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因为房价上涨还有人买不起房,因此要限制一部分人购买第二套住房,那么是否因为还有人买不起私人汽车就不发展汽车产业了;是否因为中国的企业借贷有坏帐就停止银行的贷款业务,将银行的信贷风险都转移给消费者?这与部分农民养鸡喂猪有可能产生资本主义的道理如出一辙,没有任何逻辑上的差别。
与这段文字的文义相合的说法是:
A:由于房价上涨有人买不起房,因此要限制一部分人购买第二套住房
B:如果用停止银行贷款业务来应对企业借贷的坏账,银行信贷风险就会转移给消费者
C:部分农民养鸡喂猪有可能产生资本主义
D:由于有相当多的人买不起私人汽车,汽车产业不宜发展
正确答案:B
解析:本段文字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房价上涨有人买不起房就限制一部分人购买第二套房的不合理性。因此A与文义不相合。C、D是作者举的反面例子,显然不是作者赞同的。B是正确答案,可以在文中第二个分句中找到答案,如果银行这样做,就是把信贷风险转移给了消费者。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24.近年来英国信教人数大幅度下降,不少昔日信徒众多、香火旺盛的教堂,如今已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寥寥无几
B:寥若星辰
C:门可罗雀
D:人烟稀少
正确答案:C
解析:“寥寥无几”和“寥若星辰”都形容很少。门可罗雀: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人烟稀少:人家很少,住户很少。横线前面的主语是“教堂”,用来形容教堂宾客少的只有C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毋庸置疑,晚清以降中国遭逢千百年未遇之大变局,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当中,从世界中心沦为所谓边缘的“远东”,在世界历史和文化上一再缺席,遭遇了深刻的文化身份危机,不断被误读、曲解和妖魔化。正是在这一历史语境中,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就显得越发重要和紧迫。
这段文字中的“历史语境”是指:
A:中国被西方列强边缘化
B:晚清中国所遭遇的历史大变局
C: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体系的时机
D: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曲解和妖魔化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可以用就近原则来解。分析可知,“正是在这一历史语境中”中的“历史语境”指的便是前面提到的“遭遇了深刻的文化身份危机,不断被误读、曲解和妖魔化”,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4、【言语理解】对于家长们来说,能够和孩子一起参与其中,亲身________到孩子的进步,是一次难得的亲子活动经历。同时,他们也可以在训练营中受到________,得到一些教育的灵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感触 启示
B:感悟 启蒙
C:感受 启发
D:感觉 启迪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题意知,所填词语应是一个动词。“感触”为名词,与语境不符,排除A。“感悟”指有所感触而领悟,多指精神层面,与“孩子的进步”搭配不当,排除B。“感受”“感觉”填入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启迪”指开导,启发。“启发”指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两者相比,“启迪”比较正规,多指大的方面、较深的知识理论。“启发”较为通俗,多指小的方面、较浅的知识理论。与“亲子活动经历”“得到一些教育的灵感”的语境相对应,“启发”更符合题意,且“受到启发”为常见搭配,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4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24题
5、【言语理解】玻璃幕墙大量在公共建筑中采用,是由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所决定的。如今,这种墙体形式正在向着低成本、高普及的方向转变。玻璃幕墙最初的现代感、国际化色彩与神秘光环正在渐渐褪去,能源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一过程。对于大多数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城市而言,大面积的玻璃幕墙逐渐暴露出其光污染和高耗能的一面。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说明滥用玻璃幕墙会带来城市污染和能源浪费
B:阐述建筑之美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C:评价能源危机对现代审美意识的影响
D:介绍目前建筑材料发展的低能耗导向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玻璃幕墙被建筑采用是由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决定的,接着指出玻璃幕墙负面影响正在显现——光污染和高耗能。故文段意在说明现在玻璃幕墙带来的负面影响,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B、C、D三项均引申过度,脱离了“玻璃幕墙”这一论述对象,均可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6、【言语理解】平均来说,一个人在一家酒店住宿一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0至30千克,相当于一辆汽车行驶60至180公里的排放量。在夏季或冬季集中使用空调时,这个数字将达到最高值。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酒店是碳排放大户
B:尽量避免夏冬季住酒店
C:住酒店最好少用空调
D:短途差旅开车往返较好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通过一个人在一家酒店住宿一晚所造成的碳排放量与汽车行驶的碳排放量进行比较,来说明酒店是碳排放大户。接着又指出如果在夏冬集中使用空调,碳排放量将更大来加强观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现代通识教育鼓励个体借着知识、智慧、善意与爱,在精神上摆脱物质的束缚,在生活中摆脱各种利害,不为物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追求心灵的成长和人性内在的精神解放,在真正的学习和探究中,展现个体的潜能,体悟生命的意义,诠释生活的真谛,实现对功利的超拔,对自我的超越。
这段文字可以得出以下哪个结论?
A:通识教育是文化教育
B:通识教育是自由教育
C:通识教育是人生价值教育
D:通识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在精神上摆脱物质的束缚,在生活中摆脱各种利害”,“追求精神解放”,“实现对功利的超拔,对自我的超越”,可知通识教育侧重的是个人心灵上的自由、精神上的解放,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文段没有提及“文化”“人生价值”“综合素质”的问题,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8、【言语理解】幸福教育是师生发挥主体创造性的教育。在幸福教育中,师生都是教育活动的创造者。师生在教育活动中是主动还是被动,是创造的活动还是机械的活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状态和境界。没有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亦没有教育者的主体性,没有教育者的创造性,幸福教育就很难体现崇高的理想。
这段文字是针对什么问题阐述观点的?
A:幸福教育是创造性的教育
B:
幸福教育如何体现崇高的理想
C:
幸福教育来源于教育者的创造性
D:
幸福教育应该是机械活动
正确答案:A
解析:首句摆明观点,A项与此论述一致,当选。D项“机械活动”是被文段否定的,可迅速排除。创造性不仅是“师”,还有“生”,C项片面。本题也可由高频词语识别法解答,“创造”二字在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由此可快速定位选项A、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下列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古埃及文字和巴比伦楔形文字虽然比汉字来源可能更远,但早在纪元前就已经不再通行,而汉字延续至今仍然是正式通行的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B: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C:网络在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使教育信息能快速传递,保证整个招生计划能顺利、快速、科学地进行。
D:CNN发出警告说:随着其他国家同龄人学习成绩与毕业率的提高,美国教育在世界上的地位正在下滑。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发出警告”与“说”语义重复,“发出警告”本身包含“说”的意思, 因此可将“说”删掉。A、B、C三项均没有语病。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
10、【言语理解】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但在地理上提的最多的却是长江。她影响着整个湖北的气候,土壤,物产,同时也酝酿了灿烂辉煌的楚文化。
这段文字中的“她”指的是:
A:湖北
B:洞庭湖
C:地理特点
D:长江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就近原则,很容易选出与“她”距离最近的“长江”。将“长江”代替原文中的“她”,文意不变。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