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840

发布时间:2022-12-19 19:34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艺术的助人伦、成教化,不是如演说家那样带有直接的________。它在潜移默化中,使人们________,趋向社会的崇高,激励着人们的心灵。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功利性 身临其境

B:实用性 耳濡目染

C:功用性 心服首肯

D:目的性 心悦诚服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助人伦、成教化”可知,此处论述的是艺术的目的性,且“演说家”与“实用性”不能搭配,排除B。
第二空,由“趋向社会的崇高,激励着人们的心灵”可知,句中强调的是艺术“助人伦、成教化”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身临其境”指身体不在那个地方,却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地方。“心服首肯”指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用于处事。二者均不能描述艺术对人们的影响,排除A、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4题

2、【言语理解】古车上的篷盖有的用席篷,有的用麻布之类制作,顶上比较陡,到篷边上挑起而成为曲线。这样的好处,一是可以不挡住乘车人的视线,二是可以使顶篷上的雨水排得更远。.
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A:介绍古车篷盖的材料及特点

B:介绍古车篷盖的形状与功效

C:说明古车篷盖在设计上非常注重实用性

D:说明古车篷盖在设计上兼顾实用与审美

正确答案:B

解析:题中主要意思是对篷盖形状(A项排除)以及功能做出介绍,并没有做出任何说明性的结论,所以C、D两项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年轻一代并非________,我们________一批脚踏实地的有志者,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圆自己创业兴业的奋斗梦。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山重水复难跨越 预见

B:一衣带水难沟通 喜闻

C:志不同不相为谋 喜见

D:隔山隔水隔肚皮 乐见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句中表达的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预见”“喜闻”均未体现出期待的意味,排除A、B。
第一空,句中说的是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年轻一代并非相隔甚远,无法联系到一起,“隔山隔水隔肚皮”填入恰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26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26题

4、【言语理解】这一系列因素最终可能引发全局性的金融风险。更重大的代价是在未来数十年中,国家的信用等级在国际社会中将大大下降,这方面有墨西哥的      为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山之石 

B:

前车之鉴 

C:

囊中珍灿 

D:

重蹈覆辙

正确答案:B

解析:他山之石: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前车之鉴: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囊中珍灿:指的是特别好的妙计或者借鉴。重蹈覆辙: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由文中的“风险”、“代价”等词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教训,故“前车之鉴”最合句意,故答案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精神理念的载体,容易凝聚成为现代建设最大的财富,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产生文化效应,大幅度提高市民素质,各种文化形态随之融汇渗透、辐射四方。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A:历史文化景观作为城市建设的新观点的观念尚难为人们接受

B:物质层面的财富是城市建设可感可触的基础

C:历史文化遗产有益于提升城市的精神品质和塑造城市的风貌形象

D:

文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了历史文化遗产对城市建设的积极作用。B、D项未涉及“历史文化遗产”这一论述对象,可首先排除。A项的表述文中没有涉及。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就像传记文学一样,传记片最见作者________之处,是对人物生平材料的剪裁和取舍。经典传记片《巴顿将军》虽然冠名“巴顿”,却没有像编年史一样横跨几十年地展现这个人物,而仅仅只是截取了“二战”期间巴顿的天才与自傲,一位美国“二战”英雄的________便跃然于银幕之上。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功力 风采

B:能力 风姿

C:实力 风度

D:心力 风骨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传记片”应该体现的是作者对片子剪裁和取舍的高超技艺及创作水平。“实力”指实在的力量(多指军事或经济方面)。不能形容作者的创作水平,排除C。“能力”指能胜任某项工作或事务的主观能力,强调胜任工作的能力。“心力”指心思和体力。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D。“功力”指在技艺或学术上的造诣。且“见”常与“功力”搭配使用,符合题意。将A项代入第二空验证,“风采”指风度神采。“英雄风采”为习惯搭配。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7、【言语理解】从三峡大坝到港珠澳大桥,从密如蛛网的高速公路到________的“复兴号”动车组。中国人用激情和智慧,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风驰电掣

B:电闪雷鸣

C:风风火火

D:风声鹤唳

正确答案:A

解析:所填词语应做定语,修饰“复兴号”动车组。“风驰电掣”指像风吹电闪一样,形容非常迅速,可以做定语,且填入符合动车组车速快的特点,恰当。“电闪雷鸣”指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声势很大或速度极快,一般做谓语、状语,不能做定语,排除B。“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的样子;“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两者一般形容人,用于修饰“动车组”不恰当,排除C、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

8、【言语理解】“愤怒”是对德国作家格拉斯个人风格的准确概括。然而,在他的盖棺之作《万物归一》里,这种“愤怒”似乎已经不那么________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引人注目

B:显而易见

C:司空见惯

D:锋芒毕露

正确答案:D

解析:由“然而”这一转折词可知,文段前后意思相反,即格拉斯的盖棺之作《万物归一》中,其“愤怒”的个人风格已经有所收敛,没有之前那么明显了。故所填成语应具有明显表露的意思。“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显而易见”指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锋芒毕露”指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结合词义,“锋芒毕露”填入更契合句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26题

9、【言语理解】在这个关键时刻,首先值得我们做的也许是________改革共识,细细________注册制对我国证券市场秩序的真实影响,探讨如何使我国资本市场成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吸引本地和国际企业家像消费者一样乐于使用它,从而对整个社会是经济的,最终有利于社会发展,而不是拘泥于所谓的前提条件,________注册制改革的时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展 估算 耽误

B:形成 琢磨 荒废

C:汇集 预计 散失

D:凝聚 考量 延误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句子要表达的是在这个关键时刻,首先是要搁置争议,建立共识。“发展”填入不合语境,排除A。
第二空,“预计”指事先估计或计算。由“注册制对我国证券市场秩序的真实影响”可知,影响已经产生,“预计”与文段时态不符,且与“细细”搭配不当,排除C。
第三空,“荒废”指做事懈怠停顿;“延误”指迟延耽误。“延误时机”为习惯搭配,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10、【言语理解】今后,技术的交叉与融合会越来越明显,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方向不会仅仅依赖于一两类学科或某种单一技术,而是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高度交叉和深度融合。技术融合趋势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能也不应该孤立地发展,而是既要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又要有利于未来新兴产业的崛起。而且,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之间的融合也是大势所趋,这将使得行业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强。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顺应技术融合的新趋势

B:未来行业的界限会变模糊但综合竞争力会增强

C:提高综合竞争力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D: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主力军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方向是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高度交叉和深度融合,即技术融合趋势这一话题。引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是孤立的这一观点。接着由“而且”进一步论述,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需要和其他产业相融合,也需要行业内部之间融合。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发展必须顺应技术融合的新趋势,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文段论述的对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可首先排除B、C。D项“主力军”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4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1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