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眼睛:虹膜
A:骨头:关节
B:乔木:白桦
C:衣服:丝绸
D:手表:表带
正确答案:D
解析:虹膜是眼睛的组成部分。
A项,骨头与骨头之间的连接称为关节,骨头与关节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白桦是乔木的一种,二者为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丝绸可以作为衣服的原料,二者为原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表带是手表的组成部分,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
2、【判断推理】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世界上的绿海龟越来越“雌性化”。专家估计,到2100年,约有93%的新生绿海龟为雌性。研究表明,决定绿海龟性别的主要因素是绿海龟孵化时周围沙子的温度。如果沙子的温度在28度到30度之间,孵化出来的绿海龟雌雄比例差不多;如果温度高出这个范围,那孵化出来的绿海龟大多数是雌性,相反,则大多数为雄性。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断?
A: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
B:绿海龟是一种在孵化时温度决定性别的动物
C:绿海龟终将无法正常繁殖导致其在地球上灭绝
D:温度的持续升高使绿海龟孵化的死亡率增加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论据:决定绿海龟性别的主要因素是孵化时周围沙子的温度,如果沙子的温度高出28度到30度之间的范围,那孵化出来的绿海龟大多数是雌性。题干论点:到2100年,约有93%的新生绿海龟为雌性。
A项,指出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全球变暖会导致绿海龟孵化时周围的沙子温度上升,因此可以推断出到2100年,孵化出来的大多数绿海龟是雌性,可以支持题干论断。
B项,指出绿海龟是在孵化时温度决定性别的动物,只是重复了论据,并不能说明为什么到2100年,约有93%的新生绿海龟为雌性,不能支持题干论断。
C项,指出绿海龟终将无法正常繁殖导致其在地球上灭绝,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支持题干论断。
D项,指出温度的持续升高使绿海龟孵化的死亡率增加,但题干论述的是新生绿海龟的性别,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支持题干论断。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0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8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6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85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7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0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5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5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5题
3、【判断推理】窑:陶瓷
A: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B:整数:负整数
C:青年:少年
D:烤箱:面包
正确答案:D
解析:窑是制作陶瓷的场所,而面包要在烤箱中生产出来。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间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混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杂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混作的是:
A:在一块田地上种植多年大豆后,连续两年种植牧草
B:在小麦生长后期每隔3~4行种植1行玉米
C:在一块土地上每隔4~6米宽种植一行咖啡树形成田篱,在田篱之间种植迷迭香
D:在非洲,有时在同一块田地上随机同时种植玉米、高粱、豇豆、粟、木薯和马铃薯等作物
正确答案:D
解析:混作定义的关键信息: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杂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
A项,种植多年大豆后,连续两年种植牧草,并非在同期种植作物,不属于混作。实际上该项也不属于间作或套作,因为间作是在同一生长期内种植,套作是在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种植,该项均不符合。
B项,小麦生长后期每隔3~4行种植1行玉米,并非同期混杂种植,不属于混作。实际上该项属于套作,符合“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种植后季作物”。
C项,咖啡和迷迭香分行种植,并非同期混杂种植,不属于混作。实际上该项属于间作,符合“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
D项,同一块田地上随机种植多种作物,符合“同期混杂种植”,属于混作。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
5、【判断推理】( ) 之于 学校 相当于 士兵 之于 ( )
A:班级——军队
B:班长——连长
C:学生——部队
D:老师——军校
正确答案:C
解析:代入A项,班级是学校的组成部分,士兵是军队的组成部分,但士兵是人物,班级不是人物。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班长是学校中班委会的职务之一,士兵和连长是上下级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士兵是部队的主体。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D项,老师在学校教书,士兵在军校接收教育,但士兵是教育的客体,老师是教育的主体。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人体:肝脏:解毒
A:动物:麋鹿:四不像
B:广告:商业广告:宣传
C:树木:叶子:光合作用
D:微量元素:锌:记忆力
正确答案:C
解析:肝脏是人体的一部分,肝脏的功能是解毒。
A项,麋鹿属于动物,为种属关系,并非组成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商业广告属于广告,为种属关系,并非组成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叶子是树木的一部分,叶子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锌属于微量元素,为种属关系,并非组成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最近一项研究证明了学习和睡眠的关系,研究人员在《自然》的合作刊物《学习科学》上,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指出睡眠质量、时间以及睡眠习惯的持续性与学习成绩成正相关。充足的睡眠对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利。
以下除哪项外都是上述断定的逻辑推论?
A:睡眠充足、早起早睡、作息规律的学生普遍都拥有较好的成绩
B:绝大多数高中生都面临着睡眠不足的困扰,为了学习,他们很多人会选择课间或体育课的时间进行“补觉”
C:睡眠时间不足,而且也不可能补足,可以在睡眠质量和睡眠习惯上下功夫
D:固定的时间睡觉、起床,形成固定的作息时间,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睡眠时间短带来的影响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断定:睡眠质量、时间以及睡眠习惯的持续性与学习成绩成正相关,充足的睡眠对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利。
A项,根据睡眠时间和睡眠习惯与学习成绩成正相关可推知,睡眠充足、作息规律的学生普遍拥有较好的成绩,可以作为题干断定的推论。
B项,正是因为充足的睡眠对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利,所以绝大多数高中生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选择在课间或者体育课补觉,以保持足够的睡眠,从而使学习更顺利,可以作为题干断定的推论。
C项,正是因为睡眠质量、时间以及睡眠习惯的持续性与学习成绩成正相关,所以在睡眠时间不可能补足的情况下,可以在睡眠质量和睡眠习惯上下功夫,可以作为题干断定的推论。
D项,指出形成固定的作息时间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睡眠时间短带来的影响,而题干中只是说“睡眠质量、时间以及睡眠习惯的持续性与学习成绩成正相关”,并没有表达固定的作息时间能弥补睡眠时间短带来的影响,“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属于过度推断,不能作为题干断定的推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3题
8、【判断推理】清风:朗月
A:钢墙:铁壁
B:斗转:星移
C:惊涛:骇浪
D:高山:流水
正确答案:D
解析:清风和朗月描述的是两种事物——风和月,二者是并列关系。
A项,钢墙和铁壁描述的是同一事物——墙壁,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斗转和星移描述的是同一事物——星斗,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惊涛和骇浪描述的是同一事物——浪涛,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高山和流水描述的是两种事物——山和水,二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
9、【判断推理】人才柔性引进,指适应人才社会化要求,打破国籍、户籍、身份、人事关系等刚性制约,在不改变和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人才引进方式。
下列属于人才柔性引进的是:
A:某高校为进一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实力,邀请北京大学陈教授为兼职教授,陈教授将每学期来该高校授一次课
B:张教授是某大学一研究院的专家,该校计算机学院申报国家级实验基地项目时,把张教授的研究成果列入其中
C:李教授是国内外知名学者,某校花大力气引进了李教授,不仅安排了其家属的工作,而且解决了其孩子的入学问题
D:2008年金融风暴来临,在华尔街工作的华人精英胡先生放弃了美国的工作,回到北京,成为某百货集团的一名高管
正确答案:A
解析:人才柔性引进的定义要点:在不改变和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人才引进方式。
A项,某高校邀请北大陈教授为兼职教授,即在不改变和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引进人才,符合定义。
B项,张教授本就是该校研究院的专家,不涉及人才引进。
C项,某校引进李教授这一知名学者,即改变了人才与所属单位的人事关系,不符合定义。
D项,胡先生放弃了美国的工作,回到北京成为某集团高管,即改变了人才与所属单位的人事关系,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63题
10、【判断推理】排他成本是人们在想要确保不让他人擅自使用其产权时发生的成本。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排他成本的是:
A:张某为自家庭院安装栅栏所支出的费用
B:李某为保护自己的名誉权聘请律师而支付的费用
C:王某在与外商谈判过程中支付的交通和住宿费用
D:田某就买卖合同争议向人民法院起诉赵某时支付的诉讼费用
正确答案:A
解析:排他成本定义的关键信息:不让他人擅自使用其产权时发生的成本。
A项,张某安装栅栏是为了确保自家的院子的产权不被他人擅自使用,符合定义。
B项,李某为保护名誉权聘请律师,名誉权不属于产权,不符合定义。
C项,王某在谈判过程中支付的交通和住宿费用,不是为了不让他人擅自使用自己产权时发生的成本,不符合定义。
D项,田某因合同争议而起诉赵某时支付的费用,不是为了不让他人擅自使用自己产权时发生的成本,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