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847

发布时间:2022-12-21 3:16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以中国文人传统,艺术鉴赏从来讲究私藏和私赏,除去拜师,递藏是习得书画和精进技艺的重要途径。“雅集”就是古代文人常见的聚会形式,尤其北宋李公麟绘画、米芾题记的驸马王诜的“西园雅集”,成为后来历代画家摹绘的母题。雅集主人多为书画大家或文坛领袖,选个合意的日子,将同门好友召集到宅第花园,摆酒吟诗,读书品画。主人手里若是没有几件值得观赏的收藏,怎能应付得来这样的场面?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古文人画士的高雅情趣

B:雅集是书画的主要母题

C:艺术鉴赏的方法与途径

D:艺术鉴赏需要适量藏品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古人进行艺术鉴赏讲究私藏和私赏,递藏是精进技艺的重要途径。由此可知,古人进行艺术鉴赏,藏品必须可少。然后介绍“雅集”这一形式,具体阐述了古人进行艺术鉴赏的方式。最后通过反问,指出如果主人必须有收藏才能组织艺术鉴赏活动。综合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古人的艺术鉴赏活必须有藏品才能进行,只有D项强调了这一点。
A项未提及“艺术鉴赏”,B项“雅集”是举例内容,C项没有提及“藏品”的作用。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中国是一个古代典籍十分丰富的国家,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爱书、读书的民族。尽管因为各种天灾人祸,历代典籍遗留至今的十不存一,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古籍仍有约 19 万种,其中保存在公共图书馆系统的就有 2750 万册,可列入善本的约有 250 万册。在长期的藏书、聚书活动中,古代读书人养成了鉴书、校书的传统,如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征购藏书,必留献书人的正本,且只收先秦古文字写成的旧籍;宋人欧阳修读书,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书籍的选择形成了近乎相同的标准,即都把目光投向了善本。
根据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鉴书和校书传统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B:古代文人书籍选择标准的形成过程

C:善本在当代文化研究与传播中的作用

D:善本的具体概念及其文化、学术价值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指出中国有着丰富的古代典籍,古代读书人养成了鉴书、校书的传统,然后指出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选择书籍有了近乎相同的标准,即把目光都投向了善本,因此后文应与“善本”这一概念有关。A项“鉴书和校书”在文段中已有提及,排除。B项没有具体指明“善本”这一概念,排除。根据逻辑顺序,应当先解释“善本”的概念,再介绍价值、作用等,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40题

3、【言语理解】基因和性状、疾病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破译这一关系最原始的方法是20世纪中叶建立的基因连锁分析:通过比较受遗传疾病影响的家族中不同成员的染色体条带或遗传标记的异同,在染色体上定位致病基因。这种方法在研究单基因遗传病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其缺点是分辨率有限,很难准确地定位到单个基因上。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基因和疾病的关系难以准确破译

B:基因连锁分析方法存在明显缺陷

C:单基因遗传病更容易找出病因

D:基因分析有助于精准治疗遗传病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基因和性状、疾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基因连锁分析的方法破译,接着介绍基因连锁分析方法的原理。最后尾句指出基因连锁分析方法的缺点——分辨率有限,很难准确定位到单个基因上。尾句的内容应为文段重点。

A项表述错误,“难以准确破译”与文段首句相悖,排除。

B项表述正确,“存在明显缺陷”与文段尾句转折词之后的内容相对应,当选。

C项表述错误,文段只提及利用基因连锁分析方法在研究单基因遗传病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由此并不能推出单基因遗传病更容易找出病因,排除。

D项表述错误,基因连锁分析方法在研究单基因遗传病方面有用,不代表可以治疗所有类型的遗传病,且文段尾句提到该方法很难准确地定位到单个基因上,因此D项“有助于精准治疗遗传病”与文段表述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区级及以上)-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48题

4、【言语理解】关于培养创新人才,教育部最近提出的“新工科”教育非常重要。“新工科”最新公布的指标是“十、百、万”,即“十个专业方向,百种教材,一万名教师”。这是一次创新之举,不但要带来更多知识,更要搭建一个知识拓展的________,要培养造就一批多样化、创新型的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空间 人才队伍

B:舞台 智力保障

C:天地 人才保障

D:平台 智力支持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搭建平台”“搭建舞台”为常见搭配,“空间”“天地”与“搭建”搭配不当,排除A、C。同时,第一空所填词语还应与“知识拓展”相搭配。而“舞台”通常是用来展示的,与“知识拓展”不搭配,排除B。验证第二空,“智力支持”填入也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23题

5、【言语理解】实际上雾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别污染源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京津冀区域而言,认清区域内污染源的共性及差别,有助于区域内地区________地对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的放矢

B:因地制宜

C:齐心协力

D:正本清源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强调的是识别污染源可以使各地区在治理雾霾时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意为放箭要对准箭靶子,比喻说话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污染源”恰对应雾霾的“的”,认清了污染源,治霾也就有了针对性,故空缺处填“有的放矢”最恰当。
“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措施。文段中只是提到京津冀这一区域的污染源,并未提到其他区域,且前文说的是“共性及差别”两方面,排除B。“齐心协力”指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侧重强调共同努力,未体现出针对性,排除C。“正本清源”指从根本上清理整顿。“本”“源”与后文的“污染源”语义重复,排除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3题

6、【言语理解】专家分析认为,随着国家调控政策的效果显现,物价上涨过快的势头会得到一定遏制。受到物价上涨的惯性影响,预期2011年初CPI同比可能会继续小幅上涨,全年价格总水平将呈现温和上涨态势。
下列表述,符合上述这段话意思的是:

A:国家采取的调控政策可以保证物价不再上涨

B:预期2011年中后期CPI将不再上涨

C:消除了物价上涨惯性的影响,CPI才有可能下降

D:预期2011年的物价总水平仍然会上涨,但幅度不大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所表达的意思是国家的调控政策使物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是由于物价上涨的惯性影响,预计2011年物价总水平仍会上涨,但是涨幅不会很大。D项符合文意。
A、B两项是对文段的错误理解,且其中“不再上涨”表述过于绝对,也与常识不符,C项是对文段内容的过度推断。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7、【言语理解】随着BBC(英国广播公司)全世界电视节目的开播,亚洲和美洲的数以百万计的人不仅可以听到它的新闻广播,而且也能看到它的电视新闻报道了。然而现在,BBC的未来却前途未卜。至少目前,它(BBC)仍可以公办广播机构的身份生存下去,但它的作用、规模和节目却成了全英国争论的话题。公司的支持者为数众多,他们喜欢引用美国的广告口号:“如果没坏,就不要修。”他们说英国广播公司“没坏”,他们的意思是说它没有垮掉,那何苦去改变它呢?然而BBC将不得不进行变革,因为周围的广播世界正发生变化。按政府广播法的要求,商业电视频道——第一和第四频道——正在进行商业化,彼此竞争广告业务,降低成本,裁减员工,但从长远来看,带来最大变化的却是新卫星频道的出现——它们的资金部分来自广告收入,部分来自用户收视费。
本文中,下面哪项有关BBC的说明没有被作为关键问题提到?

A:把其电视覆盖范围拓展到远东

B:节目成为全国范围争论的话题

C:进一步加强国际间合作的潜力

D:作为广播机构存在

正确答案:C

解析:由“随着BBC(英国广播公司)全世界电视节目的开播,亚洲和美洲的数以百万计的人不仅可以听到它的新闻广播,而且也能看到它的电视新闻报道了”可知,A项正确。再由“至少目前,它(BBC)仍可以公办广播机构的身份生存下去,但它的作用、规模和节目却成了全英国争论的话题”可知,B、D两项也正确。C项在文中没有提到,属于无中生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①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      《反分裂国家法》。
②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      人心。
③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      了4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制定 振奋 推迟

B:制定 震撼 推迟

C:制订 振奋 延迟

D:制订 震撼 延迟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①句,“制定”的对象是具有强制性的,常常是政策、法规、方针等,具有一定的决策性和针对性;而“制订”的对象则具有制约性,常常是计划、措施、方案等,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可操作性,由《反分裂国家法》可知,第一个空应填入“制定”,排除C、D。“振奋”指使人精神振作奋发;“震撼”指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和感动,精神情绪受到剧烈的起伏和波动。②句中形容“千手观音”精妙绝伦用“震撼”更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全球化成为今天的一个热门话题,并不意味着人们关于它的任何谈论都是合理的或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常常出现的情况倒是:一个问题越是成为讨论的焦点,人们关于它的谈论就越模糊、越混乱,问题的实质就越容易被疏忽和遮蔽。仅就字面而言,全球化是一个无主语的模糊概念,包含了“成为全球性的”、“扩展到全球范围”、“上升到全球水平”、“在全球范围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全球范围内组成一个整体”、“着眼于全球范围进行思考”、“在全球范围内采取行动”等多种含义。经合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化”这个术语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用来形容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扩散。
下列表述符合这段文字原意的是:

A:人们熟知某一话题,意味着人们对它的理解都是清楚的

B:“全球化”是一个歧义丛生的概念

C:“全球化”主要描述了1985年以来国际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D:“全球化”已经成为今天人们熟知并明确把握的一个概念

正确答案:B

解析:一个问题越是成为讨论的焦点,人们关于它的谈论就越模糊、越混乱,故选项A错误;全球化是1985年提出的,用来形容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故选项C错误;人们对全球化概念混乱,故选项D错误。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所有的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都具有保守性,无论东西方,概无例外。深刻的原因是,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中,“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西方文化,尤其是自然科学在西方文艺复兴与18世纪工业革命后之所以发生了深刻性的质变,引发了中西方的对立与冲突,以及中国在自然科学发展上的明显落后,根本原因在于,以机器为生产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取代了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对上面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导致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具有保守性的根本原因

B:由表及里,从历史的文化现象角度分析了中西方的对立与冲突形成的深层原因

C:无论东西方,在封建时代,都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故而东西方都具有保守性

D:自然科学的质变引发了中西方文化的对立与冲突,引发了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变化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深刻的原因是,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中,‘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可知,A项“根本原因”偷换概念,排除A。文段指出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导致自然科学发生质变,引发了中西方的对立和冲突,层层论述,由表及里,B项正确。由首句可知,东西方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都具有保守性,并非东西方在封建时代都是以农耕文明为主,排除C。由“西方文化,尤其是自然科学在西方文艺复兴与18世纪工业革命后之所以发生了深刻性的质变……根本原因在于,以机器为生产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取代了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可知,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变化导致了自然科学发生质变,D项因果倒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