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828

发布时间:2022-12-17 11:18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意大利地处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板块的挤压带上,因此境内活火山较多。频繁爆发的火山给意大利人带来了丰厚的________——可作为优质胶凝材料的火山灰。这种________的自然条件使古罗马人利用火山灰发明了自然混凝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收获 天造地设

B:回报 应有尽有

C:财富 举世无双

D:馈赠 得天独厚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收获”“回报”侧重因付出而得到,“财富”“馈赠”则无需付出。文中的“火山灰”是大自然所赠予的,无需人们付出,排除A、B。
第二空,“举世无双”指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填入程度过重,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6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3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2、【言语理解】《经典咏流传》打造的“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的音乐盛宴”,使得________的诗词文化由小众走向大众,让观众________更多的“诗”与“远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孤芳自赏 追求

B:阳春白雪 邂逅

C:古色古香 欣赏

D:束之高阁 发现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根据“由小众走向大众”可知,此处意为“诗词文化”是高雅的、小众的。“阳春白雪”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用来形容高雅小众的诗词文化最恰当。“孤芳自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多形容人,不能形容“诗词文化”,排除A。“古色古香”形容富有古雅的色彩或情调,未表达“小众”之意,排除C。“束之高阁”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与“小众”的句意相悖,排除D。
验证第二空,“邂逅”指不期而遇。用于描述拉近诗词与观众的距离,从而使二者有一个美丽的相遇的语境也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31题

3、【言语理解】江汉平原的黄土地,________可以种植任何农作物,不仅出产颇丰,而且水资源丰富,渔业发达,成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的鱼米之乡,为鄂菜提供了________的原材料。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古 五味俱全

B:完全 种类繁多

C:由于 独具特色

D:几乎 用之不竭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完全”与后文“任何农作物”同时使用,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常识,排除B。
第二空,对应句中的“不仅出产颇丰,而且水资源丰富,渔业发达”可知,第二空应填表“非常多”的意思的词语,排除A、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4、【言语理解】中国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9.4%的资本资源,1.85%的知识技术资源,要为占世界人口26%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毫不夸张地说,这本来就是一场就业战争。眼下,国际金融危机日显,摆在中国面前的这场仗,到底该怎么打?
本文中“这场仗”指的是:

A: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战争中获胜

B:如何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C:如何在资源更加受限的状况下解决国内劳动力就业问题

D:如何在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占据优势

正确答案:C

解析:“这场仗”指的是前文中的“就业战争”,即“中国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9.4%的资本资源,1.85%的知识技术资源,要为占世界人口26%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A项“竞争激烈”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材料强调的也不是“获胜”的问题。B、D两项材料中也没有涉及。C项是对“这场仗”的准确概括。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文本是书法的灵魂所系。书法的书卷气,以及艺术风格等,皆与文本背后的人文精神息息相关。文本缺位的书法,是不完整的书法。对于书法的价值判断,尽管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但其文化根本并没有动摇。书法艺术一直承担着“载道”的功能。以《兰亭集序》《祭侄文稿》等为代表的书法经典,均是笔墨与文辞交相辉映的产物,其中蕴含着家国情怀、民族风骨、人文精神,体现着书家的文化修养与艺术素养,至今熠熠生辉。
以下概括不符合文意的是:

A:评价书法作品的价值不能忽视其文本内容

B:书法艺术的水平取决于书法家的文学水平

C:“文以载道”的古训同样适用于书法艺术

D:上乘的书法作品几乎都是优秀文本的法帖

正确答案:B

解析:由“书法的书卷气,以及艺术风格等,皆与文本背后的人文精神息息相关。文本缺位的书法,是不完整的书法”可知,文本内容对于书法作品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故A项表述符合文意。
由“以《兰亭集序》《祭侄文稿》等为代表的书法经典,均是笔墨与文辞交相辉映的产物”可知,书法艺术的水平与书法技术和文本内容均有关,“取决于”表述过于绝对,B项不符合文意,当选。
由“书法艺术一直承担着‘载道’的功能”可知,C项表述符合文意。
由文段的最后一句可知,D项表述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C类)-考友回忆版第30题

6、【言语理解】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仿佛也同时变成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实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下列不能从这段话中得出的一项是:

A:“我”曾经阻止过“他”正当的游戏行为

B:“我”为自己二十年前的愚蠢行为感到愧疚

C:二十年后“我”的忏悔对于“他”已无实际意义

D:“我”在小时候也没放过风筝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原文“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可知,A项正确;由原文“我的心仿佛也同时变成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可知,B项正确;由原文“然而他其实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可知,C项正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的最终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这”字指代的是:

A: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

B:以“有人”开头的三个句子中所表达的观点

C: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

D:人们说话不应该用文字游戏开玩笑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就近原则,“这”指代其前内容,即以“有人”开头的三个句子所表达的观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对“什么是优良的政治生活”以及“如何实现优良的政治生活”这两个问题做出鲜明的回答是政治哲学得以存在的合法性依据。作为西方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在“是”的向度上,葛兰西的回答尊奉了马克思的基本路径,即只有实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解放了的政治生活才是最优良的政治生活;而在“如何”的向度上,葛兰西从西欧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文化霸权的路径。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葛兰西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

B:葛兰西政治哲学是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代表

C:葛兰西政治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丰富和发展

D:政治哲学不仅要有好的规划,还要有实现的方法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说“是”“如何”是政治哲学的基本向度,其后说明了葛兰西对政治哲学这两个基本问题的回答。A项葛兰西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全面地概括了文段含义。其他三项均无法从文段得出。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34.大乡绅的仆人可以指挥警察区区长,可以_____招摇过市——这都是民国五六年的事,并非前清君主专制时代。自己当时_____,看了一肚子气;可是_____,也只好让那口气憋着罢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模大样 血气方刚 人微言轻

B:威风凛凛 血气方刚 人穷志短

C:像模像样 年轻气盛 人微言轻

D:昂首阔步 年轻气盛 人穷志短

正确答案:A

解析:本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说扬州》。作者在形容大乡绅的仆人的丑态,所以在没有用反语的情况下,此空应该用一个贬义词“大模大样”。“血气方刚”在此处形容年轻人那种激进的进步热情,“年轻气盛”强调的是年轻人易冲动。但是作者让那口气憋着不是因为“人穷志短”,而是因为“人微言轻”,说了也不管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阅读,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       ),情感之切,意蕴之(       ),风格之(       ),手法之(       )。

A:精 深 新 巧

B:深 精 新 巧

C:深 精 巧 新

D:精 深 巧 新

正确答案:A

解析:考查词语搭配。一般说“意蕴深厚”,因此第二个空选“深”,排除B、C两项。“风格”应与“新”搭配而非“巧”。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