年,在信息闭塞的情况下,找好书读,伏案写,投稿给文学杂志”可知,所填词语表达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文学充满热情。“眷恋”和“依恋”侧重于留恋、不舍,不符合句意,排除A、C。
第二空,句意是许多青年渴望着被认可,是一种积极的态度。“等待”指不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期盼”指期待、盼望。根据语境,“期盼”更符合青年积极的态度,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
9、【言语理解】扶贫,粗略地说,有两个责任主体。一个是党和政府,另一个是贫困户自身。后者的责任平时说得少,其实,要改变命运,自己不奋斗、不拼搏,怎么可能实现呢?政府可以开拓融资渠道、给技术支持、给创业就业环境,但具体怎么用好这些条件,离不开贫困户自身努力。政策再好,不伸手也够不着。当然,丧失劳动能力,实在伸不出手的,可以另当别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贫困户自身对脱贫的责任比党和政府的要轻
B:贫困户应积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贫困的现状
C:党和政府应当要加强贫困户奋斗拼搏精神的教育工作
D: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应争取党和政府更多的帮助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扶贫有两个责任主体,一是党和政府,一是贫困户自身,接着以“其实”引出重点,说明要改变贫困的命运,除了党和政府的支持,更需要贫困户自身的奋斗和拼搏,并对此进行了重点阐述。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贫困户自身在扶贫工作中的责任。A项的“贫困户自身……责任……要轻”与文段强调贫困户自身责任的语境不符,排除。D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是文段补充说明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强调“党和政府”的教育工作,未突出贫困户自身的努力,不如B项契合主题,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13题
10、【言语理解】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了生活就不可能创造出好的作品,这篇作品我选择了画身边的人,去表现一种最 但也最温情的存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忽略 平实
B:违背 淳朴
C:脱离 熟悉
D:扭曲 普通
正确答案:A
解析:由“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可知,生活对于艺术创作是至关重要的。这里强调的是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而不是不能“违背”或者“扭曲”生活。故排除B、D项。句意说选择“画身边的人”,而“身边的人”的一个特点就是因为司空见惯而往往容易忽略。故第一空填“忽略”比“脱离”更合适,更契合句中“身边的人”的特点,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