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一些科学家认为,户外活动和近视的关联证据并不充分。大部分流行病学研究都是根据问卷调查估算孩子们呆在室外的时间。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验光师克里斯汀·怀尔索耶表示,这种数据的可靠性有待商榷。在一项关于可穿戴光传感器的小规模试验中,她发现人们往往会错误估计自己呆在户外的时间。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A:流行病学研究中问卷调查方法往往是不科学的
B:人们对自己户外活动时间的估算可能存在偏差
C:户外活动时间长短和是否近视之间不存在关联
D:可穿戴光传感器试验主要用于记录户外活动时间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往往是不科学的”表述绝对,文段说的是“这种数据的可靠性有待商榷”。
B项,由文段最后一句“她发现人们往往会错误估计自己呆在户外的时间”可推出。
C项,“不存在关联”表述绝对,文段说的是“关联证据并不充分”。
D项,结论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0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1题
2、【言语理解】①“道”在何方?它绝对不是佛祖在菩提树下的苦思冥想,也绝不是闭门造车
②学习者一旦进入一定的境界,就会发现学习的无非是顶层设计
③儒家所说的“天人合一”,一定是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后社会属性成熟到极致的状态
④这必定是要通过社交型学习来实现的
⑤一个人如果远离社交,那么他不是狼孩,便是梵·高
⑥学会了千变万化的技法,最终求的是一个“道”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⑥④②③⑤
B:②⑥①⑤③④
C:③⑤④②⑥①
D:⑤③②⑥①④
正确答案:B
解析:⑥以“道”结尾,①以“道”开头,二者构成顶真结构,顺序应为⑥①,排除A。④以“这”开头,分析可知,“这”指代的内容并非⑤、①的内容,而是③句的“天人合一”,由此排除C、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2题,2014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3、【言语理解】2008年10月6日,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宣布,格林威治时间10月7日2时46分,一颗编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将由苏丹北部上空进入地球大气层并发生燃烧。事后观测表明,2008TC3如期而至,误差时间只有15秒。能对直径不足3米的小行星进行如此精确预测,并在临撞阶段进行观测,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2008TC3也因此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颗被事先观测到的撞地小行星。该成就将对今后小天体撞地的预报和预防工作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一批顶尖天文学家已向联合国提出拨款申请,以建立“太空卫士网”,监视、防范甚至摧毁在“碰撞路线”上的小行星。
下列说法能够概括以上文字主要内容的是:
A:2008TC3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被事先观测到的撞地小行星
B:人类首次准确预测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
C:人类应该加强小天体撞地的预报和预防工作
D:建立“太空卫士网”可以监视、防范甚至摧毁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精准推测了编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时间,由此引出文段的主旨句:能对直径不足3米的小行星进行如此精确预测,并在临撞阶段进行观测,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并对其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了描述。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准确表述。A项未提到“精确预测”,排除。C、D两项为该事件产生的影响,非重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4、【言语理解】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或许有不少人认为,美又不能充饥,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关系到个人感受生活的能力。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长期以来却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国人的审美能力亟待培养和提升
B: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C:孔子的审美观念今天仍可借鉴
D:国民教育体系应重视美育教育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指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然后借“有不少人”提出“不懂审美没什么大不了”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反驳,强调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最后以“然而”进行转折,指出国民教育体系对美育缺乏重视。转折之后的内容是文段论述的重点,主旨应是对转折后指出的这一问题提出对策,即在国民教育体系中需要重视美育教育。
A项,转折后强调的是国民教育体系应重视美育教育,该项未体现行为主体“国民教育体系”,且文段强调的是“美育”的问题,该项仅仅强调“审美能力”,与文段话题不符,排除。
B项,“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是转折之前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孔子的审美观念”只是文段引出话题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D项的对策与转折后的问题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
5、【言语理解】网络并不是文学经典遭遇尴尬的 ,但网络 的癖性,确实将文学经典本来就脆弱的存在又推入到了一个更加感伤的历史时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元凶巨恶 首当其冲
B:罪魁祸首 无懈可击
C:元凶巨恶 钻头觅缝
D: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个空为解题的切入点。通读题干并根据常理分析,网络本身是存在着一定弊病的事物,所以“无懈可击”用在此处不适合,排除B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用在此处,词不达意,排除A项;“钻头觅缝”比喻到处寻找门路,显然也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无孔不入”比喻有空子就钻,较为形象地表现出了网络的特性、癖性,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一个人拥有包容心态,在为人处事时就不会________,也不会卑躬屈膝,他会平心静气,拒绝浮华,兼收并蓄,包容万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空一切
B:盛气凌人
C:狂妄自大
D:仗势欺人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句意可知,填入词语既要与“包容”相关,又要与“卑躬屈膝”构成反义对应。四个选项中只有“盛气凌人”符合要求。“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强调的都是自身很骄傲,都与“包容”无关,排除A、C。“仗势欺人”指依靠权势欺压人。句中没有提到权势的问题,故“仗势欺人”与句意不符,排除D。“盛气凌人”指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其中“骄横”的含义与“卑躬屈膝”对应,“压人”的含义又体现了对他人的不包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7、【言语理解】有研究表明,生物大灭绝在历史上发生过二十几次,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似乎具有________。对于物种大灭绝的发生是否真的如此频繁和有规律,还有争议。但即便是最________的估计,也认为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是非常明显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必然性 乐观
B:规律性 简单
C:突发性 粗略
D:周期性 保守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中的“每”在此表示同一动作有规律地反复出现,由此可知,只能选“规律性”或“周期性”,排除A、C。
第二空,与“简单”相比,“保守”侧重于指一种底线或最低的限度,与后面的“至少”对应更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1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1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1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1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1题
8、【言语理解】地下短信群发公司是目前垃圾短信泛滥的主要( ),而目前的监管措施还不能有效地约束他们的行为。
A:来源
B:源泉
C:祸根
D:根源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句子偏贬义的感情色彩,可首先排除偏褒义的B项。垃圾短信虽然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但是还没到祸事的地步,C项“祸根”语气过重。“来源”与“根源”相比,前者只表示来自何处,而后者还含有根本性、占主导地位的意思,结合句意,选“根源”更合适。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网络尤其是微博等传播渠道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多信息省去了求证环节就被________发布了出去,为流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但是,这些方便快捷的传播渠道,也可以为传播权威信息所用,公开透明的传播渠道本身也有________功能,也可以大大缩短流言的生命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直接 自净
B:随意 反省
C:广泛 修正
D:轻松 过滤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与前文的“省去了求证环节”相对应,填“直接”或“随意”比较合适,排除C、D。
第二空,“反省”针对的主语是人,而此处主语是“公开透明的传播渠道”,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10、【言语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________,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流砥柱
B:击楫中流
C:击钟陈鼎
D:尾生抱柱
正确答案:A
解析:空缺处词语应表达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的重要作用。“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击楫中流”比喻立志奋发图强;“击钟陈鼎”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尾生抱柱”比喻坚守信约。“中流砥柱”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