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西湖南线开放,作为原居住于此的居民旧地重游,( )想起往事。
②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人人”,( )包括所有的人,任何人也不得例外。
A:难免 诚然
B:难免 当然
C:不免 当然
D:不免 诚然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近义词辨析。“不免”即免不了、禁不住、不由得,后面一般不能跟否定式;“难免”即难以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式也可以跟肯定式,一般要带“会”或“不会”。根据①句句意,应选“不免”。“当然”指应当这样、合乎事理或情理;“诚然”是指固然,引起下文的转折。②句没有转折的意思,故应选“当然”。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科普创作的要求委实非常高,既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又要具备________的科学专业基础,甚至在哲学、历史、艺术等领域都要有相当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系统 研究
B:全面 学识
C:完备 积累
D:扎实 造诣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系统”常与“体系”“知识”搭配,“全面”常与“思考”“计划”搭配,“完备”常与“设施”“措施”搭配,三词均不能与“基础”搭配,排除A、B、C。“扎实的基础”为习惯搭配。
第二空,“造诣”指运用学问、文武、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境界、水平。“有相当造诣”为习惯表述。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3、【言语理解】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便携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上。随着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发展受到锂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与锂相比,钠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并且与锂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因而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再一次受到科研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通常较低,虽不太适合应用在对能量密度有较高需求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领域,但适合应用于对能量密度要求不太高,对成本敏感的低速电动车和通信基站、家庭储能等领域。
下列选项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是:
A:从经济效益来说,钠离子电池比锂离子电池实惠
B:锂离子电池的昂贵造价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C:钠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比锂离子电池更广
D:锂离子电池不会被钠离子电池完全取代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文段并未将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无法得知谁更优惠,排除。
B项,由“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发展受到锂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可知,“昂贵造价是……瓶颈”表述错误,排除。
C项,由文段末句可知,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各有适合应用的领域,但无法比较哪个应用范围更广,排除。
D项,由文段末句可推知,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存在互补性,前者无法完全取代后者,表述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4、【言语理解】“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纪委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反腐败工作的组织协调者,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的纪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手中掌握着监督执纪权力,更是时刻都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考验。如若在作风和纪律问题上偏离一尺,党风廉政建设离党中央的要求就会偏离一丈。因此,要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纪检监察干部首先就要加强自律、服从他律。
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B:如何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C:如何做好纪检干部队伍建设
D:如何加强纪委工作作风建设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由“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的古语引出作为党的纪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的“纪检监察干部”的作风和纪律问题的重要性,末句进一步总结,要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纪检监察干部首先就要加强自律、服从他律。只有C项延续“纪检干部队伍建设”这一话题,最有可能在下文论述。
A项脱离了“纪检监察”这一语境,排除;B、D两项虽与纪检工作相关,但未着眼于“纪检监察干部”这一论述主体,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5、【言语理解】专家们表示,很多划时代的科技成果________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短期内很可能难以被接受,但若放眼历史长河就会发现,所有重要的科技革命________都最终成为人类发展的加速器,同时也是人类生活品质提高的根本保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肯定 毫不例外
B:必然 无一例外
C:势必 无一幸免
D:必定 不出所料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第二空,“所有”“都”提示此处所填词语应表示没有例外。“不出所料”强调的是意料之中,与句意不符,排除D。“无一幸免”强调的是全部遇难,没有侥幸逃脱的。不能描述“科技革命”,排除C。第一空,与“肯定”相比,“必然”语义程度更重,更能体现划时代科技成果对人们生活方式影响的确定性,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题
6、【言语理解】文艺复兴一般被视为一场源自14世纪意大利而后蔓延到整个欧洲的思想与艺术运动,而殖民主义则往往同15世纪末以来欧洲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以至对亚非拉地区的政治奴役、经济剥削、军事占领等历史发展相联系。过去,两者的研究相隔甚远,但最近有学者敏锐地把握到两者实有一种隐蔽的叠合关系。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文艺复兴如何为殖民主义铺路
B:殖民主义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
C:殖民主义对亚非拉地区的深远影响
D:文艺复兴如何引发欧洲思想艺术运动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与艺术运动,然后说明殖民主义同多方面的历史发展相联系,最后指出最近有学者敏锐地把握到两者之间有一种隐蔽的叠合关系。重点关注文段尾句,尾句提出了一个新的现象,即学者最新的发现。根据行文逻辑,下文应围绕该现象展开进一步的论述,即介绍二者之间的叠合关系具体是怎样的。
A项,“文艺复兴如何为殖民主义铺路”体现了两者的叠合关系,与上文衔接恰当,当选。
其余三项均只涉及“文艺复兴”或“殖民主义”一方面内容,未体现两者的叠合关系,排除B、C、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9题
7、【言语理解】而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构成和积累,正是包括这种塑造其自身文化、传统、宗教内在吸引力和感化力的国家公关能力,更包括以国家主动出面来推销、强化某种价值观、生活方式、甚至是特定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实力。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绝非仅仅是军事和意识形态之争,更是国家政府公关层面上的较量。苏联垮台,原因既有美国“星球大战”这一战略“阴”谋之功,也有“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那些伐谋攻心之力。
这段话主要阐述了一个国家“软实力”:
A:所指代的内容
B:和“硬实力”之别
C:应发挥的作用
D:作用范围比较特殊
正确答案:A
解析:由“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构成和积累,包括……更包括……”,可看出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是“软实力”主要包括的内容,苏联垮台的例子则是“软实力”发挥作用的一个表现。B项“硬实力”在文段中不曾涉及,属无中生有,排除。C项“软实力”应发挥的作用不是文段主要阐述的内容,排除。D项“软实力”作用范围的特殊性在文段中也不曾涉及,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获得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经济学家,在减贫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有意义的探索研究,对于如何解决贫困这个艰巨而宏观的世界性课题,他们将其分解为较小、更易于管理的问题,从细节入手,从而交出了一份更具可操作性的答卷。他们的实践表明,这些小而精确的问题通常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干预性实验来获得精准的答案,从而做到有效减贫。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通过田野实验方法验证具体减贫政策的效果,从而发现有效地克服贫困状态的相关政策,这种研究路径正是发展经济学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前沿研究方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三位经济学家获奖的原因
B:通过田野实验方法能解决世界性贫困问题
C:宏观性世界问题需要用干预性实验来进行验证
D:宏观性经济问题可通过精细的干预性实验探讨研究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三位经济学家在减贫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他们的实践证明,小而精确的问题通常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干预性试验来获得精准的答案,即从细节入手,解决贫困这个艰巨而宏观的问题。最后通过一些分析人士的看法佐证观点,并强调这种研究路径是发展经济学的前沿研究方向。由此可见,文段主要说明了通过精心设计的干预性试验可以解决艰巨而宏观的经济问题,对应D项,当选。A项“获奖的原因”脱离文段主要话题,排除。B项,文段重点强调经济问题,“世界性贫困问题”属于文段非重点部分,排除。C项,“宏观性世界问题”“干预性试验”表述均不准确,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9、【言语理解】人类所创造的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各种文化聚集在一起,形成各种不同的文化群落、文化圈、甚至类似食物链的文化链。它们互相关联成一张动态的生命之网,其作为人类文化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具有自身的价值,为维护整个人类文化的完整性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这段文字主要表明:
A:人类文化实质是一种动态的生命体
B:人类文化的聚集类似于生态的系统
C:人类文化本身就像一个生态系统
D:人类文化相互关联组成动态网络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把人类所创造的每一种文化比作动态生命体,然后指出这些文化又组成一张动态的生命之网,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发挥着各自的作用。D项既体现了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又表明这一文化网络的动态性,故D项对文段概括最恰当。A项未体现“关联性”,概括不全面。文段表达的是人类文化互相关联成一张动态的生命之网,B、C两项“生态系统”的表述不准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现代人对微信________不已,乃至几乎不能有一朝一夕的分离,与其说是微信的功能强大,不如将之理解成空虚寂寞冷的人们,需要某种精神层面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崇拜 皈依
B:痴狂 抚慰
C:眷恋 寄托
D:痴迷 慰藉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崇拜”指尊敬佩服,对象一般为人或团体;“眷恋”指思慕、爱恋,或依恋、怀念之情。此处形容“现代人对微信”的态度,“崇拜”“眷恋”均不恰当,排除A、C。“痴狂”的“狂”含有疯癫、病态的意思,用来形容人们对微信的依赖,程度过重,排除B。“痴迷”指深深地迷恋,符合题意。
将D项代入第二空验证,“慰藉”指安慰,代入也符合句意,且“精神慰藉”为常见搭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3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