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837

发布时间:2022-12-19 9:02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艺术桥是巴黎的一个标志。它不仅_________了塞纳河畔的风景,更记载了艺术文化的传承和人类文明的繁荣。热爱美景、艺术和生活的人都会乐见其能够长久地_________,发挥其应有的便民功能,以及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衬托 连续

B:渲染 继续

C:装饰 持续

D:点缀 存续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表达的是艺术桥对塞纳河畔的风景的作用。“衬托”指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句中并无主次之分,艺术桥的作用不是使塞纳河畔的风景更加突出,排除A。“渲染”指国画的一种画法,比喻夸大地形容,多用于文学和绘画创作,与“艺术桥”搭配不当,排除B。
第二空,所填词语应能与“艺术桥”搭配,表达人们希望艺术桥能够永久地存在下去。“持续”指延续不断,多用于某种情况或活动,不能与“艺术桥”搭配。“存续”指存在并持续,符合语境,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4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4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9题

2、【言语理解】(       )的深圳是个小渔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与全国(       )地区的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A:曾经 其他

B:曾经 任何

C:从前 其他

D:过去 到处

正确答案:C

解析:从前:往昔,先前。曾经: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情况是以前某段时间存在或发生过的,动词后面往往有助词“过”。所以第一个空填“从前”。根据句意第二个空填“其他”,故正确答案为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多年生植物进入休眠期后,①体内的生理代谢活动并未停止。②其营养物质、酶的活性和内源激素都在发生变化。③它们会在身体中积蓄起盐类物质和能变为糖的淀粉。④而盐类和含糖溶液有很强的抗寒能力。⑤有的植物还能增加体内不饱和脂肪酸或抗冻蛋白等。⑥它们能避免细胞内部结冰。⑦不同植物不同命。粗大的树木不怕冻可以用寒气不易侵入来解释;那么,细小的植物枝叶、娇嫩的蔬菜等不易冻死的主要原因就在于
这段文字最后一句中画线的“此”指代的是:

A:①⑦

B:②④

C:③⑤

D:④⑥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细小的植物枝叶、娇嫩的蔬菜等不易冻死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可知,指代词“此”阐述的是“……不易冻死的主要原因”。①、②阐述植物进入休眠期后体内仍存在新陈代谢活动,与抗冻无关,排除A、B。③、⑤介绍植物抗冻的具体原因,包括在身体中积蓄起盐类物质和能变为糖的淀粉,增加体内不饱和脂肪酸或抗冻蛋白等。④、⑥是对③、⑤抗冻机理的进一步阐释。故不易冻死的主要原因应是③⑤,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9题

4、【言语理解】他们认为不应该纠缠于中日间的陈年旧账,要眼望中日友好的巨大利益,他们中一些“杰出的”代表还根据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模式提出了一个中日关系新思维理论,认为如果早在20世纪就建立日本人设计的“大东亚共荣圈”将会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福祉。
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

A:否定

B:肯定

C:未置可否

D:有肯定有否定

正确答案:A

解析:从“杰出的”这个引号和最后一句“认为如果早在20世纪就建立日本人设计的‘大东亚共荣圈’将会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福祉”可以看出作者是以讽刺的口吻来叙述的,所以作者对“他们”的真正态度是否定的。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

拍纪实作品就像熬中药一样,需要慢火,需要工夫。我常常觉得,纪实作品就像齿轮一样,少了哪一个环节也转动不起来——少了哪个阶段的作品,都无法很好地反映整个时代的      。只有把每个时期的东西都      记录下来,才可以好好地进行总结和      。我始终觉得,我要追求的,就是      的效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变迁 连续 比照 滴水穿石

B:

面貌 完整 归纳 一鸣惊人

C:

联系 分别 分析 细入毫芒

D:

轨迹 真实 反省 积少成多

正确答案:A

解析:

先看第一空,“时代的联系”搭配不当,排除C。题干中没有体现“反省”的意思,故第三空填“反省”有失妥当,排除D。一鸣惊人:一声鸣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与题干所强调的注意平时点滴积累的句意不符,排除B。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大数据时代,正是通过挖掘个人选择偏好、生活轨迹、金融信用等数据,把握社会整体的需要、供给和趋势,进而更好地造福社会。有了大数据,企业可以据此实现颠覆式创新,创造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政府部门可以据此提高治理效能,相关政策可以更好辨证施治。对于个人而言,大数据带来的是更方便、更精准、更有效率。可以说,_______________,正在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进步动力之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数据使得统计上显著的相关关系越来越多

B:大数据日益改变着人类日益普及的网络行为

C:大数据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持久有力的竞争优势

D:大数据将信息从知识的载体进化为智慧的源泉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阐述了大数据可以更好地造福社会,然后从企业、政府、个人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最后由“可以说”进行总结,强调了大数据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进步动力之一”。D项的“智慧的源泉”与“最重要的进步动力之一”构成呼应,填入句中衔接恰当。
A项指出大数据使关系越来越多,B项指出大数据改变了人类的网络行为,二者文段均无法与“社会进步”构成因果关系,排除。C项的“竞争优势”主要针对企业而言,未体现大数据对政府、个人的影响,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44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1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6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1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3题

7、【言语理解】自从1964年我国开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很多研究者对杂交水稻的探索________,直到1981年,有研究者提出了利用自然两用系的设想,即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制种,短日低温下繁种,一系两用。到2010年年底,我国共有427个两系杂交水稻通过省级或国家的品种鉴定。因此,在我国发展两系杂交水稻已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日中天 重中之重

B:独领风骚 势不可挡

C:方兴未艾 一往无前

D:和而不唱 大势所趋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1964年”“1981年”的时间差可知,在杂交水稻研究在一段时期内成果寥寥,“如日中天”“独领风骚”“方兴未艾”都突出了研究热情和投入的精力,与文段表述的未出太多成果的语境不符。“和而不唱”指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体现了虽然赞同这一研究,但并未体现对此进行付出,由此造成了成果寥寥的情况,填入符合句意。
第二空,“大势所趋”指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填入符合文段强调杂交水稻发展前景良好的语境。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1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3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87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7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

8、【言语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其本身即是不断变革的产物,它同样________和促使我们,不断创新,去开创新的局面。也只有这样,我们自身传统才能被不断地________,我们才能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塑造出自己新的形象,向世界展示中华审美________。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责成 激活 风范

B:责令 激发 境界

C:推动 催化 格调

D:触动 催生 特质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填入均符合句意,较难排除,可选择从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激发”指刺激使奋发,常与“斗志”“积极性”等搭配。不能与“传统”搭配,排除B。“催化”指促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侧重于加快进程;“催生”指因为某些原因,被迫形成当前状态;“激活”指刺激某事物,使其活跃起来。句意表达的是使传统不断活跃焕发出新的生机,用“激活”最恰当,排除B、C、D。
第三空,“展示审美风范”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9题

9、【言语理解】“生产性保护”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出的一种保护方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实践,目的在于使其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并在生活中持久传承。具体而言,它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
下列对于“生产性保护”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它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出的一种保护方式

B:它是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

C:它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

D:它是传统技艺的精华,应该采用“生产性保护”法

正确答案:D

解析:由“‘生产性保护’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出的一种保护方式”可知,A项正确。由“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可知,B项正确。由“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可知,C项正确。D项不是对“生产性保护”的理解。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8题

10、【言语理解】丑是一种文化现象,被文化所规定。文化世界以多种方式呈现,其中之一是感性形象。美学就是从感性形象方面去把握文化的。从美学角度看,美是高于正常的理想形象,丑是低于正常的畸形形象。一旦确立了正常的标准,美与丑随之产生出来。俯仰历史,具体的正常、美、丑不断地被建构起来,又不断地被解构消逝。虽然具体的正常、美、丑不断变化且呈现多样性,但在不同之中又有共同的规定。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

A:文化视野中的丑

B:丑在美学中的定位

C:不同时期丑的共同点

D:丑在美学体系中的转换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尾句指出美、丑在不同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变化并在不同中又有共同规定,因此后文应继续对“共同点”展开论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