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艺术桥是巴黎的一个标志。它不仅_________了塞纳河畔的风景,更记载了艺术文化的传承和人类文明的繁荣。热爱美景、艺术和生活的人都会乐见其能够长久地_________,发挥其应有的便民功能,以及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衬托 连续
B:渲染 继续
C:装饰 持续
D:点缀 存续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表达的是艺术桥对塞纳河畔的风景的作用。“衬托”指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句中并无主次之分,艺术桥的作用不是使塞纳河畔的风景更加突出,排除A。“渲染”指国画的一种画法,比喻夸大地形容,多用于文学和绘画创作,与“艺术桥”搭配不当,排除B。
第二空,所填词语应能与“艺术桥”搭配,表达人们希望艺术桥能够永久地存在下去。“持续”指延续不断,多用于某种情况或活动,不能与“艺术桥”搭配。“存续”指存在并持续,符合语境,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4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4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9题
2、【言语理解】民间童话比作家童话的生命更加旺盛、个性更为突出。但是如果民间的个性不能转化出国民个体的个性,所谓个性也就有________的危险。格林兄弟使西方浪漫主义知识资源对民间进行了创造性的建构和转化,一方面运用母题和谚语营造民间氛围,另一方面加强形象的个人特色和人物的________特色,由此产生了现代性意味的民族童话。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泯灭 性格
B:难产 特殊
C:弱化 本质
D:架空 个性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对应于前文多次出现的“个性”,此处填“个性”更能前后呼应。
第一空,“架空”比喻没有根基。如果没有国民个体的个性,所谓的个性也就失去了基础,故此处填“架空”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5题
3、【言语理解】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了“中国梦”的问题,_______________因此,“中国梦”成为中国人的热门话题。
①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个人梦想的实现是建立在国家繁荣基础上的。
②其实,换一个角度,中国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③它使人联想到民族奋进的滚滚大潮,气势磅礴的宏伟蓝图。
④所以,我们每一天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也是在缔造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⑤“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十三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
A:⑤④②③①
B:③⑤①④②
C:②①④⑤③
D:⑤③②①④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开头引出了“中国梦”这个话题,根据一般逻辑,接下来应该解释中国梦是什么,即句⑤,故⑤应该在最前,排除B、C。②中句尾“每个人”与①中开头内容相关,从①中的“因为”可知①是对②中“中国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解释说明。②①相连,排除A。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40题
4、【言语理解】情报专家巴克斯特在给花草浇水时,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________的念头,也许是经常与间谍、情报打交道的缘故,他竟________地把测谎仪器的电极绑到一株天南星植物的叶片上。结果,他惊奇地发现,当水从根部徐徐上升时,测谎仪上显示出的曲线图形居然与人在激动时测到的曲线图形很相似。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怪 异想天开
B:奇特 心血来潮
C:怪异 浮想联翩
D:奇怪 突发奇想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与句意不符,排除C。“突发奇想”填入句中不合语法规范,排除D。由“竟”、“把测谎仪器的电极绑到天南星植物的叶片上”可知,巴克斯特的想法新奇、独特,“异想天开”比“心血来潮”更能体现巴克斯特想法的特点。
第一空,“古怪”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4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2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
5、【言语理解】文学走进互联网,获得了一个崭新的平民化开放视野;网络上自由、兼容和共享的虚拟空间,打破了精英写作对文学话语权的垄断,为愿意上网创作的网民提供了“人人都能当作家”的机会。这种“新民间文学”,标志着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尽管如此,网络写作仍然不能与“人民写作”相提并论,因为文学的“人民写作”并不取决于传媒的公共性和参与的广泛性,而取决于这种文学的人民性价值取向和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审美品格。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大众化是未来文学发展的趋势
B:文学创作应坚持人民性的价值取向
C:网络写作为普通人提供了平等的话语权
D:平民化的网络文学不能等同于“人民写作”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肯定文学走进互联网标志着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然后以“尽管如此”转折,强调“网络写作仍然不能与‘人民写作’相提并论”,并分析了原因。D项是转折后观点句的同义转述。
A项“大众化”文段未提及,排除;B项过度引申,文段只提到“人民写作”的特点——取决于这种文学的人民性价值取向和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审美品格,“文学创作应坚持人民性的价值取向”无法推出;C项为转折前的内容,且文段说的是“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平等的话语权”表述不准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52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52题
6、【言语理解】《吕氏春秋》记载,古时有十个相马高人,相马方法各自不同。寒风相马是观察马的口齿,麻朝相马是品评马的面颊,子女厉相马是查看马的眼睛……这十个人都是相马良工,都能看到马的一处征象,就知马骨节的高低、腿脚的快慢、体质的强弱、能力的高下。不仅相马是这样,人也有征兆。
紧接这段文字,作者最可能阐述的问题是:
A:知人善用的重要性
B:如何识人用人
C: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D:相马故事的意义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吕氏春秋》中记载的十个相马高人各自不同的相马方法,末句话题一转,说明“不仅相马是这样,人也有征兆”,由此可知,文段接下来最可能论述应该如何从人的征兆“相人”。C、D两项均未提到“识人”,为无关信息,排除。A项强调的是“重要性”,不如B项与文段联系紧密,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7、【言语理解】2004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加大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发布了一批节水、节能、节油和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重要标准。
我国有关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重要标准有没有与世界接轨?
A:已经接轨
B:没有接轨
C:可能接轨
D:没有明说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原文中“加大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可知,题干中相关的一系列标准不仅与国际接轨,并且目前还加大了力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多家媒体报道,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于北京时间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安全着陆。
B:这位著名建筑大师在国际学术界被公认为现代派建筑的代表人物,他所有建造在亚洲的作品既充满现代气息,又带着一种神秘的东方情调。
C:“垂直管理”如今是一个很热门的改革思路,最近爆出的邱晓华案,对这个问题敲响了警钟。
D:台湾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总会迅速组成了几支赴台医疗队,准备携带先进的医疗器材、药品和大陆人民的热情奔赴台湾灾区。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他所有建造在亚洲的作品”应改为“他在亚洲建造的所有作品”。
C项,指代不明,“这个问题”指代的是“垂直管理”还是“邱晓华案”不明确,可把“这个问题”改为“这个思路”。
D项,“携带”与“热情”搭配不当,可删除“和大陆人民的热情”。
A项无语病。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9、【言语理解】肉食悖论指的是,一些人喜欢吃肉,但不能联想到提供肉的动物死去的场景。研究者发现,人们通过一种被称为“语言伪装”的方法,让有感觉的生灵与潜在的食物来源之间的关联变得更模糊,以此来消除这种认知失调。例如,我们提到肉时不直接说动物的名称,英语里把猪肉叫作pork,牛肉叫作beef,或者叫培根什么的。而18世纪的日本,由于当时的幕府禁止人们吃兽肉,偷吃肉的人以植物名称代指肉类,把马肉称为樱肉,把鹿肉称为红叶,把野猪肉称为牡丹。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语言伪装”是人类自欺欺人的表现
B:日本人对植物的热爱超过动物
C:文化因素是消解肉食悖论的关键
D:“语言伪装”有助于克服认知失调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何为肉食悖论,由此引出研究者的发现——人们通过“语言伪装”来消除肉食悖论造成的认知失调。后文以英语和日本的例子来具体说明。
文段阐述的是“语言伪装”对消除“肉食悖论”带来的认知失调的作用,A项的“自欺欺人”文段未涉及。
B项中的“对植物的热爱超过动物”从文段中无法得出。
C项“文化因素是……关键”无法推出,文段说的是“语言伪装”。
D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准确论述。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18题
10、【言语理解】暗影是新精神分析家荣格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类精神中最隐蔽最深奥的部分,其中包括了人性中最糟的方面也包含了人性中最有生命力的方面。暗影包含着积极面和消极面,积极面是指巨大的创造力,消极面则表现为现实生活中大到战争、侵略、动乱以及贪污腐败,小到人与人之间的欺骗、谎言、仇恨、嫉妒、伤害、怀疑、抱怨等。
这段文字主要是:
A:解释暗影的概念和内涵
B:分析暗影存在的根源
C:介绍暗影这一理论是如何提出的
D:说明暗影对人性有哪些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结合“指的是……”“包括了……”“包含着……”可推断,文段是在解释暗影的概念和内涵。A项是主旨的准确概括。B项“暗影存在的根源”、C项“暗影这一理论是如何提出的”、D项“暗影对人性的影响”文段均未提及。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