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925

发布时间:2023-01-05 9:06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一提到发展,有人就想到GDP。一季度各地GDP增速普遍放缓,难免引起一些地方的担忧和顾虑,其实大可不必。GDP增速回落不但不会增加硬着陆的风险,反而有利于控制通胀水平。特别是在当前土地、能源资源等要素制约日益明显,劳动力价格上涨较快,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容忍GDP增速适度回落,其实恰是给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预留出更多的空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GDP增速回落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

B:社会应当容忍GDP增速适度回落

C:GDP增速回落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

D:GDP增速回落可以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一些对方对于一季度各地GDP增速放缓的担忧和顾虑,接着说明了大可不必担忧的原因——GDP增速回落不会增加硬着陆风险,反而利于控制通胀水平,容忍GDP增速适度回落,其实恰是给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预留出更多的空间。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不用担忧和顾虑GDP增速放缓,而应容忍其适度回落。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与文意相悖。C项是文段部分内容。D项无法从文段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58题

2、【言语理解】以经典重生为主线的怀旧音乐综艺扎堆亮相,让很多人在歌声中回忆往昔,也让部分年轻观众初听老歌惊为天人,从此进入到听歌的“考古”岁月。如今的年轻人成长在网络时代,在海量歌单的冲击下,唱片和专辑对不少年轻歌迷来说已经是很陌生的概念。在此情况下,经典老歌通过怀旧音乐综艺重新进入大众曲库,让不少年轻人开始追寻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歌曲。这几年,经典的滚石、宝丽金时代的老歌,越来越被年轻歌迷所认识和了解。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经典老歌越来越被年轻歌迷所认识了解

B:怀旧音乐综艺进入听歌的“考古”岁月

C:年轻歌迷追寻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歌曲

D:唱片和专辑对于年轻歌迷来说非常陌生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怀旧音乐综艺扎堆让部分年轻观众进入听歌的“考古”岁月;然后说明经典老歌通过怀旧音乐综艺重新进入大众曲库,越来越被年轻歌迷所认识和了解。由此可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经典老歌被年轻歌迷所认识了解这一现象,A项概括准确,当选。
B项未提到年轻歌迷这一对象,排除。
C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缩小了范围,文段说的是“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歌曲”。
D项偏离主题,未提到年轻歌迷对经典老歌的“考古”这一现象,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故事拥有直抵人心的柔性力量,一个故事对________知识世界的帮助可能微乎其微,对心灵世界的成长却可能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构造 无足轻重

B:建构 无关大局

C:建构 举足轻重

D:构造 事关大局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构造”指制造、建造;“建构”指建筑起一种构造,“知识世界”有一个建立的过程,故此处填“建构”更恰当,排除A、D。
第二空,由“却”可知,填入词语应与“微乎其微”构成反义对应关系,“无关大局”指对整个局势没有关系或没有影响。不能构成这种关系,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4、【言语理解】国学如果停留在如此浅层次的形式复古,无异于_________,甚至会把国学弄成与现代文明相对抗的姿态,凡事不问好坏对错,一切以东西古今划界。凡是古人的都是好的,哪怕骑驴;凡是现代的都“非我族类”,都该保持距离。如此下去,国学非但不会被这些人“发扬光大”,相反可能会走入狭隘化、极端化、边缘化的境地,钻进狭小天地里_________,与文明发展割断脉络,把自己变成了一块“化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缘木求鱼 蓬荜生辉

B:买椟还珠 孤芳自赏

C:刻舟求剑 皮里阳秋

D:掩耳盗铃 纤尘不染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相反可能会走入狭隘化、极端化、边缘化的境地,钻进狭小天地里”可知,所填词语应该是贬义的、消极的。“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增添光辉。“纤尘不染”是褒义词,指一点儿灰尘也沾染不上,形容十分干净、高洁。两词均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D。
再看第一空,由“无异于”可知,所填词语是对“停留在如此浅层次的形式复古”的解释说明,即只重视复古国学形式而忽视了国学真正有价值的内涵。“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与句意不符,排除C。“买椟还珠”比喻取舍不当,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形容复古国学一味追求形式而舍弃了真正有价值的内涵,实属取舍不当,其填入此处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7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7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

5、【言语理解】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活动中,无论是来自城市还是来自农村的市场参与者,都被抛进不断更新的陌生空间中。市场的交易主体、交易行为、交易制度和交易商品,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尤其是考虑到经济生活信息化和网络化,市场经济的陌生关系就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状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市场经济活动中人们面对的是陌生关系

B: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信息不断更新

C:市场经济生活变得越来越信息化网络化

D:市场经济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化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市场经济活动中市场参与者处于陌生空间中;后两句论述受市场交易变化和信息化、网络化的影响,市场经济中人们将面对更复杂的陌生关系对此加以论证。由此可知,“市场经济”“陌生关系”应为文段论述的重点。A项与此相符。
B、C两项均属于使陌生关系更复杂的因素;D项偷换概念,文段说的是使陌生关系更复杂,而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复杂。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孔子的许多教诲,说来都挺好听,诸如“刚、毅、木、讷”,“温、行、忠、信”以及“温、良、恭、俭、让”等等,都不失“为人之道”。然而,这些“优良品质”历来都是统治者、强者以及教育者用来   被统治者、弱者和受教育者的,他们自己一个个却未必   。国人历来   “成王败寇”的逻辑,而缺乏起码的是非观念。一旦“成王”自然就占据了制高点,获得了空前未有的优势,话语   更使他们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教训 遵从 遵循 特权

B:告诫 遵循 遵从 强势

C:控制 遵守 遵从 优势

D:训诫 遵从 遵循 霸权

正确答案:D

解析:遵守: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题干中的“这些‘优良品质’”并不是规定,所以第二空填“遵守”不合适,排除C。“遵从”侧重于服从,“遵循”侧重于因循,结合题意可知第二空填“遵从”与关于“优良品质”的教诲搭配更合适,第三空填“遵循”与“逻辑”搭配比较合适。由题干中的“制高点”、“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可知第四空填“霸权”比“特权”更合适。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劳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这次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母亲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D: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动宾搭配不当,“采访”与“事迹”不能搭配;C项动宾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笑声”搭配不当;D项用词不当,可把“确切地”改为“确实”。A项没有语病,故当选。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

8、【言语理解】(1)××市人民政府   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2)期满,合同自行   
(3)谁也不能以任何理由   赡养父母的义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制定 中止 推托

B:制定 终止 推脱

C:制订 终止 推托

D:制订 中止 推脱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2)句,“中止”是中途停止之意,而“终止”则是结束之意,句中说的是合同期满,是结束的意思,应选“终止”,排除A、D。再看(3)句,“推托”的对象是别人请求的事;“推脱”的对象是与己有关的事,多为责任、错误等。句中“赡养父母的义务”当然是与己有关的事,故应选“推脱”,排除C。“制定”指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指创制拟定。根据句意,(1)句应填“制定”。因此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禹贡》虽然托名为大禹所作,其实却是战国后期人的作品。具体的证据很多,最主要的理由是《禹贡》中所记的不少地理状况都是战国时的________,有的地名和水名甚至要到战国后期才________,如果真是大禹所创作,他岂能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场景 存在 先知先觉

B:现象 出现 未卜先知

C:景观 记载 神机妙算

D:风光 显示 言之不预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场景”指电影、戏剧作品中的各种场面或生活中的特定情景,不能与“地理状况”对应,排除A。
第二空,句中说的是《禹贡》中所记的有些地名和水名在大禹的时代不存在,而非没有“记载”,排除C。
第三空,句意为大禹不能提前预见战国时的情况,此处所填词语应含有提前预见的意思。“言之不预”指没有事先通知、提醒,常与“勿谓”“莫谓”等词语连用。词义与此不符,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9题

10、【言语理解】近年来,汉语出现了许多新词新语。对同一事物或现象,有人愿意这样说,有人愿意那样说。对此,语言工作者应进行客观冷静地分析。看到那种盲目效仿港台语,或者为表现个性而表现个性的刻意“创新”,不闻不问是不对的。我们应规范语言运用的主流,但过分强调规范,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新词新语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折射出时代的色彩

B: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语言运用的主流进行规范

C:对盲目效仿和刻意“创新”的语言应进行规范

D:对新词新语过分挑剔不利于语言的创新和发展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汉语出现了很多新词新语这一现象。然后针对这一现象给出对策——语言工作者对新词新语应持有的态度,既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过分强调规范,而是要“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只有B项概括了文段给出的对策,当选。
A项并非文段重点。C、D两项都只是从一个方面来谈,不够全面。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