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一湾清清的沱江水穿城而过,一条条砖红的石板街________,一排排________的吊脚楼屹立在沱江两岸,一道饱经风雨的古城墙守护着淳朴的湘西人民……这些,构成了这座________而美丽动人的古城。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饱经沧桑 错落有致 历经风雨
B:曲折蜿蜒 饱经沧桑 淳朴厚重
C:纵横交错 小巧玲珑 饱经沧桑
D:井然有序 参差错落 古朴厚重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一湾……一条条……一排排……”的排比句式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穿城而过”“屹立在沱江两岸”意思相近,描述石板街的分布特点。“饱经沧桑”强调历史的悠久,与分布特点无关,排除A。第二空,“饱经沧桑”填入与后文的“饱经风雨”语义重复,排除B。第三空,“古朴厚重”的“古朴”与“古城”语义重复,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2、【言语理解】高尔基说:“智慧是珠宝,如果用谦虚谨慎镶边,就会更加绚烂夺目。”
这表明:
A: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与科学文化修养无关
B: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C: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D:只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就一定能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正确答案:C
解析:高尔基这句话的意思是“谦虚这一优良思想品质可以提升智慧”,而“智慧”可看成是科学文化修养,“谦虚”可看成是思想道德修养。换言之,也就是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
3、【言语理解】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个渗透各学科的“________”,几乎任何学科都可以搭上文化研究的快车,加上文化研究的课题常常与现实问题紧密相关,当今世界新问题________,新课题发展不断,导致文化研究发展的庞大与不可节制。虽然文化研究如今依然风头强劲,其研究本身臃肿不堪已是事实,急需瘦身。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万金油 接二连三
B:万花筒 此起彼伏
C:巨无霸 层出不穷
D:杂货铺 日新月异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渗透各学科”“几乎任何学科都可以……”可知,文化研究涉及面非常广,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万金油”比喻什么都能做,但什么都不擅长的人,明显不能修饰“各学科”,排除A。“万花筒”比喻一种光怪陆离、变化无常的幻像或图像。“巨无霸”形容的是庞然大物。“杂货铺”侧重物品繁多。三个词语均可填入,B、C、D三项备选。
第二空,“此起彼伏”形容连续不断;“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分析文段可知,所填词语应表示问题多。“层出不穷”用来形容问题不断出现,符合文意,排除B、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36题
4、【言语理解】自从1964年我国开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很多研究者对杂交水稻的探索________,直到1981年,有研究者提出了利用自然两用系的设想,即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制种,短日低温下繁种,一系两用。到2010年年底,我国共有427个两系杂交水稻通过省级或国家的品种鉴定。因此,在我国发展两系杂交水稻已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日中天 重中之重
B:独领风骚 势不可挡
C:方兴未艾 一往无前
D:和而不唱 大势所趋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1964年”“1981年”的时间差可知,在杂交水稻研究在一段时期内成果寥寥,“如日中天”“独领风骚”“方兴未艾”都突出了研究热情和投入的精力,与文段表述的未出太多成果的语境不符。“和而不唱”指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体现了虽然赞同这一研究,但并未体现对此进行付出,由此造成了成果寥寥的情况,填入符合句意。
第二空,“大势所趋”指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填入符合文段强调杂交水稻发展前景良好的语境。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1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3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87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7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
5、【言语理解】①学术研究从来都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眺望,因此不可不对脚底下的肩膀心存敬畏
②写作也好搞学术也罢,哪些东西是人家的,哪些东西是自己的,这个道理本来就该清清楚楚
③更何况,西学东渐已有百年以上历程,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学术规范,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④否则以后别人踩在你的肩膀上却吭都不吭一声,恐怕自己也会觉得受到了侮辱和损害
⑤把他人的学术成果当作“垫脚石”,总该做个记号表示致敬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⑤④
B:②①③⑤④
C:①②④⑤③
D:②①⑤④③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句意可知,⑤与④联系紧密,应放在一起,且顺序为⑤④,排除C。另由①的“因此不可不对……心存敬畏”与⑤的“表示致敬”可知,⑤应排在①的后面。由“否则”和“更何况”可知④和③应该相连,且顺序为④③。综合起来,顺序便是①⑤④③,与此相符的为D。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6、【言语理解】读书的设计是一个立体性、动态性的设计。围绕着某个问题、某种原有优势的拓展,既可以在纵向上涉及古今,又可以在不同层面上涉及中外以及诸种学科。________,就罕能清理出事物的原理;________,就罕能悟透事物的意义和它运行的曲线;________,就容易使自己的知识封闭起来;________,就容易使自己的知识失去根底,变得虚浮空泛。古今中外在某个问题上进行互参,是读书深入以后应该追求的通则。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知今不知古 知古不知今 知外不知中 知中不知外
B:知古不知今 知今不知古 知外不知中 知中不知外
C:知古不知今 知今不知古 知中不知外 知外不知中
D:知今不知古 知古不知今 知中不知外 知外不知中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罕能清理出事物的原理”可知,原理应追根溯源,即“知今不知古”,排除B、C。
第三空,由“容易使自己的知识封闭起来”可知,只知道自己国家的东西,即“知中不知外”,排除A。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7题
7、【言语理解】①中国企业若想出口稀土产品,必须向行业巨头缴纳高额的专利许可费,否则产品无法出口
②稀土永磁材料领域的研发重点包括提高材料性能、扩大高端领域应用等;稀土发光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点集中在光电材料、反光材料等
③经历了被人“扼住咽喉”的切肤之痛后,我国稀土企业的创新脚步愈加快速
④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稀土企业在国际市场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
⑤多年来,在与世界各国的“稀土大战”中,我国凭借世界第一的稀土储量,逐步在开采、分离技术领域确立了全球领先的地位
⑥目前,我国稀土领域的创新主要集中于产业链上游的稀土材料领域,多家企业重点发展具有超高性能的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等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⑥②①④③
B:⑥②⑤④①③
C:⑥④①③⑤②
D:⑤④①③⑥②
正确答案:D
解析:阅读文段并分析选项,发现从首句入手较难,需要以逻辑关系为破题点。④说明我国的稀土企业在过去受制于人的情况,①对④作进一步解释,③中的“‘扼住咽喉’的切肤之痛”指代的就是稀土企业受制于人的经历,故④①③应紧密相连,排除A。③指出我国稀土企业的创新脚步愈加快速,⑥具体介绍创新的领域,③⑥应紧密相连,排除B、C。验证D项逻辑,⑤介绍我国稀土领域在全球中的地位,④①指出以前我国稀土企业的发展曾受制于人,③介绍我国稀土企业经历困难后加快创新步伐,⑥②具体介绍我国在稀土产业领域取得的创新成就,逻辑顺序无误。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42题,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48题
8、【言语理解】气候变暖将会使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能在此安家。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地区。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气候变暖:
A:会使全球降水总量减少
B:对局部地区来说利大于弊
C: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消极影响
D:将导致世界各国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C
解析:材料首先说明气候变暖对不同地域的不同影响,接着话锋一转,从全球的高度总结出“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这一结论,C项与此表述一致。选项B是干扰项,但材料强调的是“弊”而非“利”,故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木器和石器代表了人类历史上的两大类型材料——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但历史的发展很不均衡,数千年中,有机材料除了木器以外,就是毛皮、秸秆这些可以从生物中直接获取的材料,没有什么大的变迁。但无机材料发展出了陶器、瓷器、金属、玻璃等人造材料,除了石器之外,全是依靠人类智慧对已知物施加化学变化之后创造出的新材料。即使是游离状态的金、银、汞等,人们也都开发了一些利用化学反应进行的提纯方法。
以下概括不符合文意的是:
A:有机材料几乎都是直接取之于生物
B:石器是无机材料家族的原生态成员
C:陶瓷、金属是人类创造的无机材料
D:人造材料未来将全面取代有机材料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有机材料除了木器以外,就是毛皮、秸秆这些可以从生物中直接获取的材料”可推出,表述正确。
B项,由“除了石器之外,全是依靠人类智慧对已知物施加化学变化之后创造出的新材料”可推出,表述正确。
C项,由“无机材料发展出了陶器、瓷器、金属、玻璃等人造材料”可推出,表述正确。
D项,无中生有,且“将全面取代”说法过于绝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3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3题
10、【言语理解】许多领导者不会和下属成为朋友,只追求合作伙伴的关系,其原因是担心掺杂了太多的情感因素会导致管理效率降低。事实上,职场最终是一个拼实力的地方,即使你的个性不受人欢迎、没什么资历和背景,只要有足够的能力,一样会赢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职场中的信任,仅靠好感和情感认同是无法长期维系下去的,而是要靠实力去印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许多领导不会和下属成为朋友是怕掺杂太多的情感因素
B:职场中下属对领导者信任是要靠领导者的实力去印证的
C:职场中的信任仅靠下属对领导者的好感是维持不下去的
D:下属对管理者的信任会对管理者的领导效能产生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许多领导不会和下属成为朋友的原因是担心掺杂感情会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接着以“事实上”进行转折,说明在职场实力才是领导赢得尊敬和信任的关键。“实力”是文段的关键词,选项中与此相关的只有B。
A项转折前的内容。C、D两项是转折后部分内容,起论述说明的作用,不能概括文段。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