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艺术不是象牙塔里的________,所谓的“为艺术而艺术”,说到底不过是唯美主义________的志向。自古以来,艺术就与政治、经济、信仰等种种意识形态因素甚至流行时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闭门造车 虚无缥缈
B:孤芳自赏 一厢情愿
C:顾影自怜 孜孜以求
D:自命清高 遥不可及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由“艺术就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知,“为艺术而艺术”是不可能的,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密不可分。“虚无缥缈”指看不见、摸不着、虚幻但又实际存在的东西,与句意相反,排除A。“孜孜以求”比喻不知疲倦地探求,含褒义,与此处含贬义的语境不符,排除C。
第一空,“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自命清高”指自以为强大,看不起别人。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相对应,“孤芳自赏”更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题
2、【言语理解】
中国目前并没有主流的廉租住宅供给渠道,低成本租赁住房的很多功能,是由非正规的“城中村”来承担的。近些年,南方和北方的城市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在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的研究中,城中村占整个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比例,应该是一个很有解释能力的变量。南方很多城市“半违章”的城中村,使得低成本可租赁住房的可获得性远远高于北方城市。正是这些低成本的住宅,使得利润微薄的制造业得以在地价昂贵的大城市生存下来。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
城市管理者不应对已有的城中村违章现象加以限制
B:
利润微薄的制造业很难在房价高昂的城市生存发展
C:
低成本可租赁住房的可获得性决定了制造业的发展
D:
制造业在南方城市的发展与廉租房的供给密切相关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我国目前没有主流的廉租住宅供给渠道,“城中村”承担着廉租房的很多功能;接着指出南北方城市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与城中村有关;最后得出结论,正是由于南方很多城市的廉租房的可获得性远远高于北方城市,制造业才得以生存下来。由此可知,文段主要围绕“廉租房”展开论述,强调制造业得以在南方城市生存与廉租房的供给有关,对应D。
A项,文段未提及城市管理者应采取的做法,排除。
B项,未提及文段关键词“廉租房”,排除。
C项,未提及“南方城市”,且“决定了制造业的发展”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25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24题
3、【言语理解】文化消费作为人类消费的一种方式,与物质消费一样,受文化产业的制约,又对生产有着巨大的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反作用。人们消费某些文化产品,就会产生继续消费的愿望,还会产生对其他文化用品的消费联想,这样就为文化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息和动力,也为文化创新提供了精神文化条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消费者对文化生产的引导作用
B:文化消费对文化生产的反作用
C:文化生产对文化创新的促进作用
D:文化生产对文化消费的制约作用
正确答案:B
解析:首句总括点明“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一样受文化产业的制约,又对生产有着巨大的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反作用”。之后从文化消费对文化生产提供“信息、动力”,为文化创新提供“精神文化条件”两个角度阐述这种反作用。所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文化消费对文化生产的反作用。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消费者”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C项偷换概念,文段说的是文化消费对文化创新有推动作用。D项“制约作用”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从2010年10月1日起,所有经出厂检验合格的轿车产品,办理注册登记前,都无需再进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具备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的企业生产的其他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和两轮摩托车,也无须进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这一政策的实施,既可简化办理机动车登记的程序,又可减少办理登记前检验车辆的费用。目前,通过正常渠道购买的轿车都是经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所以新政策实施后,所有轿车办理注册登记前均不需要再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下列选项中,对上文理解错误的是:
A:今后通过正常渠道购买的轿车都可以永久免检
B:免检政策可以简化机动车登记程序,减少费用
C:此次免检的对象包括轿车,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和两轮摩托车
D:新政策实施后,通过正常渠道购买的轿车在办理注册登记前都不需要再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只是说在“办理注册登记前”不需要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并没有说通过正常渠道购买的轿车可以“永久免检”,A项表述错误。
由文段中“这一政策的实施,既可简化办理机动车登记的程序,又可减少办理登记前检验车辆的费用”可知,B项正确。
由文段中“从2010年10月1日起,所有经出厂检验合格的轿车产品……其他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和两轮摩托车,也无须进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可知,C项正确。
由文段末句可知,D项正确。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1题,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6题
5、【言语理解】“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是曾经的海洋梦想“老三样”,这个梦想也只是在21世纪初才得以________实现。但限于当时的能力,主要做的是海洋的表面文章,对于海面之下隐藏的深海神秘世界,则只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完整 浅尝辄止
B:部分 走马观花
C:彻底 浮光掠影
D:具体 蜻蜓点水
正确答案:A
解析:由“但限于当时的能力,主要做的是海洋的表面文章”可知,21世纪初我国已经实现了“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海洋梦想,因此第一空填“部分”“具体”不恰当。
第二空,由“表面文章”和“则只是”可知,我国对深海神秘世界的探索远远不足。“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浅尝辄止”指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A项“浅尝辄止”准确地描述了深海探索不足的现状,当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2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1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6、【言语理解】在生物钟的作用下,蓝藻在日出之前即可提前动员光合作用系统,在阳光一出现的时候就可以________能量,比那些纯粹依靠光线启动光合系统的生物领先一步。与之类似,日落之后,蓝藻的光合系统会遵循生物钟的指令而关闭,避免那些夜间无须调动的能量被________浪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提取 无故
B:摄取 无谓
C:吸取 过度
D:汲取 超额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提取”指提炼而取得,如提取石油;或指经分辨而取得,如提取指纹。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对能量的获取不能用“提取”表达,排除A。第二空,对应“无须调动的能量”,可知蓝藻的光合系统会避免能量的白白浪费。“过度”“超额”侧重过量,“无谓”侧重没有意义。“无谓”更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4题
7、【言语理解】散步不要刻意求快,还要玩,还要赏。天空有大雁飞过,身边花团锦簇,蜂蝶蹁跹,也浑然不顾快步如飞,勇往直前么?俯仰皆情趣,万不可不屑一顾也。散步不要非得规定走多远,完不成指标不罢休;不要给人感觉好像翻山越岭抢占高地,要不徐不疾,不快不慢,漫不经心,洒脱冲淡。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散步:
A:贵在散心
B:是健身的有效方式
C:是陶冶情趣的重要途径
D:重在表现自由率直的天性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讲散步不要刻意求快,也不要刻意求远,要以放松身心为目的,要漫不经心,洒脱冲淡。即散步的目的在于散心。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下列诗句中,表示期盼将来相聚的一句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
B:巴山夜雨涨秋池。
C:何当共剪西窗烛。
D:却话巴山夜雨时。
正确答案:C
解析:这四句诗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四句诗意思分别是: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夜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由此可以判断,只有第三句表达的意思是期盼相聚。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
在哲学家看来,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代表物质的存在,代表人的存在。荷尔德林既是诗人,也是哲学家,他的名句“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通过海德格尔的阐释更加得到了升华,扩大了其影响力。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乃是人的所有物”“唯有语言处,才有世界”“语言足以担保——也就是说,语言保证了人——作为历史性的人而存在的可能性”,语言“是那种拥有人之存在的最高可能性的本有事件”。所以,语言是人之存在的明证。难怪那么多哲学家都对语言研究感兴趣,甚至还有专门的语言哲学分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语言即是存在
B:
哲学思想的传承
C:
语言深刻影响哲学
D:
哲学家对语言的看法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在哲学家看来,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代表物质的存在,代表人的存在;接着介绍了一系列哲学家关于语言研究的名句;最后由“所以”总结,说明语言是人之存在的明证,并由“难怪”进一步强调由于语言证明了人的存在,所以哲学家对语言研究感兴趣,甚至还有专门的语言哲学分支。由此可知,文段为分总结构,结尾重点强调了语言对哲学的影响,正确答案应与此相符,C项当选。
A项只提及了“语言”这一关键信息,未提及“哲学”,概括不当,且文段说的是语言代表了人的存在,而非“语言即是存在”,排除。
B项,“哲学思想的传承”文段未涉及,排除。
D项,文段论述哲学家对语言的看法是为了说明语言对哲学产生的影响,其本身非重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
10、【言语理解】电容指纹传感器无法隔着手机屏识别按在屏幕上的指纹,这主要是因为屏幕模组本身的厚度导致传感器收集不到足够多的有用信号。这就使得前置电容式指纹识别方案在全面屏手机上没有了用武之地。全面屏,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手机的正面全部都是屏幕,采用无边框设计,追求接近100%的屏占比。但由于受限于目前的技术,业界宣称的全面屏手机暂时只是超高屏占比的手机。如果想将全面屏变得更加“全面”甚至趋近于真正的“全面屏”的话,屏下指纹识别就必须攻克。目前已知的屏下指纹识别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OLED实现,也就是光学识别;另一种是超声波式指纹识别。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目前,市面上并没有屏占比达到100%的手机
B:前置电容式指纹识别尚未在真正的全面屏手机上实现
C: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是手机实现真正的全屏化的关键之一
D:现在,还没有手机能采用光学或超声波式指纹识别技术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文段中“由于受限于目前的技术,业界宣称的全面屏手机暂时只是超高屏占比的手机”可知,表述正确。
B项,由“这就使得前置电容式指纹识别方案在全面屏手机上没有了用武之地”可知,表述正确。
C项,由“如果想将全面屏变得更加‘全面’甚至趋近于真正的‘全面屏’的话,屏下指纹识别就必须攻克”可知,表述正确。
D项,由最后一句可知,目前的手机屏下指纹识别已经采用这两种技术,“还没有手机能采用……”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