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义务教育阶段是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形成城乡之间和不同收入家庭之间孩子的同一“起跑线”的关键,政府给予充分的公共资源投入________。值得指出的是,________学前教育具有最高社会收益率,意味着政府买单是符合教育规律和使全社会受益原则的,应该逐步________义务教育的范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责无旁贷 鉴于 纳入
B:正当其时 因为 扩大
C:天经地义 缘于 加大
D:刻不容缓 由于 拓宽
正确答案:A
解析:先看第三空,“拓宽”一般与“视野”相搭配,“加大”一般与“力度”相搭配,一般不用来修饰“范围”,排除C、D。
再看第一空,“正当其时”强调的是“时”,此处没有此意,排除B。“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与此处政府所扮演的角色相吻合。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1题
2、【言语理解】传统的银行信贷模式是依赖担保和抵押。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________,催生了金融的变革和创新。借助大数据的应用,以科技金融的方式________传统小微业务,可以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崛起 打造
B:更新 推动
C:启动 重构
D:迭代 介入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崛起”侧重刚开始,“启动”侧重兴起。“更新”“迭代”均侧重更替、革新。“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并非刚刚开始或兴起,排除A、C。
第二空,“推动”常与“发展”搭配,不能与“业务”搭配,排除B。“介入”指插进其中进行干预。“介入……业务”搭配恰当,符合以科技金融的方式干预传统小微业务的语境。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7题
3、【言语理解】超Y理论认为人们是怀着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组织,主要的需要是实现胜任。胜任感的获得受外部环境、本人的权利、自由、地位、成就、交往需要等强度的制约,当工作任务的性质与组织结构相适应时,胜任感最容易满足,工作效率高,反之就低。
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是:
A:人们都是怀着实现胜任感的需要加入组织的
B:满足胜任感是促进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
C:胜任感由外部环境、本人权利、自由、地位、成就、交往需要来决定
D:超Y理论是研究工作效率的理论
正确答案:B
解析:这段文字介绍了管理学上的超Y理论的一些观点,主要是关于胜任感的满足与工作效率的关系。A项“都是”的表述过于绝对,原文的表述为“人们是怀着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组织,主要的需要是实现胜任”,排除。C项说“由……决定”,原文的表述为“胜任感的获得受外部环境、本人的权利、自由、地位、成就、交往需要等强度的制约”,排除。D项超Y理论是管理学上的重要理论,其研究范围不限于工作效率,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在古代的人体骨骼,甚至是在骨骼化石中,特别是在牙齿化石中抽取出脱氧核糖核酸,进行基因排列方式的研究,可以确定研究对象的遗传关系。20世纪80年代晚期,美国的古人类学家就根据这种研究,提出了亚洲古猿并非是人类的直系祖先,东非发现的阿法种南猿才是人类直系祖先的论断,震动了人类学界和考古学界。这样,一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的如何确定各考古文化与古代族群关系的难题,就可以通过一系列遗传基因的测定工作而逐渐得到解决,这必将引起一系列的重新检讨和新的理论思考。
以上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新的科学技术解决了考古学无法解决的难题
B:新的考古技术改变了人类学的研究成果
C:新的理论观点改变了考古学的研究面貌
D:新的理论思考解决了考古学的一系列难题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说的是通过对牙齿化石中抽取的脱氧核糖核酸进行基因排列方式的研究,解决了困扰考古学家的难题。“基因排列方式的研究”属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范畴,这是科学技术而不是考古技术、理论观点或理论思考,由此排除B、C、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2题
5、【言语理解】在付费知识的市场宣传重点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能有效地利用碎片时间,如在等公共汽车、跑步时进行学习和提升自我,进而有效管理时间。这种碎片化学习的方式虽然看似很灵活,并可以提高时间利用率,但科学研究表明,它不能真正地让你吸收学到的知识,不符合大脑吸收知识的运行机制。那些让你啧啧称奇的金句,那些让你醍醐灌顶的时刻,过不了几日就会被忘得精光,更别提知识内化和迁移了。正如快餐虽然好吃,也有饱腹感,但并不代表有营养。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付费知识领域前景尚未明朗
B:付费知识的宣传导向言不符实
C: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D:“碎片化学习”的方式并不理想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在付费知识的市场宣传重点中,最吸引人的是能有效地利用碎片时间;然后由“但科学研究表明”进行转折引出了文段的观点句,即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并不能真正让我们吸收学到的知识;末句对观点句做了进一步阐释。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这种碎片化学习方式的不足,D项的“并不理想”概括恰当。
A、B、C三项均未提到“碎片化学习”这一论述对象,且“前景尚未明朗”“宣传导向言不符实”“长期而艰苦”文段并未涉及,三项均可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6、【言语理解】40.3月11日中国公布了外界期待已久的国务院机构改革计划,几大新部委的设置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引来多角度的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猜忌
B:揣测
C:解读
D:评议
正确答案:C
解析:句中说的是对于国务院机构改革计划中涉及的几大新部委的设置问题,世界各方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看法。C项的“解读”与此意思相符,故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就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________,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并逐步达到一种互相________的良性发展状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标 协调
B:手段 促进
C:标志 制约
D:契机 适应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不是“达成共识”的目标,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才是目标,排除A。由后文的“经济手段”可知此处填入“手段”不恰当,排除B。
第二空,由“良性发展状态”可知,此处应填入一个表示人类活动与气候之间关系和谐的词语,“制约”明显不合句意,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8、【言语理解】一个人离开你的视线,只消失几秒钟,你便会给他一个评语,正视的时候却不行。聪明的人,一定把后背比前脸看得更加重要。这后背就是自己的一个雕像。雕塑是由别人操作的,材料和尺度则完全由自己提供……我们不奢望把每个人都塑造成完人,但至少自己“走过去”别让别人戳脊梁骨。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看好你的背影
B:背影比前脸更重要
C: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D:背影是一个人的德性和名声
正确答案:A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是背影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塑造好自己的背影。B、C、D三项均未提及背影的塑造问题,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9、【言语理解】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提高城市屋顶及道路路面的反射能力,可在成本极低的情况下降低地球大气温度。降低幅度虽然很小,但可被测量。在《环境研究报告》中有研究者表示,因为屋顶及道路占城市表面积的60%以上,使用淡色材料能把平均反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使得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多达0.07摄氏度。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在探索缓解全球变暖的新途径
B:深色材料的表面的反射能力强
C:新型材料能大幅降低室内温度
D:城市路面占城市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提高城市屋顶及道路路面的反射能力,可在成本极低的情况下降低地球大气温度”可推出。
B项颠倒黑白,由“使用淡色材料能把平均反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可知,反射能力强的是淡色材料。
C项无中生有,文段中研究的是降低地球大气温度的材料,“降低室内温度的材料”文段未涉及。
D项,文段中说的是“屋顶及道路占城市表面积的60%以上”,“城市路面占城市总面积”的比例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10、【言语理解】
从时间的精密测量与相对论的密切关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万物相通的奥妙。根据广义相对论,地面(或任何星球)上的两点之间,如果高度不同,时间流逝速度就会有所不同,高处略快。地面上每米的高度差,时间流逝差异大约为10~16。这意味着,_______________,就能推测两点的高度差。这进一步表明,原子钟在测地学、水文学里都会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只要用原子钟精确测量两点的时间流逝的差异
B:
只要明确时间的精密测量与相对论的密切关系
C:
只要能掌握原子钟碰撞频移的规律和基本参数
D:
只要能够运用自然界万物相通的法则举一反三
正确答案:A
解析:
横线处位于文段中间,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前提到“如果高度不同,时间流逝速度就会有所不同”“地面上每米的高度差,时间流逝差异大约为10~16”可知,高度差与时间流逝差异相关。由横线后提到的“这进一步表明,原子钟在测地学、水文学里都会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可知,空缺处句子应与“原子钟”相关。分析整个文段可知,所填句子应是推测两点高度差的方法。A项表明可以通过测量时间流逝差异来推测高度差,且体现了原子钟测量时间的作用,填入衔接紧密。
B、D两项未提及“原子钟”,与后文衔接不当,排除。
C项的“碰撞频移”文段未涉及,填入衔接不当,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7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9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2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6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