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810

发布时间:2022-12-13 12:56     浏览量:25

1、【判断推理】一些住在核电站附近的人担心,核电站的辐射会造成人体伤害。更多的人则担心,核电站一旦发生爆炸,其危害将不亚于核武器。
若下列论断为真,最能消除更多的人担心的问题的是:

A: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浓度很低,远远未达到核武器爆炸所要求的浓度,且二者的作用原理和机制不一样

B:核辐射只要不超过一定的标准,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C:30多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曾发生过严重的爆炸事故,造成的灾难至今还难以消除

D:现代核电站的技术已经相当完善,很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不少的核电站

正确答案:A

解析:更多人的担心是,核电站发生爆炸,危害不亚于核武器。
A项,指出核电站的核燃料浓度远未达到核武器爆炸所要求的浓度,二者的原理和机制也不同,即说明核电站与核武器从根本上不具有可比性,最能削弱更多人的担心。
B项,指出核辐射不超过标准则不具有危害,是对一些人的担心的削弱,属无关项。
C项,列举苏联核电站爆炸的事例,印证了更多人的担心。
D项,指出现代核电站的技术已经相当完善,因此发生爆炸的可能减小,削弱了更多人的担心,但削弱程度弱于A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外部性是指经济当事人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对其他经济当事人的生产和消费行为施加的有益或者有害影响的效应。正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者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者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正外部性的是:

A:经过农田的蒸汽机车,喷出火花飞到农民种植的麦穗上

B:飞速行驶的火车的尖锐汽笛声吓跑了在农田吃稻谷的小鸟

C:某工厂在村庄建立扶贫车间,为村民就业提供便利

D:某工厂排放大量废水和有害气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危害

正确答案:B

解析:正外部性的定义要点:①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②使他人或者社会受益,且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
A项,蒸汽机车喷出火花飞到农民种植的麦穗上,没有使他人或者社会受益,不符合要点②。
B项,飞速行驶的火车的尖锐汽笛声吓跑了在农田吃稻谷的小鸟,使农民受益,且农民无须花费代价,符合定义。
C项,某工厂在村庄建立扶贫车间,为村民就业提供便利,但村民仍需付出劳动才能赚取工资,不符合要点②。
D项,某工厂排放大量废水和有害气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危害,没有使他人或者社会受益,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8题,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8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6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7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2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108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89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3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5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9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2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2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1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6题

3、【判断推理】一些美国心理学家得出结论认为:父母对儿童采取的行为一种是总表示接受,一种是总表示拒绝。心理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研究者高度同意母亲的行为能表明这些父母的态度。
上面提及的心理学家所得的结论依据于这样的假设,即:

A:大多数父母的行为都被解释为要么表达接受,要么表达拒绝

B:父亲也表现出与母亲相同的代表接受或拒绝的行为

C:父亲对孩子行为的研究与母亲对孩子行为的研究一样认真

D:父母的态度最能通过他们取得一致意见的那些行为传递出来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结论是:父母对儿童采取的行为一种是总表示接受,一种是总表示拒绝,理由是母亲的行为能表明这些父母的态度。如果父亲不表现出和母亲相同的代表接受或拒绝的行为,则母亲的行为不能表明这些父母的态度,题干的结论也就不能成立,所以B.项是题干结论所依赖的假设。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所以光环效应也可以称为“以点概面效应”,是主观推断的泛化、定势的结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晕轮效应的是:

A:一见钟情

B:三岁看八十

C: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正确答案:A

解析:晕轮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最初印象决定了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
A项,一见钟情属于最初印象决定了总体看法,形成一种好的“成见”,属于晕轮效应。
B项,三岁看八十并不是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印象,不符合定义。
C项,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是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并非最初印象决定了总体看法,没有形成好的或坏的“成见”,不符合定义。
D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经历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并非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最初印象,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电影配音:外语配音

A: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B:长期记忆:短期记忆

C:短期观察:重点观察

D:注射给药:口服给药

正确答案:C

解析:电影配音和外语配音为交叉关系。
A项,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短期观察和重点观察为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注射给药和口服给药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62题

6、【判断推理】重力侵蚀指主要是在重力作用下,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面向下运动的一系列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新疆的沙漠地区,主要是在重力侵蚀下形成的

B:我国广西地区有许多著名的地下溶洞,地下溶洞主要是在重力侵蚀下形成的

C:某县临海,海岸边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礁石,这些礁石是在重力侵蚀下形成的

D:某地发生山体滑坡,重力侵蚀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重力侵蚀定义的关键信息:在重力作用下,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面向下运动。
A项,新疆沙漠形成的原因是干旱和风,而不是重力侵蚀。
B项,地下溶洞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而不是重力侵蚀。
C项,海岸礁石形成的原因是海水侵蚀岩层或海岸火山喷发而冷凝的岩浆,而不是重力侵蚀。
D项,山体滑坡受重力影响且沿着坡面向下运动,是重力侵蚀引发的。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

7、【判断推理】亲环境行为是指个体通过减少或消除自身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达到改善生态系统结构的行为。它的本质是通过有效减轻环境问题实现环境改善,核心任务是构造环境稳态友好型的社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亲环境行为的是:

A:细水长流

B:低碳出行

C:植树造林

D:围海造田

正确答案:B

解析:亲环境行为定义的关键信息:个体减少或消除自身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A项,细水长流是指节约使用资源,从长远角度出发,重在可持续发展,并非减少或消除自身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不符合定义。
B项,低碳出行是一种降低“碳排放”的出行方式,即在出行中,主动采用能降低二氧化碳等含碳物排放量的交通方式,体现了减少或消除自身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符合定义。
C项,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有助于保持水土、抵挡风沙等,并非减少或消除自身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不符合定义。
D项,围海造田一般指围海造地,可能会导致海岸被侵袭,物种减少等,是破坏环境的行为,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4题,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4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2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2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2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7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9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103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86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9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2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5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8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8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7题

8、【判断推理】研究者对欧洲地理位置临近的4处巨石遗址进行挖掘,发现24名被埋葬者的所处年代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其中9名男性中(他们跨越了12代人),至少有6人拥有相同的基因变异。这表明他们来自同一个父系祖先,都是近亲。这些研究者由此推论:在这些墓地遗址中埋葬的人,当时可能处在一个父系社会中。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重要前提是:

A:从墓葬品来看,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生产工具进步很大

B:整个人类历史上,父系制始终是主流和常态,母系制只是特殊条件下的例外

C:在这4处遗址外,其他临近的遗址中,被埋葬者之间也有明显的亲缘关系

D:这些男性被埋葬在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遗址里可能是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标志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论据:4处巨石遗址中埋葬的人来自同一个父系祖先。论点:在这些墓地遗址中埋葬的人,当时可能处在一个父系社会中。
A项,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生产工具进步很大,与当时是否处在父系社会中无关,不是需要补充的重要前提。
B项,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父系制始终是主流和常态,但不能说明这4处巨石遗址中埋葬的人就处在一个父系社会中,不是需要补充的重要前提。
C项,其他临近的遗址与这4处巨石遗址无关,不能说明这4处巨石遗址中埋葬的人就处在一个父系社会中,不是需要补充的重要前提。
D项,在父系社会中,男性占据主导地位,该项指出这4处巨石遗址中埋葬的男性可能拥有较高社会地位,说明此时男性的社会地位高,在4处巨石遗址中埋葬的男性与父系社会之间建立联系,是需要补充的重要前提。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93题

9、【判断推理】城市:乡村

A:高楼:农舍

B:繁华:宁静

C:码头:小舟

D:都市:原野

正确答案:A

解析:城市和乡村是人类聚居的不同形态。
A项,高楼和农舍是房屋的不同形态,且纵向来看,城市与高楼、乡村与农舍也存在对应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繁华与宁静是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小舟在码头停泊,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都市是人类聚居的地点,但原野不是,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

10、【判断推理】汽车的出现改变了现代生活的面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所在地、购买习惯、工作方式等。随着汽车越来越普遍,它们已经成为社会文化和生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每年由车祸导致的死亡人数约有125万人。其中,半数死亡的情况为车辆与路人、自行车、摩托车相撞所致。车祸已成为15~29岁人群致死事件的罪魁祸首。那么自动驾驶车辆的出现将有改变这一现象的趋势。
下列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的是:

A:自动驾驶车辆撞人致死的事件已经发生

B:自动驾驶车辆的控制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C:车祸的酿成与普罗大众的个人素质不无关系

D:自动驾驶车辆的商业普及率还很低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结论:自动驾驶车辆的出现将有改变车祸致人死亡这一现象的趋势。
A项,自动驾驶车辆撞人致死的事件已经发生,说明自动驾驶车辆也无法避免车祸的发生,直接质疑了题干结论。
B项,自动驾驶车辆的控制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说明目前还存在一定问题,但不能确定是否能避免车祸的发生,不能质疑题干结论。
C项,车祸的酿成与普罗大众的素质有关,不能说明自动驾驶车辆就无法避免车祸的发生,不能质疑题干结论。
D项,目前商业普及率低不能说明自动驾驶车辆的出现就无法改变现状,不能质疑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