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识判断】下列诗句与传统节日对应不正确的是:
A: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节
B: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C: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节
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节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错误。“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元日是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B项正确。“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
C项正确。“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写的是元宵节。
D项正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宋代秦观的《鹊桥仙》,描写的是七夕节。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题
2、【常识判断】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蛋白质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遗传信息功能
B:羊毛和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氨基酸
D:皮肤中存在大量胶原蛋白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而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
B项正确。羊毛和蚕丝属于天然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项正确。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
D项正确。胶原蛋白占人体全身总蛋白质的30%以上,主要分布在哺乳动物的结缔组织中,对人体皮肤的形成十分重要。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20题
3、【常识判断】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龙卷风是一种强对流天气,主要出现在中纬度地区的春季和夏季
B:拉尼娜现象的表现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
C: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D:霾是因大气中悬浮的水汽凝结而导致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说法正确。龙卷风是一种强对流天气,主要出现在中纬度地区的春季和夏季,虽然影响范围小,但破坏力极大。
B项说法正确。拉尼娜现象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大范围海域水温持续异常下降的现象。这是因南方涛动加强,导致秘鲁沿岸海面东南信风加强,促使东部和中部太平洋离岸气流出现,造成深层冷水上翻,从而使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降低。
C项说法正确。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一般由结冰河道上游解冻早于下游,或某种动力、热力原因所致。
D项说法错误。雾是因大气中悬浮的水汽凝结而导致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霾是大量肉眼无法分辨的颗粒悬浮空中,使大气呈混浊状态的天气现象,出现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常识判断】在生活中,下列哪一做法或现象与热胀冷缩无关?
A:夏天在架设电线时,不宜把电线绷得太紧
B: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比灌满更容易保温
C:把刚煮熟的鸡蛋放到冷水中浸一下,更容易剥壳
D:冬天往玻璃杯中倒开水,应先用少量开水预热杯子
正确答案:B
解析:往保温瓶灌开水,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B项与热胀冷缩无关,选项A、C、D均体现了热胀冷缩。故本题答案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常识判断】下列情形中保险公司须承担给付或赔偿保险金的是:
A:定期寿险合同到期时,被保险人仍生存
B:在终身寿险中,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
C:在意外伤害保险有效期间,被保险人突发心脏病死亡
D:在投保重大疾病保险时,投保人故意隐瞒其有先天性疾病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错误。定期寿险是指在保险合同约定期间,若被保险人死亡或者全残,保险公司按照约定赔付保险金;若保险期限届满时被保险人健在,则合同自然终止,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故保险公司不应给付或赔偿保险金。
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险费的,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其他权利人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该受益人丧失受益权”。因此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的,仅仅是丧失受益权,保险公司仍须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C项错误。意外伤害保险中的意外伤害是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实,心脏病显然不符合非疾病的要求。
D项错误。投保重大疾病保险时,投保人故意隐瞒其先天性疾病的,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3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11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5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43题
6、【常识判断】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蔗糖和食用油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可用灼烧法鉴别纺织材料是羊毛成分还是化纤材料
C:高压钠灯发出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可用于道路照明
D:久置不用的银制品色泽变暗原因是发生了电化学腐蚀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说法正确,食用油主要成分是油脂,属于酯类,可水解。蔗糖属于二糖,可水解。B项说法正确,羊毛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化纤材料燃烧时会产生刺鼻的气味,且燃烧完以后会形成一定分量的坚固的物体。C项说法正确,高压钠灯发出的光为黄色,黄色光的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可用于道路照明。D项说法错误,银是一种比较活泼的贵重金属,在空气中极易与硫或硫化氢反应而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并不是发生了电化学腐蚀作用。故本题答案为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常识判断】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指的是: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政府
C:人民法院
D:人民代表大会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不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B项不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该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C项不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D项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该法第九十六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8、【常识判断】下列关于玻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色玻璃可制作窗玻璃,也可用于制作太阳镜片
B:普通玻璃一般都呈淡绿色,这是因为原料中混有高价铁的缘故
C:钢化玻璃常用于制造汽车或火车的车窗
D:普通玻璃与钢化玻璃化学成分相同
正确答案:B
解析:用变色玻璃制作窗玻璃,可使烈日下透过的光线变得柔和且有阴凉之感,变色玻璃也可用于制作太阳镜片。选项A说法正确。
普通玻璃一般都呈淡绿色,这是因为原料中混有二价铁离子的缘故,而不是因为原料中混有高价铁。选项B说法错误。
钢化玻璃属于安全玻璃,承载能力强,玻璃自身抗风压性、寒暑性、冲击性强,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门窗、汽车或火车的车窗。选项C说法正确。
钢化玻璃是将普通玻璃根据需求厚度不同,选择加热降温的时间形成均匀压应力的玻璃。钢化玻璃与普通玻璃的化学成分都是硅酸盐。选项D说法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常识判断】关于农业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肥料的三要素是指氮、磷、钾三种要素
B:植物繁殖均为有性繁殖,不存在无性繁殖
C:覆盖地膜可提高土壤温度,保蓄水分
D:在我国,使用农药的首要原则是“安全”
正确答案:B
解析:肥料的三要素是指氮、磷、钾三种元素,它们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选项A说法正确。植物可以进行无性繁殖,例如通过扦插得到新植株。选项B说法错误。覆盖地膜可提高土壤温度,保蓄水分。选项C说法正确。在我国,安全是使用农药的首要原则。选项D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常识判断】张某是某服装公司的法人代表,与担任出纳职务的妹夫合谋将100万元公司资金挪到股市炒股,并将赢利的20万元平分。张某的行为构成:
A:职务侵占罪
B:贪污罪
C:挪用公款罪
D:挪用资金罪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前述贪污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
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本题中张某属于普通主体,其挪用公司资金的行为符合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要件。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