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915

发布时间:2023-01-03 14:09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一些科学家认为,户外活动和近视的关联证据并不充分。大部分流行病学研究都是根据问卷调查估算孩子们呆在室外的时间。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验光师克里斯汀·怀尔索耶表示,这种数据的可靠性有待商榷。在一项关于可穿戴光传感器的小规模试验中,她发现人们往往会错误估计自己呆在户外的时间。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A:流行病学研究中问卷调查方法往往是不科学的

B:人们对自己户外活动时间的估算可能存在偏差

C:户外活动时间长短和是否近视之间不存在关联

D:可穿戴光传感器试验主要用于记录户外活动时间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往往是不科学的”表述绝对,文段说的是“这种数据的可靠性有待商榷”。
B项,由文段最后一句“她发现人们往往会错误估计自己呆在户外的时间”可推出。
C项,“不存在关联”表述绝对,文段说的是“关联证据并不充分”。
D项,结论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0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1题

2、【言语理解】这首________的山西民歌,将男女至爱、离情别绪与人生苦情一并抒发,以凄婉的歌声,揭开了移民史上________的一页,饱含着时代的沧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脍炙人口 波澜壮阔

B:脍炙人口 气势磅礴

C:喜闻乐见 浩浩荡荡

D:喜闻乐见 沧海桑田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喜闻乐见”指喜欢听,乐意看。多用作谓语。而第一空需填入一个修饰“山西民歌”的定语,故填“喜闻乐见”不合语法,排除C、D。
第二空,“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用来形容景物。第二空修饰“移民史”,应填“波澜壮阔”。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3、【言语理解】面对异质文化间的交流,特别是走出国门的艺术展示,我们常会想当然地选择________受众,在艺术观念与表现样式上有意融合甚至直接“迎合”,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效果。艺术风格的坚持、纯化与适度包容,更有利于我们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艺术的精华,同时接收当地受众的文化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尊重 评论

B:迁就 反馈

C:考虑 主张

D:顾及 观念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文意为走出国门的艺术展示,我们常常会过度地将就受众,进行有意地融合甚至直接“迎合”。所填词语应表示我们对受众的过分将就从而失去自我。“尊重”“考虑”和“顾及”均属于合理适度的对待受众的范畴,不适用于文段语境,排除A、C、D。“迁就”指将就别人,符合文意。第二空,“反馈”指(信息、反应)等返回。“接收反馈”搭配也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0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33题

4、【言语理解】(1)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________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郁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
(2)________,在利益多元、观念多样的时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打算,但如果人人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留下的只会是一片冷漠荒原。
(3)20国集团,又称G20,旨在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________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艳 总而言之 寻觅

B:明丽 推己及人 谋求

C:明媚 不可否认 寻求

D:明朗 毋庸置疑 谋取

正确答案:C

解析:(1)句,“明艳”与“娇艳”语义重复,排除A;“明朗”指未被遮蔽,无暗影,不能与“娇艳”并列来共同描述“春光”,排除D。
(2)句,由“但如果人人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知,前面的句子应是在肯定“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打算”存在的普遍性及合理性,选“不可否认”更贴合文意,排除B。
(3)句,“寻求合作”为习惯表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题

5、【言语理解】由于冰河期消失、气候转暖,中石器时代的绘画由洞窟转移到露天岩壁。随着人们狩猎工具的进步,对大自然征服力的增强,动物形象在绘画中逐渐减少并失去原始的野性,而人类活动开始成为绘画描绘的主要对象。岩画主要分布在北欧和西班牙的拉文特地区。它们以人类狩猎为主要情节,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为特点,把运动中的形象表现成剪影效果或带状样式,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动势,表现狩猎场面中的紧张和活力。构图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但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
根据这段文字,关于中石器时代的岩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风格细腻而精致

B:多表现动物野性

C:再现了人类生活

D:色彩鲜艳、丰富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由“忽略细节刻画”可知,“风格细腻而精致”说法有误。
B项,由“动物形象在绘画中逐渐减少并失去原始的野性,而人类活动开始成为绘画描绘的主要对象”可知,“多表现动物野性”说法有误。
C项,由“它们以人类狩猎为主要情节……构图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可知,说法正确。
D项,由“用色单纯”可知,“色彩鲜艳、丰富”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58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5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5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0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0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55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5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0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4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6、【言语理解】原始信仰中对死亡起因的神话解释在现代人看来或许是浅陋的,但这些观念信仰在原始生活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作为一种心理支持力量和社会支持力量而存在。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A:这些观念信仰之所以能存在,是由于有心理和社会力量的支持

B:原始信仰中对死亡起因的神话解释对现代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C:在对死亡起因的神话中,原始人获得了心理和社会的支持力量

D:现代人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力量是从原始信仰中发源的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但”之后为文段重点。即文段主要强调的是“这些观念信仰”在原始社会的作用。A项理解错误,这些信仰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是原始人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力量,排除;B项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在原始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而非对现代人来说,排除;D项无中生有,文段没有现代人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力量发源的论述,排除;C项理解正确,原始信仰中对死亡起因的神话解释使得原始人获得心理和社会支持力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通常来说,第一产业对就业表现为一种剩余劳动力“蓄水池”作用,虽然表面能吸纳大量劳动力,但实际上有效吸纳能力有限;第二、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在同样的经济规模下(即同样的GDP),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例越高,则某区域的劳动力人口承载力越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第一产业有效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B:区域产业结构不同,劳动力人口承载力也存在差别

C:第二、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应该重点发展

D:经济规模对劳动力人口承载力有很大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分号前后的内容分别阐述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对劳动力不同的吸纳能力,由此可知,文段主要阐述的是“产业”对劳动力承载力的影响。B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准确表述。D项的“经济规模”不是文段重点,排除。A项只提到“第一产业”,C项只提到“第二、三产业”,均不够全面,且C项的“应该重点发展”属无中生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

美国《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咖啡因是让蜜蜂忠诚专一的物质。正如咖啡因会刺激人类的大脑一样,这种化学物质也可以刺激蜜蜂的大脑,特别是其中一个叫蕈形体的脑区域,这一区域跟气味的学习和记忆有关。咖啡因的摄入使得蜜蜂深刻地记住了在柑橘和咖啡花朵上采集花蜜这件事情,所以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蜜蜂都离不开这种特殊味道的花蜜了。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花蜜与咖啡因

B:

难以抗拒的咖啡因

C:

蜜蜂为何“单恋一枝花”

D:

蜜蜂学习和记忆的奥秘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一项研究结论,即咖啡因是让蜜蜂忠诚专一的物质;然后对咖啡因让蜜蜂产生忠诚专一这一行为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以“所以”得出结论,蜜蜂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离不开这种特殊味道的花蜜。C项“单恋一枝花”是对蜜蜂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离不开某种特殊味道花蜜的拟人表达。

A、B两项未提及文段主题词“蜜蜂”,排除。

D项,文段重点是强调咖啡因对蜜蜂采集花蜜的影响,“学习和记忆的奥秘”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

9、【言语理解】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在视知觉中,知觉的恒常性十分明显。比如: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扇门,人们仍然把它知觉为同一扇门,这就是形状恒常性。一个人由近及远而去,但是人们并不会认为这人在慢慢变小,这是大小恒常性。煤块在日光下反射的光亮是白墙在月色下反射的光量的5万倍,但我们仍然看到煤是暗的,墙是亮的,这是明度恒常性。家具在不同灯光的照明下颜色发生了变化,但人对它颜色的知觉不变,这是颜色恒常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知觉恒常性是相对的

B: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

C:视知觉的恒常性最为明显

D:视知觉恒常性的各种表现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先介绍知觉的恒常性的概念,然后举了视知觉的恒常性的例子进行具体介绍。文段重点在于介绍何为知觉恒常性,对应B。A项所说的“相对”在文段未提及,排除。文段说的是“在视知觉中,知觉的恒常性十分明显”,C项的“最为明显”过于绝对,排除。D项的“表现”是举例的内容,非文段论述重点,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在古代中国,徽州是传统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从汉代起直至元代,外地名族从各地不断迁入徽州定居,他们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希望走读书仕进之路,同时“贾而好儒”的徽商也凭借财力优势,多方位地资助各类教育机构。此外,徽州当地集聚了一大批名儒硕士,他们著书立说、讲学书院、编写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保证了高质量的教育。
这段文字意在:

A:剖析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

B:探讨徽商“贾而好儒”的根源所在

C:分析徽州人文气息浓厚的历史渊源

D:阐述徽州传统教育繁荣发展的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徽州在古代中国是传统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然后从外地名族迁入、徽商资助和儒士教学三方面论述了原因。故文段说的是徽州传统教育发展的原因,D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A项脱离了文段的论述对象“徽州传统教育”。B、C两项均为文段的部分内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