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811

发布时间:2022-12-13 21:27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应该如何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呢?要无私无畏,敢于揭露问题。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由于“老好人思想”作怪,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往往选择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三言两语听上去________,实际上________、毫无价值,不但不能推动工作、维护党内团结,而且还会放任同志身上错误的滋长。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春风化雨 无关痛痒

B:和颜悦色 扬汤止沸

C:和风细雨 隔靴搔痒

D:洋洋盈耳 无足轻重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对应“老好人”“礼炮”“哑炮”“空炮”可知,此处表达的是民主生活会上的批评不敢揭露问题,听上去很好听,实际没有用。“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不能描述不痛不痒的批评方式,排除A。“和颜悦色”形容脸色和蔼喜悦,与“听起来”不搭配,排除B。第二空,“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无足轻重”指无关紧要。描述不敢揭露问题的所谓批评,“隔靴搔痒”更恰当,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题

2、【言语理解】近几年来,文化乱象日益严重。其中,网络文化中的垃圾是最为恶劣的,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是最为严重的,给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相当的危害,特别是对成千上万青少年的毒害,如再不采取及时措施,必然对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形成釜底抽薪的危机,着实不能掉以轻心了。历史早已经证明,文化混乱即会导致思想混乱,思想混乱定将引发行为混乱。
这段文字最适合的标题是:

A:网络文化乱象必须下猛药来治

B:当今社会网络文化乱象丛生

C:肃清网络环境势在必行

D:文化思想混乱后果不堪设想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论述了近几年来的文化乱象,尤其是网络文化中的垃圾给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带来的巨大危害。由此可推断,作者意在呼吁尽快对此现象进行治理。B、D两项仅涉及现象及危害后果的阐述,排除。C项“网络环境”的表述过于笼统,脱离了“网络文化乱象”这一话题,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3、【言语理解】“健康国家”战略是一个具有坚实科学背景的发展战略,它是基于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卫生经济与卫生政策的学科,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对居民健康发展高度关注的发展战略,也是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合作实施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以其充分的协调潜力而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
下列对“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研究居民健康,致力于改善居民健康状况

B:“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独特之处是具有非凡的整合和协调潜力

C:“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学科依据是公共医学与卫生经济政策等

D:“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政府与不同学科间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对居民健康发展高度关注的发展战略”可知,A项正确。B项无中生有。由“它是基于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卫生经济与卫生政策的学科”可知,C项正确。由“也是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合作实施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可知D项正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4题,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4题

4、【言语理解】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非法盗版活动的打击力度,通过建立群众举报、定期检查等制度,有效________了非法盗版活动的势头。随着市场法律环境的日趋________,这种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社会丑恶现象,终究会被根除。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制止 完美

B:遏止 完备

C:扼制 完整

D:遏制 完善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制止”多与行为搭配,与“势头”搭配不当,排除A。“遏止”指阻止,“扼制”重在把守,“遏制”表示控制,文段中“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故应选“遏制”。
第二空,“完善”与“环境”也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110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3题

5、【言语理解】不管哪种鸟,营巢都是一项十分浩大而艰巨的“工程”。在城楼,寺庙等建筑物上营巢的楼燕,需要到远处的河泥滩上衔取泥土、草棍等,然后一点一点地堆砌成碗状的巢,足足需一周时间。而金丝燕,能用纯粹唾液建巢,但同样要付出含辛茹苦的劳动。这种巢窝加工之后,就是我国自古闻名于世的珍贵补品——燕窝。
这段文字表述的主要内容是:

A:我国自古闻名于世的珍贵补品——燕窝的来历

B:燕子有在城楼、寺庙等建筑物上筑巢的习性

C:楼燕与金丝燕在生理特征及筑巢方式上的不同

D:鸟类艰辛的筑巢过程如同人类实施一项浩大的工程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就提出营巢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后面分别列举了楼燕和金丝燕筑巢时需付出辛苦劳动的例子,都强调筑巢过程的艰辛,因此D项最符合题意。本题的干扰项为A。“燕窝”只是金丝燕的巢窝加工而成的,而金丝燕与楼燕都只是文段为说明鸟类筑巢的艰辛而举的例子,排除。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报告称:一个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是25万元左右。

B:常香玉拍戏有个习惯,非把动作中的那个最佳,唱腔中的那个最美“抠”出来、“挖”出来不可。

C: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正在让位于在各自的领域里面对、解决专门问题的人。

D:钱钟书用“管锥”命名自己的著作,谦逊之外别有深意,带有反讽的意味。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中“一个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表述错误,语义不明,应改为“把一个孩子从0岁抚养到16岁的总成本是……”。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二战”之后,法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众多新生学科________兴起。不过,在布尔迪厄眼中,这与其说是学术________结果,不如说是资本转化的需要。以学位为标志的文化资本以其隐蔽性、________、长期有效性成为资本掌握者________资本的上佳选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突然 发展 合理性 运用

B:逐渐 创新 规范性 再生

C:猛然 延续 权威性 利用

D:渐次 延拓 合法性 转化

正确答案:D

解析:第四空,由前文的“是资本转化的需要”可知,“转化”填入恰当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

8、【言语理解】短短三十年,手机已经从奢侈品发展成百姓的日常用品。如今的街头,再也看不见抽出长长的天线接打电话的现象了,近几年内置天线几乎成为手机外观的主流。手机从“有线”到“无线”的发展,既展示了手机的发展轨迹,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与手机天线有关的故事。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手机外置天线的缺陷及弊端

B:手机天线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C:跟手机天线相关的一些经历

D:跟手机外观设计有关的故事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尾句承上启下,总结了手机从“有线”到“无线”的发展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展示了手机的发展轨迹,这是承前;二是带来了一些与手机天线有关的故事,这是启后。故文段接下来的内容应紧扣与手机天线有关的故事展开。C项的“天线”“经历”与文段论述的关于天线的故事相对应,当选。其他三项均与文段衔接不当,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尽管大多数时候,人类学家以科学家自居,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类学家与他们的研究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个人,各种感受的交织,情感的触动免不了影响研究的结果。不过,不要紧,承认这种“沮丧、尴尬、疲倦和窘迫”并不是一件太糟的事情,而且越来越被看作是田野叙述中,一个有益的维度。
作者对人类学家个人情感往往会渗入研究结果的看法是:

A:不可避免

B:情有可原

C:有利有弊

D:弊大于利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了人类学家个人情感往往会渗入研究结果的事实,第二句是作者对这一事实的看法。由“不过,不要紧”“并不是一件太糟的事情”可知,作者对此持宽容、理解的态度,即认为这一事实是情有可原的。本题易误选C,但文段并未明确地提出“利弊”,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题,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7题

10、【言语理解】

中学阶段大多数必读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与当下生活差异较大,中学生对当时的社会很难有宏观、准确的________,这就带来了阅读的障碍。此外,必读作品大多反映的是作家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没有一定人生阅历的人,很难产生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于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把握  知难而退

B:

理解  半途而废

C:

判断  断章取义

D:

定位  望洋兴叹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空,由“中学阶段大多数必读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与当下生活差异较大”“带来了阅读的障碍”可知,此处表达的是由于时代差异大,中学生对必读作品中的社会不了解,所填词语应体现了解之意。“判断”指断定。“定位”指确定位置或把事物放在适当的地位并做出某种评价。两词均不含了解之意,排除C、D。“把握”“理解”填入此处均符合文意,保留。

第二空,由“于是”可知,所填词语是前文所造成的结果。此处表达的是中学生很难在必读作品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从而放弃阅读。“知难而退”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符合文意。“半途而废”比喻做事不能坚持到底,有始无终。文段并非强调中学生不能坚持,而是中学生知道自己不能理解作品,选择放弃阅读。“知难”更能对应“很难产生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