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眼镜:镜片
A:饮水机:桶装水
B:汽车:轮胎
C:墙体:开关
D:公园:园丁
正确答案:B
解析:镜片是眼镜的一部分。
A项,桶装水不能算是饮水机的一部分,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轮胎是汽车的一部分,与题干关系相同。
C项,开关并非墙体的一部分,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公园是园丁的工作场所,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
2、【判断推理】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最大限度地消除浪费和降低库存以及缩短生产周期,力求实现低成本准时生产的技术。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流程整体优化、均衡物流、高效利用资源、消灭一切库存和浪费,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向顾客提供最完美价值的目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精益生产的是:
A:为了抢占市场,甲公司不断提高空间利用率
B:乙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以缩短其产品生产周期
C:丙公司的强大供货体系保证它能随时满足客户
D:丁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了超快的物流系统
正确答案:D
解析:精益生产定义的关键信息:消除浪费和降低库存以及缩短生产周期,实现低成本准时生产,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向顾客提供最完美价值的目的。
A项,不断提高空间利用率,并没有降低库存,不符合定义。
B项,投入大量资金,并没有实现低成本,不符合定义。
C项,强大的供货体系,并没有降低库存,不符合定义。
D项,建立超快的物流系统,体现了降低库存,用最少的投入向顾客提供最完美价值,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3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0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18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2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2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0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
3、【判断推理】
如果不在国家机关工作,小张就会失去今后晋职深造的机会;而如果不在民营企业工作,小张就不能提高自己的工资收入。小张不能既在国家机关工作又在民营企业工作。如果不能提高自己的工资收入,小张就买不起婚房。虽然小张女朋友不介意婚房的有无,但小张女朋友的父母很介意,小张自己也很介意。他暗下决心:如果买不起婚房,自己宁肯不结婚。最近,一直内心纠结的小张终于结婚了。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
小张现在不在国家机关工作
B:
小张现在不在民营企业工作
C:
小张不会失去今后晋职深造的机会
D:
小张女朋友的父母最近改变了想法
正确答案:A
解析:
题干推理:①不在国家机关工作→失去今后晋职深造的机会;②不在民营企业工作→不能提高自己的工资收入;③或者不在国家机关工作,或者不在民营企业工作;④不能提高自己的工资收入→买不起婚房;⑤买不起婚房→不结婚;⑥小张结婚了。由②④⑤可得连锁推理:⑦不在民营企业工作→不能提高自己的工资收入→买不起婚房→不结婚。⑥否定了⑦的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即小张在民营企业工作,B项错误。结合③可知,小张不在国家机关工作,A项正确。结合①可知,小张会失去今后晋职深造的机会,C项错误。根据题干条件无法推出小张女朋友的父母是否改变了想法,D项不能由题干推出。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1题
4、【判断推理】组织公民行为是指一种由员工自主决定的行为,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但它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组织公民行为的是:
A:小王按时上下班
B:小王经常帮助同事小李照顾其生病的父亲
C:小王喜欢集邮,并结交了许多朋友
D:小王经常被上司要求加班
正确答案:B
解析:组织公民行为定义的要点有:①由员工自主决定的;②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中;③能促进组织的有效性。A项不符合要点②;D项不符合要点①;C项并没有反映出“员工”这一要件。只有B项满足定义的所有要点。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横看成岭侧成峰:《题西林壁》:苏轼
A:床前明月光:《静夜思》:李绅
B:锄禾日当午:《悯农》:李白
C: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D: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白居易
正确答案:C
解析:横看成岭侧成峰出自《题西林壁》,作者是苏轼。
A项,《静夜思》的作者是李白,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悯农》的作者是李绅,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是杜甫,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清明》的作者是杜牧,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6、【判断推理】骈偶:颠倒
A:语言:科技
B:贡献:共享
C:开关:旋转
D:把握:给予
正确答案:D
解析:骈和偶都是并列、成对的意思,二者是近义关系;颠和倒都有位置变化的意思,二者是近义关系。
A项,科指科学,技指技术,二者不是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共指共同,享指分享,二者不是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开和关是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把和握都是手持的意思,二者是近义关系;给和予都是送予的意思,二者是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16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5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6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1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0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1题
7、【判断推理】
1990年,W市70岁以上老人骨折发生率很高,同时,70岁以上老人的死亡率也很高,因此可以得知,骨折高发导致了70岁以上老人死亡率的上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
1990年,W市正在经历战乱
B:
W市很多70岁以上的老人都是独居老人
C:
此后十年,W市70岁以上老人的骨折率和死亡率一直很高
D:
W市60岁到65岁老人骨折发生率是70岁以上老人的2倍
正确答案:A
解析:
题干论据:1990年,W市70岁以上老人骨折发生率很高,同时,70岁以上老人的死亡率也很高。题干结论:骨折高发导致了70岁以上老人死亡率的上升。
A项,指出这一时期该地正在经历战乱,说明70岁以上老人死亡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战乱,而不是骨折发生率高,属于另有他因,削弱了题干结论。
B项,指出W市很多70岁以上的老人都是独居老人,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削弱题干结论。
C项,指出此后十年W市70岁以上老人的骨折率和死亡率一直很高,并不能说明1990年时骨折高发和70岁以上老人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不能削弱题干结论。
D项,指出W市60岁到65岁老人骨折发生率是70岁以上老人的2倍,并未涉及死亡率,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削弱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98题
8、【判断推理】定义:
①接近权:指大众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观点的自由权利,实际上是通过新闻媒介而实现的表达权。
②更正权:指当与己有关的报道出现错误时,当事者拥有要求同一传媒予以更正或登载反驳文章的权利。
③知晓权:指公民能够不受阻挠地理解国家政务信息的权利,也指公民接近大众传媒产业及军事产业、公害产业所拥有的信息的权利。
典型例证:
(1)很多媒体鼓励受众参与媒介的娱乐节目或媒介发起的社会活动,在媒介上刊播新闻性、文艺性、学术性作品等等。
(2)何某被误抓后释放。在被关押期间,电视台应公安局之邀将此事制成新闻播放。为此,何诉至法院,要求电视台为其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赔偿其精神损失费。
(3)小张在高考中落榜,他强烈要求了解高考命题、阅卷的详细程序及具体人员。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定义,例证(1),鼓励受众参与媒介的娱乐节目,在媒介上刊播作品,体现了“通过新闻媒介而实现的表达权”,符合定义①接近权;例证(2),对电视台的错误报道,何某要求电视台予以更正,为其恢复名誉并给予赔偿,符合定义②更正权;例证(3),小张想了解的高考相关的信息,既不属于“国家政务信息”,也不属于“大众传媒产业及军事产业、公害产业所拥有的信息”,不符合定义③知晓权,也不符合定义①②。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正式允许城中村、城郊村、城边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引起各方关注。有观点认为,集体建设租赁住房入市后,将使大量有购房意愿和购房能力的人去租房,进而平抑房价。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观点?
A:集体建设用地租赁住房试点会导致商品房建设用地供应量减少
B: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租赁住房会使农民农业生产收入受损,试点方案的推进会受到阻碍
C:该试点方案的出台赋予了城中村、城郊村、城边村的出租房合法地位
D:该试点方案出台前就有大量集体建设用地偷偷入市,租房市场需求已经得到满足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的观点:集体建设租赁住房入市后,将使大量有购房意愿和购房能力的人去租房,进而平抑房价。D项为真,说明在该方案出台前租房市场需求就已经得到满足,削弱了论据,即题干抑制房价的措施达不到目的,最能质疑题干观点。A项商品房建设用地供应量减少,不一定就使房价上涨,削弱力度较弱;B项试点方案的推进会受阻、C项赋予了出租房合法地位均不能说明该方法达不到平抑房价的目的,为无关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71题
10、【判断推理】75年前,一头驯鹿因感染炭疽死亡后尸体保存在北极圈附近的冻土中,不久前附近的一名男童因感染炭疽死亡。有科学家推测,全球变暖使得北极圈的“永久冻土”开始融化,炭疽杆菌因此卷土重来。同时,一些“古老病毒”比如天花和黑死病的病原体也可能埋藏在这些永久冻土中。科学家正为此极度担忧。
以下陈述如果为真,哪项最有助于为科学家解忧?
A:永久冻土是细菌长期保持活力的最理想场所,时间也许可以长达一百万年
B:人类与细菌和病毒一直并存,如黑死病和天花,人类已进化出对抗它们的基因
C:全球变暖让北半球国家变得更温暖,诸如疟疾等热带疾病开始发生于北半球
D:如果病原体长时间没有接触到人类,那么我们的免疫系统对它不会有所防备
正确答案:B
解析:科学家的担忧为,全球变暖使得北极圈的“永久冻土”开始融化,炭疽杆菌因此卷土重来。同时,一些“古老病毒”比如天花和黑死病的病原体也可能埋藏在这些永久冻土中。
A项,指出永久冻土可以使细菌长期保持活力,那么全球变暖,那些埋藏在冻土中的病原体就能够卷土重来,加剧了科学家的忧虑,排除。
B项,说明人类已进化出对抗天花和黑死病的基因,所以科学家没有必要担忧全球变暖使得这些“古老病毒”卷土重来,有助于为科学家解忧。
C项,指出全球变暖使得疟疾等热带疾病开始发生于北半球,而题干讨论的是埋藏在冻土中的病原体是否会卷土重来,为无关项,排除。
D项,指出免疫系统不会对长期没有接触人类的病原体有防备,那么全球变暖,一些“古老病毒”的病原体出现,人类也就不会有所防备,容易感染上,加剧了科学家的忧虑,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