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917

发布时间:2023-01-03 21:55     浏览量:24

1、【言语理解】一些科学家认为,户外活动和近视的关联证据并不充分。大部分流行病学研究都是根据问卷调查估算孩子们呆在室外的时间。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验光师克里斯汀·怀尔索耶表示,这种数据的可靠性有待商榷。在一项关于可穿戴光传感器的小规模试验中,她发现人们往往会错误估计自己呆在户外的时间。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A:流行病学研究中问卷调查方法往往是不科学的

B:人们对自己户外活动时间的估算可能存在偏差

C:户外活动时间长短和是否近视之间不存在关联

D:可穿戴光传感器试验主要用于记录户外活动时间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往往是不科学的”表述绝对,文段说的是“这种数据的可靠性有待商榷”。
B项,由文段最后一句“她发现人们往往会错误估计自己呆在户外的时间”可推出。
C项,“不存在关联”表述绝对,文段说的是“关联证据并不充分”。
D项,结论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0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1题

2、【言语理解】①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信息灵通人士认为苏美之间的核战争不可避免
②预测是否实现,依赖于人们如何做出反应
③因为人们意识到了它的可能性
④任何预测都不是自我实现的或非自我实现的
⑤但是这场核战争并未发生
⑥并推动了核武器控制和其他安排来确保它不发生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③⑤⑥②

B:②①⑤④③⑥

C:②①⑤③④⑥

D:④②①⑤③⑥

正确答案:D

解析:①“核战争不可避免”与⑤“但这场核战争并未发生”构成转折,紧接着说明的应该是没有发生的原因,即③和⑥,根据关联词“因为”可知,③应在⑥前,即①⑤③⑥相连,可排除A、B、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3、【言语理解】网络用语从一开始就不是交际语言。文字和语言的性质是不一样的,语言本质上是用声音符号做物质外壳的,文字则是用来记录有声语言的。世界上大多数语言并没有文字,这些语言也就不会有网络用语。文字有记录、保存语言的功能,并能远距离传送,网络主要利用文字来实现即时的远距离交流。文字有这样的优点,但是它不能取代语言。
根据文意,网络用语之所以不是交际语言是由于:

A:网络用语本质上是用文字符号记载的语言

B:网络语言主要用来实现即时的远距离交流

C:文字虽能远距离传送但不能取代交际语言

D:网络即使再发达人也不可能不用交际语言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即指出“网络用语从一开始就不是交际语言”,接着对其原因进行了解释,即文字和语言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交际语言本质为语言,而网络用语是利用文字来实现即时的远距离交流,其本质为文字,最后再次强调文字不能取代语言。由此可知,网络用语不是交际语言的原因在于,网络用语是交际语言的记录方式。A项能够解释问题的原因,当选。
B、C、D三项均未从本质上说明网络用语不是交际语言的原因,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5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2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0题

4、【言语理解】不可否认,数学在经济学、管理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为推动学术研究和科学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学术研究应以问题为导向,而不应以技术为导向,数学方法只是工具和手段,不是目的。研究实践中,一些论文只用文字或辅以简单的图表,学术水平依然很高;有的论文没有使用数学模型,明白晓畅,即使非专业人士都能读懂。说到底,论文是用来表达思想和观点的,优秀的论文应兼具思想启迪性、理论创造性、通俗可读性。
根据这段文字,作者最可能想批评的是:

A:学术论文存在片面追求数理模型的倾向

B:经管研究类论文缺乏深度、创新和易读性

C:学术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需求脱节

D:学术评价中“唯论文”、重数量、功利化的现状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数学在推动学术研究和科学决策方面的作用;然后以“但是”转折指出学术研究应以问题为导向,数学方法只是工具和手段;然后用两个例子指出不使用数学模型也能写出优秀的论文;最后由“说到底”进一步说明了优秀论文的特点。综合分析可知,文段主要针对学术论文过度追求数学方法进行反驳。
A项是文段批评的观点,当选。
B项,“经管研究类论文”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与现实需求脱节”文段未提及,排除。
D项,“‘唯论文’、重数量、功利化”的内容文段未涉及,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38题

5、【言语理解】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石家庄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沧州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沧州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

A:相同纬度沿海地区比内陆春天来得晚

B:经度差异不是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

C:凡是近海地方的春天都比内地要迟

D:沿海地区的春天一般会比内地要迟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接着提出在同纬度的地方,经度不同的沿海和内陆春天来临的时间不同——沿海比内陆来得晚的观点。然后以北京与大连、石家庄与沧州的对比进行例证。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明的是相同纬度的沿海地区比内陆春天来得晚,A项表述与文意相符,当选。
B项“经度”不是文段论述的内容。C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少了“同纬度”这一条件。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6、【言语理解】此前,美国《科学》杂志均由其编辑部评出每年的“十大科学突破”,但2014年增加了两轮网友投票环节。第一轮投票中,欧洲探测彗星的“罗塞塔”任务获得最多投票,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可以返老还童的“年轻血液”和可能开启糖尿病治疗新途径的细胞;第二轮投票中,“年轻血液”一开始领跑,但最终被生命基因密码“添丁”反超,“罗塞塔”任务仅排在第三。但最终,《科学》杂志还是选择“罗塞塔”任务作为2014年头号科学突破,因为罗塞塔探测器释放着陆器“菲莱”登陆彗星是一个惊人壮举,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由上述文字可知:

A:《科学》杂志与网友判断科学突破的标准存在差异

B:2014年美国在生命科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C:可治疗糖尿病的细胞在经过两轮投票后最终落选

D:普通大众对探索外太空的努力已经失去兴趣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文段“第二轮投票中……‘罗塞塔’任务仅排在第三。但最终,《科学》杂志还是选择‘罗塞塔’任务作为2014年头号科学突破”可知,《科学》杂志最终的选择与网络投票结果有出入,A项正确。
B项,美国在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突破文段未涉及;C项,由文段可知,可治疗糖尿病的细胞经过两轮投票后未排进前三,是否最终入选“十大科学突破”不明确;由两轮网友投票结果欧洲探测彗星的“罗塞塔”任务分别排第一、第三可知,普通大众对探索外太空的努力还是有一定兴趣的,D项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 2016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

7、【言语理解】在“地球村”形势下,21世纪的人类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远远超过各民族________的利益。我们不应把东方文化同西方文化________起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狭隘 对立

B:各自 混淆

C:有限 统一

D:根本 联系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各自”填入与“各民族”有语义重复之嫌,排除B。其他三项不好判断,跳过。
第二空,分析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地球村”形势下各民族联系紧密,东西方文化不应割裂、对立。“对立”填入恰当,“统一”“联系”填入均与句意相悖,排除C、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8、【言语理解】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肩负着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有人会疑惑:为什么民营企业要肩负政治责任?这就要弄明白什么是政治。首先,中国民营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带有天然的政治基因。其次,在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是民生,凡涉民生皆政治。更不要说那些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的企业。同时,任何企业要做优做强做大,都要做大市场。在中国,自觉融入并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就是做大市场的最可靠保证。凡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市场占比的中国企业,几乎没有不涉及国计民生、不涉及国家发展战略的。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企业要有大格局

B:企业要有大担当

C:企业要有大视野

D:企业要有大情怀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即提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肩负着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接着提出疑问“为什么民营企业要肩负政治责任?”然后通过“首先……,其次……,同时……”三个方面具体解释了其原因。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强调企业要肩负责任,则“责任”为文段的关键词。“担当”有肩负责任之意,B项表述符合文意。
A项“格局”指的是对事物的认知范围,C项“视野”指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D项“情怀”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三项均与责任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9、【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这社会,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谁知道自己哪天要求到谁呢?

B:有人说水儿去南方打工了,也有人说她出国了,谁知道呢?总之,我心里真的对她很怀念。

C:“那么,谁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他笑着问,然后一屁股坐在前排中间的一个课桌上,自嘲地说:“一个政客,是不是?”

D:他已经一个月不见踪影了,对此司空见惯的老婆说:“谁知道又跑哪儿疯去了?我才不想管呢!”

正确答案:C

解析:四句话中,只有C项的“谁知道”是在提问别人“有谁知道”,A、B、D三项中的“谁知道”表达的都是一种不确定的语气,疑问中已经包含了答案,即“谁都不知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题,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题

10、【言语理解】看待好事、喜事,中国文化有一种“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的辩证态度。“喜”是欣慰、“惧”是敬畏。面对“世遗后时代”,我们同样要保有一种对遗产的敬畏感和对遗产保护的________感。可以看到,近些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过度开发世界遗产项目的现象,有的地方把世界遗产视为摇钱树,进行________式地开发,以致一些项目“申遗”成功之时,就成了遗产遭殃之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责任 地无遗利

B:忧患 杀鸡取卵

C:认同 竭泽而渔

D:紧迫 物尽其用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句意为有些地区对世界遗产进行过度开发。“地无遗利”形容地上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物尽其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二者均为褒义词,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D。第一空,此处所填词语应与“敬畏”并列,说明面对过度开发世界遗产的情况,我们应该有对世界遗产保护的忧患意识,而不仅是对遗产保护的认同。“忧患”填入更符合文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