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841

发布时间:2022-12-20 0:48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艺术不是象牙塔里的________,所谓的“为艺术而艺术”,说到底不过是唯美主义________的志向。自古以来,艺术就与政治、经济、信仰等种种意识形态因素甚至流行时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闭门造车 虚无缥缈

B:孤芳自赏 一厢情愿

C:顾影自怜 孜孜以求

D:自命清高 遥不可及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由“艺术就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知,“为艺术而艺术”是不可能的,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密不可分。“虚无缥缈”指看不见、摸不着、虚幻但又实际存在的东西,与句意相反,排除A。“孜孜以求”比喻不知疲倦地探求,含褒义,与此处含贬义的语境不符,排除C。
第一空,“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自命清高”指自以为强大,看不起别人。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相对应,“孤芳自赏”更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题

2、【言语理解】①再往后,不光城市有雕像,乡村也有,而且雕像不再是单独一尊放在那里,而是一群一群地站满全国每个城镇的街头巷尾
②达沃窦是玛西古第四王朝的第五十五位皇帝,这个王朝以崇拜偶像著称,大大小小的城市里,林立着历代皇帝的石像
③由于雕像数目过多,连底座都配不起,只好直接安放在街道上
④他把父亲和爷爷的雕像全部推倒,改塑为自己的像,还重新采石新雕了更多石像
⑤到达沃窦即位,变了规矩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③①⑤

B:②③①④⑤

C:②⑤④③①

D:⑤②④③①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较简单,只需分析出④⑤两句之间的关系即可快速得出答案。很显然,④是对⑤的具体说明,两者应紧挨在一起且顺序为⑤④。四个选项中符合此条件的只有C项,其他几句代入后也通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

3、【言语理解】虽然我们不能左右火山的喷发带来的扬尘,但是我们可以绿色出行,减少用电,这样就可减少燃煤、燃油带来的颗粒物。另外我们可以多植树、多种花,这样不但可以吸收PM2.5等颗粒物,还能美化环境。PM2.5没有那么恐怖,我相信只要每人都努力为环境做点贡献,摘掉口罩,呼吸清新空气绝不是幻想!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只要每人都努力为环境做点贡献,PM2.5没有那么恐怖

B:防止PM2.5的污染要用最根本的防治手段

C:从源头上降低PM2.5的来源才是最根本的防治手段

D:防止PM2.5的污染一定要标本兼治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为分总结构,首先指出我们绿色出行、减少用电可以减少燃煤、燃油带来的颗粒物;接着以“另外”指出我们可以多植树、多种花来吸收PM2.5等颗粒物,并美化环境;最后总结说明只要每人都努力为环境做点贡献,其实PM2.5没有那么恐怖。A项为文段主旨。
文段并未讲述PM2.5的具体防治手段,B、C两项中的“最根本的防治手段”、D项中的“标本兼治”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4、【言语理解】中华文化的重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无疑是重构中华文化的基础。虽然儒学在大部分历史时期都受到了统治者的倚重与褒扬,并成为两千年来的显学,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是多元的,先秦诸子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历朝历代卓有成就的学者也大都精通诸子百家。时至今日,我们断不可画地为牢,仅仅弘扬儒学一家,却抛弃了更为丰富多元的百家之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学为主要代表

B:重构中华文化应注重传承百家之学

C:中华文化重构是民族传统的自觉传承

D:结构多元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是重构中华文化的基础,然后指出儒家虽然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是多元的。最后指出,现在我们不能仅仅弘扬儒学,还要弘扬丰富多元的百家之学。故文段意在强调的是传承百家之学对于文化重构的重要性,只有B项符合文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5、【言语理解】考据文化的本质是不能把想象当作事实,不可把________当作结论,必须凭证据说话,进行符合逻辑的分析。训诂、考证中讲究“治学严谨”,其实是逻辑严谨。中国数学教育能够很顺利地接受西方的公理化的逻辑演绎思想,今日中国数学教育能以逻辑推断见长,是和考据文化的________分不开的。当然,数学的逻辑要求,较之考据的要求还要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观感 支撑

B:印象 严谨

C:感想 存在

D:所见 逻辑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前句“想象”意思相近,与后句的“证据”意思相反,表达主观认识的意思。含有感觉义的“观感”“感想”恰当,排除B、D。
第二空,与“存在”相比,“支撑”程度更重,更能突出考据文化对中国数学教育的作用,且“文化”与“支撑”为习惯搭配。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题

6、【言语理解】①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
②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
③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④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
将以上4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正确答案:B

解析:②句尾描写了他的胡须,④句首提到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须尖,两句话题相关,应紧密相连,顺序为②④。④句尾描写他的眼睛,①句首接着写眼睛,故①应紧接④之后,故顺序为②④①。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

7、【言语理解】除了消费行为之外,人们容易忽略的是另一种非消费行为的数据化,而这种非消费行为的数据化也很有可能被________“需求创造”体系中。比如很多购物App的“新客免费”“新客优惠”等,是通过识别你的“未购买”来进行促销。非消费行为的数据化,让我们在消费社会面前更加________,它使原本与消费无关的行为变成了消费行为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纳入 无所遁形 前奏

B:计入 谨言慎行 陷阱

C:归入 束手无策 预演

D:卷入 身不由己 同谋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此处所填词语应与“体系”相搭配。“卷入”一般与“风波”“事件”搭配,不能与“体系”搭配,排除D。
第二空,句意为非消费行为的数据化使得我们暴露在消费社会面前。“谨言慎行”指言语行动小心谨慎,与文段内容无关,排除B。“束手无策”指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强调无法解决问题。文段中并未表达“非消费行为的数据化”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束手无策”与句意无关,排除C。“无所遁形”指没有地方可以隐藏形迹、身影等,填入符合句意。
验证第三空,“前奏”比喻事情发生的先声,填入此处用以形容“非消费行为”的数据化可以被商家用来创造消费者的需求,这预示着消费行为的发生,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C类)-考友回忆版第39题

8、【言语理解】据初步统计,我国已经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近47万处,博物馆约2900家,粗略估计,全国文物藏品不超过2000万件。这些数字是什么概念?英格兰面积只有我国的1/73,而其受到国家登记保护的文物点达到50万处,各类博物馆有3000余家,其中大英博物馆目前就拥有藏品700万件。建国历史仅200多年的美国,各类大小博物馆有16000余家,其中美国斯密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藏品就多达1.3亿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对文物的保护和重视远远不够

B:政府应成为保护文物的中坚力量

C:我国应加大对文物的发掘和管理力度

D:各国对文物的判定标准不尽相同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通过列数据的方法,把我国在文物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与英国、美国进行比较。由数据间的巨大反差可知,我国对文物的保护和重视远远不够。B、D两项在文段中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C项“对文物的发掘”表述不准确,文段主要说的是文物的保护和重视。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1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1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1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1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1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1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1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1题

9、【言语理解】有一次,就在一架民航客机即将着陆时,乘务员突然通知机上的乘客说“由于机场拥挤,无法降落,预计到达时间要推迟1个小时”,机舱里顿时一片抱怨之声,乘客们都在焦急等待着度过这段难熬的时间。几分钟后,乘务员又宣布“再过30分钟,飞机可以安全降落”,乘客们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又过了5分钟,广播里又说“现在飞机就要降落了”,尽管晚了十几分钟,乘客们还是喜出望外。
这段文字传达的道理是:

A:既来之,则安之

B:退一步海阔天空

C:道歉更易获得别人的谅解

D:适当的言语有利于稳定情绪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中,乘务员通过不断给人惊喜的语言巧妙地化解了乘客们因飞机误点而引起的不稳定情绪,传达了“适当的言语有利于稳定情绪”的道理。只有D项突出了“言语”的作用,当选。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10、【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娃哈哈AD钙奶,运用高科技手段,解决了维生素A易氧化,不稳定,确保维生素被充分吸收,发挥保护视力之功效。

B:这批进口的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绝对是一流的。

C: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D:我们兄弟手足情深,怎能丢下生病的哥哥和弟弟去看电影呢?

正确答案:C

解析:选项A中宾语残缺,“不稳定”后应加“的问题”;B句“保管”这一词语的含义不同造成表意不明,可理解为“这批进口种子的保管没问题”或者“这批进口的种子保证没问题”;D句表意不明,是由“和”的词性的不同而造成的,若“和”为介词,丢下的是哥哥一个人;若“和”为连词,则丢下的是哥哥和弟弟两个人。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