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以往关于网络提速与降价的讨论中,舆论多从运营商和消费者博弈的角度切入,聚焦低网速、高收费对于公众生活的影响,使用的是服务者义务和消费者权利的说理逻辑。此次却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即低质量、高成本的宽带服务潜在地阻止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在现代信息社会的运行中,宽带建设具有基础设施的意义,是知识型经济、网络化社会、数字化生活、服务型政府最起码的物理支撑。没有一个高速度、高水平的宽带环境,信息交流的效率会滞后、科技创新的成本会增加,信息化社会的发育和创新型社会的成长自然会受到束缚。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宽带建设应该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基石
B:以往关于网络提速与降价的讨论存在误区
C:网络运营商的服务质量应走在服务业的前列
D:信息交流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宽带环境的改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以往关于网络提速与降价的讨论使用的多是服务者义务和消费者权利的说理逻辑,然后说明此次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即从宽带服务与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关系入手,最后进一步强调了高速度、高水平的宽带环境对信息化社会的基石作用。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宽带建设对推进信息化社会的意义,A项正确。
B项的“误区”表述错误,以往和此次的讨论只是视角不同,排除;C项“走在服务业的前列”过度推断,文中未提及;D项“信息交流效率提高”只是信息化社会建设的一个方面,概括不全面。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3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3题
2、【言语理解】①这不仅表明了工业社会对于文化生产的接管、改造和重新规划,而且,技术的意义开始占据前所未有的份额
②电影的诞生是技术介入艺术的里程碑事件
③技术始终是文化生产的组成部分
④尽管如此,技术从未扮演艺术的主角
⑤庄子、杜甫、苏东坡、《窦娥冤》《红楼梦》,这些经典令人敬重的原因是其深刻的思想和洞察力,而不是其书写于竹筒,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⑥从青铜铸鼎、笔墨纸砚到瓦舍勾栏的兴盛、印刷时代的降临,艺术符号的制作及其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⑤④⑥②①
B:⑥⑤④②①③
C:③⑥④⑤②①
D:⑥④⑤③②①
正确答案:C
解析:④以“尽管如此”开头,引出“技术从未扮演艺术的主角”的观点。与④呼应,其前句应论述技术对艺术很重要,⑥与此相符,⑥应在④之前,排除A。
⑤强调经典令人敬重是因为其思想和洞察力,不是因为技术,这是对④的举例论证,⑤应紧跟在④之后,不应置于④之前,排除B。
⑥以“从……到……”举例说明艺术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是对③中“技术始终是文化生产的组成部分”的进一步阐述,⑥应紧跟在③之后,排除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39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
3、【言语理解】在人类历史上,科技发明和人工工程曾导致不少“出人意料”“始料不及”甚至“________”的结果。如果想少出一些这样的事,我们就应该对大自然始终保持一份________,在推广新技术、上马新工程之前多一些研究评估,少一些独断专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事与愿违 敬畏
B:事倍功半 谨慎
C:针锋相对 尊重
D:南辕北辙 克制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甚至”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前面的“出人意料”“始料不及”构成递进关系,即要表达结果与预想完全不一样的意思。“事倍功半”“针锋相对”明显不合要求,可排除B、C。
第二空,由“在推广新技术、上马新工程之前多一些研究评估,少一些独断专行”可知,“敬畏”比“克制”更恰当,且“敬畏”与“大自然”为常见搭配。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4、【言语理解】研究表明: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其自然晾干,这可以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休息时间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以将这些电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沐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以使热水沐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最可能想表达的意思是:
A:自然的生活方式能够节能
B:节能意识十分重要
C:普通民众可以对节能做出贡献
D:节能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通过介绍四个生活场景中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意在说明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到节能。A项“自然的生活方式”只对应“公园慢跑”“自然晾干”,它只是节能的一个方法,不能对应电器的使用。B项“节能意识”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C项,文段强调的是从日常生活中注意节能,并非强调“普通民众”要注意节能。D项表述正确,当选。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5、【言语理解】回首蛇年的央视春晚,________的大腕赵本山选择了退出,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艺术是有规律的,明星________也是有限的,如果硬撑下去,“过度消费”,肯定会掏空自己,________,甚至出丑露乖,________。
A:红极一时 底蕴 捉襟见肘 惹人耻笑
B:炙手可热 底蕴 江郎才尽 贻笑大方
C:红极一时 能力 江郎才尽 贻笑大方
D:炙手可热 能力 捉襟见肘 竹篮打水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红极一时”意为在一段时间内很火。用来形容“大腕赵本山”程度不够,排除A、C。第二空,“能力”指能胜任某项工作或事物的主观条件。“底蕴”指蕴涵的才智、功力等。填入均无不妥,较难辨析。继续分析第三空,“江郎才尽”泛指才思衰退或才华枯竭。“捉襟见肘”比喻困难重重,穷于应付,顾此失彼。与“掏空自己”对应, “江郎才尽”更恰当,排除D。将B项代入第四空验证,“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与“出丑露乖”的语境也相符。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6、【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使我国出口遭遇寒冬
B:现在的天文学,不是光研究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还要研究星星里头的变化,研究宇宙的演化
C:当下,大量新型社区的出现,同时改变了国人原有的居住方式,也促使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D:正午时分,经过几个小时的攀爬,我们终于登上了山的最高峰,不禁延口残喘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介词误用,使句子缺少主语,可去掉“当”字;C项语序不当,可将“同时”放到“也”的前面;D项成语使用不当,“延口残喘”是指延长一口残余的呼吸,努力挣扎着活下去。可将“延口残喘”改为“气喘吁吁”。B项没有语病。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7、【言语理解】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于世界经济而言,状况同样如此。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短短几个月内,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呈现出风雨飘摇之势。而相对于危机来势之迅猛,危机消退则要缓慢得多。2010年,世界经济注定将走在“病后初愈”的漫漫康复之路上。
文中“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中的“病”指的是:
A:世界经济
B:金融海啸
C:世界经济危机
D:正在复苏的世界经济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围绕“世界经济”展开论述,由“相对于危机来势之迅猛,危机消退则要缓慢得多”,这一描述与“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相似,由此可知,“病”是指世界经济危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5题
8、【言语理解】“士”是古代“四民”之首,但是不同时期指称范围并不一致。在周朝的经典著作中,“士”是用来描述效力于“王”的贵族。“士”最广为接受的定义是“有官职的人”,公元前6世纪之前,官员都是贵族出身。由于出身没落贵族、仕途坎坷、以教育为职业的孔子就是“士”,这个词的意义逐渐延伸到包括文人在内,指称“知识贵族”,而不再只强调贵族出身。到了清代,“士”被宽泛地用于描述地方精英的领袖人物,他们受过教育,拥有财富和影响力,却未必是拥有官位的“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士”所指称范围的演变过程
B:“士”在古代社会中的崇高地位
C:孔子对“士”这个词含义的影响
D:作为“士”的贵族阶层的衰落趋势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提出观点——不同时期的“士”的指称范围不一致,后文则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具体介绍“士”的指称范围的演变过程。A项是对文意的高度概括。
B项“崇高地位”与文段论述“指称范围”的话题不一致,排除。C项只是文段的分说内容,排除。文段并没有提及“衰落趋势”,排除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9、【言语理解】我在一些卓越的评论家的著作中读到过这么一种观点,说托尔斯泰的思想精髓是源于法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维克多·雨果。且不说认为托尔斯泰是受乔治·桑影响的这种看法之不可信,也不必去否认让·雅克·卢梭和司汤达对他的实际影响之大,反正怀疑他的伟大和魅力是源自他的思想那是很不好的。
根据语段内容,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其思想精髓是源于乔治·桑
B:其思想受让·雅克·卢梭的影响
C:其思想受司汤达的影响
D:他的伟大和魅力是源自他本人的思想
正确答案:A
解析:由“认为托尔斯泰是受乔治·桑影响的这种看法之不可信”可知,A项分析有误。
由“也不必去否认让·雅克·卢梭和司汤达对他的实际影响之大,反正怀疑他的伟大和魅力是源自他的思想那是很不好的”可知,B、C、D三项分析正确。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
10、【言语理解】当企业组织发展迟缓,内部产生不良问题,企业必须改变管理模式。当外部变化影响不大时,企业可以从日常管理细节小幅度调整,以适应变化;而当小幅度调整无法适应变化时,企业需要考虑管理变革。需要注意的是,适应性调整和管理变革未必百分百成功,但如果不做调整或变革,那么企业的经营必然走向失败。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企业发展迟缓往往说明企业的管理出了问题
B:企业内部产生不良问题可以首先考虑做适应性调整
C:企业管理调整或变革不成功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D:外部变化的影响是企业改变管理模式的决定性因素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当企业组织发展迟缓,内部产生不良问题,企业必须改变管理模式”可知,企业发展迟缓是因为内部产生了不良问题,改变管理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由此不能推出企业发展迟缓原因在于管理问题,排除。C项文段说的是“如果不做调整或变革,那么企业的经营必然走向失败”,而非“企业管理调整或变革不成功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排除。D项“外部变化的影响是……决定性因素”无法推出,由首句可知,“内部产生不良问题”是企业改变管理模式的决定性因素,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单考区)第1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