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904

发布时间:2023-01-01 18:19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我们都在试图重新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钱穆、钱钟书和陈寅恪的著作和传记成了畅销书。《顾准文集》、《顾准日记》________于市场,这个中国“市场经济第一人”、坚持学术自由的孤独者形象________了人们对于知识分子角色的期许。《傅雷家书》长达二十余年的畅销,成了________的“三字经”。浪漫骑士王小波横空出世,给这个日益保守的社会打开了一个叛逆的缺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充斥 符合 金玉良言

B:风靡 印证 字字珠玑

C:风行 满足 老少咸宜

D:充塞 引发 家喻户晓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充斥”意为充满(含厌恶意),用来形容《顾准文集》《顾准日记》,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
第二空,《顾准文集》《顾准日记》之所以畅销,缘于顾准其人“满足”了人们对于知识分子角色的期许,而不是“印证”或“引发”。
第三空,“老少咸宜”也符合“三字经”的特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2、【言语理解】如果初创企业一味盲目地追求产品开发和获取早期客户的速度,而忽略了产品质量的话,到时往往会________。虽然表面看来产品是出来了,但是支撑产品的代码或硬件可能会变得难以维护和扩展。就算公司短期内看上去获得了成功,但产品里面的技术债务却积少成多,隐患也随之倍增,到时可能就会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过犹不及 功亏一篑

B:事与愿违 积重难返

C:欲速不达 作茧自缚

D:得不偿失 于事无补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第二空,“功亏一篑”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完成,“积重难返”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作茧自缚”比喻自己的作为反而使自己受困,“于事无补”指对事情没有补益或帮助。对应“技术债务却积少成多,隐患也随之倍增”,“积重难返”所表达的意思最能对应这一问题产生的结果,排除A、C、D。验证第一空,“事与愿违”意思是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可以对应前文盲目追求速度,忽视质量而导致的结果。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真正的经典电影无论什么时代的人看,都不会觉得过时。而支撑其长盛不衰的“戏核”,一定是________的思想。眼下国内多数电影成了过眼云烟的“应景之作”,主要原因是习惯于用“扁、平、浅”的流水账方式向观众宣传定型定性的人和事。艺术作品如果完全失去了自身的深刻性、批判性,就等于失去了________,化为了一缕缕容易飘散的艺术“轻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久弥新 灵魂

B:深入人心 本质

C:震古烁今 精髓

D:意味深长 价值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震古烁今”形容事业或功绩的伟大;“意味深长”指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二者均不能修饰“思想”,排除C、D。“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深入人心”指思想、理论、学说、主张等被大家所深刻理解并拥护。“历久弥新”与“不会觉得过时”“长盛不衰”更能呼应,排除B。
第二空,“灵魂”比喻起主导或决定作用的因素,与“失去……化为‘轻烟’”的语境契合。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4、【言语理解】①从一个人,到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②要想去沉疴、启新机,唯有永葆进取之姿、奋斗之态
③唐代开元盛世,玄宗丧失进取心,骄傲怠惰,沉溺享乐,终致“安史之乱”
④清朝康乾盛世,朝野洋洋得意于文治武功,奢靡腐化,放松吏治,转而走向嘉道中衰
⑤生存和发展最大的威胁,往往不是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与变故
⑥而恰恰是那些壮大时、强盛时不易察觉、缓慢积累起来的倦怠与松懈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⑤⑥①②

B:②⑤①③④⑥

C:②①⑤⑥③④

D:③④①⑤②⑥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②提出“要想去沉疴、启新机,唯有永葆进取之姿、奋斗之态”,即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③指出唐代开元盛世因懈怠而终致“安史之乱”的问题。根据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先有问题然后有对策,故③更适合作为首句,排除B、C。
由⑤的“往往不是……”和⑥的“而恰恰是……”可知,⑤⑥应前后相连,排除D。③④列举中国古代因朝野倦怠松懈而招致衰败的例子;⑤⑥是从这一例子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应紧跟其后;①②是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跟在经验后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3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8题

5、【言语理解】下面纪年的方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A: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B: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C: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的“丁卯年”指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4年。其他三项中的“永元中”、“顺治二年”、“永和九年”采用的都是年号纪年法。

考题出处: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6、【言语理解】在民意跟权力的地位不平等时,民意就无法获得权力的尊重。在权力面前自保尚不可得,更何谈让权力听话?因此,要让民意真正发挥作用,除了给予民意力量外,别无他法。权力尤其需要明白的是,民意就是权力运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尊重民意的体现,也并非事事按照民意办——在限于某些条件无法依民意而行事的时候,向公众坦陈原因,求得民众谅解,这是达成权力和民意双赢的必由之路。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只有尊重民意的权力才是合法的权力

B:权力应服从于民意,不能服从时应保持坦诚和谦卑

C:民意无法获得权力尊重的根本原因是民意的力量弱小

D:权力和民意双赢的关键在于公众的知情和谅解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民意与权力不平等,民意无法被权力尊重的问题。然后指出要让民意发挥作用,必须尊重民意,在不能依民意而行的时候需要征得民众谅解。故文段论述的是权力与民意双赢的方法,只有D项表述符合文意。
文段没有提及“合法的权力”,排除A。C项仅是对现状的陈述,不是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排除。B项的迷惑性比较大,但与D项相比较,“权力和民意双赢”是文段的落脚点,且“公众的知情和谅解”更与时下热点相符。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7、【言语理解】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
上述语句的语病为:

A:成分残缺

B:表意不明

C:结构混乱

D:搭配不当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所给句子前后陈述对象不一致,句子前半部分的陈述对象为“七彩瀑布群”,后半部分的陈述对象为“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导致结构混乱。该句可改为“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这一旷世奇观是由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的。”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

8、【言语理解】在社会与生活步伐加快的今天,人们难得闲暇去仔细翻阅报刊来捕捉当下集体意识的火花、把握社会想象的脉搏。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为难以脱身的人们提供了方便,它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网民只需手指一点,即可了解社会当天所发生的事情和最受关注的热点。然而网络搜索以及与此相关的讨论,会因网络信息的不断更新而很快成为“历史”。探讨如何把这些作为社会发展轨迹的“暂时性”保留下来,以便现在和将来把作为了解社会的独特窗口,将是一件富有创意的工作。
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它”指代的是:

A:网络信息不断更新

B:当前网络上流行的各种搜索引擎

C:网民用搜索引擎代替翻阅报刊获取资讯的行为

D:保留下来的网络搜索以及与此相关的讨论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加点的“它”指代的是句中的“保留下来的这些”,而“这些”指代的是前句的主语“网络搜索以及与此相关的讨论”。代入验证,D项符合句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9、【言语理解】将下列无序的语句,按合理的逻辑关系,还原为一则完整的简讯,正确的一组是:
①职业中介聚集地和自发形成的人力资源交易场所为重点
②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的专项行动
③检查中介机构、用人单位遵守就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情况
④本市将开展
⑤2009年2月9日至3月9日
⑥以工商企业密集区、流动人口聚居地

A:④②⑤③⑥①

B:⑤④②⑥①③

C:⑥①④②③⑤

D:⑤④⑥①②③

正确答案:B

解析:简讯的基本格式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接着再进行具体阐述。题干中6个语句,⑤④②相连组成一句话:2009年2月9日至3月9日本市将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的专项行动。⑥①③相连组成另一句:以工商企业密集区、流动人口聚居地、职业中介聚集地和自发形成的人力资源交易场所为重点,检查中介机构、用人单位遵守就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情况。前一个句子是对整个事件的简明概括,后一个句子是对这个事件的进一步说明,恰好吻合简讯的特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在一个给定时刻,每个国家的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等禀赋是给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禀赋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发达国家的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了数百年,劳动力相对稀缺,所以适合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家的富裕要素是劳动力和土地,所以有竞争力的产业应该是劳动密集和土地密集型的。
文中所谓“禀赋”,指的是:

A:劳动力的才能

B:劳动力的素质

C:一国的资本和自然资源

D:一国发展经济的先天条件

正确答案:D

解析:做这个题关键要找到原文中都对“禀赋”赋予了哪些含义。由第一句便可知,与“禀赋”对应的内容是“资本、劳动力和资源”,三者加起来就只有“先天条件”能概括。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