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一项大规模调查发现,与20~24岁男性生育的孩子相比,45岁以上男性生育的孩子患躁郁症的风险是前者的25倍,患注意力紊乱的风险是前者的12倍,患孤独症的风险是前者的3.5倍,有自杀行为或滥用药物的风险是前者的2.5倍。由此,研究专家得出结论,男性延迟生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负面作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结论?
A:延迟生育的男性大多数心理成熟较晚
B:女性延迟生育带来的负面作用不如男性
C:与45岁以上男性相比,45岁以下男性生育的孩子患心理疾病的风险较低
D:若父母年龄均超过40岁,则生育不健康孩子的风险较高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中专家的结论是:男性延迟生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负面作用。
A项,说的是延迟生育男性本身的心理成熟较晚,属于无关项。
B项,女性延迟生育带来的负面作用不如男性,说明延迟生育的孩子患心理疾病是男性造成的,属于排除他因,有力地支持了专家的结论。
C项,说明45岁以上的男性生育的孩子患心理疾病的风险较高,补充了论据,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题干结论,但支持力度较弱。
D项,所指“健康”与题干中“心理健康”是不同概念,无法支持专家的结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6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1题
2、【判断推理】招聘:求职
A:激励:批评
B:征兵:参军
C:贷款:储蓄
D:出口:进口
正确答案:B
解析:企业招聘,应聘人员求职,两者的主体不同。
A项,激励和批评的主体可以相同,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军队征兵,应征者参军,两者的主体不同,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贷款和储蓄的主体可以相同,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出口和进口的主体可以相同,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
3、【判断推理】任何小说在写完之前,都和作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总是努力使它完美无缺。而一旦出版之后,一切可用的心血都已用尽,个人已再无力量去改动它,剩下的事情就是让别人去评说。
由此可以推知:
A:任何小说都不是完美无缺的
B:小说作者能做的就是把小说写好
C:小说作者不关心别人的评说
D:出版之后的小说与作者无关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细节信息:①小说写完之前,作者总是力求其完美无缺;②小说出版之后,作者无力改动,剩下的事情就是让别人去评说。
A项,根据细节信息①可知,小说完成前作者总是力求其完美无缺,但小说本身是否有缺陷没有提及,无法推出。
B项,根据细节信息①可知,小说写完之前,作者总是力求其完美无缺,再结合细节信息②,小说出版后,作者无力改动,所以小说作者能做的就是把小说写好,可以推出。
C项,根据细节信息②可知,小说出版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让别人去评说,但并不代表作者不关心别人的评价,无法推出。
D项,根据细节信息②可知,小说出版后,作者无力改动,但并不是代表作者与小说无关了,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
4、【判断推理】蛋白质药品,如胰岛素,仍然必须通过繁琐的皮下注射程序来予以实施。如果蛋白质药品被口服,它们就会被消化而不能到达目标细胞。但是,有些非蛋白质药品含有不会被消化系统分解的化学键。
以上的论述最强烈地支持了这样的论断,即一项成功实现下面( )目标的研究可使蛋白质药品的使用者受益?
A:把消化系统里面消化蛋白质的物质永久清除掉
B:确定每一种非蛋白质药品到达其目标细胞所需的时间
C:将胰岛素包上一种能被目标细胞分解、但其化学键不会被消化的混合物
D:以系统的方法来确定正常消化系统中存在着哪些酶和细菌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首先指出“蛋白质药品不能被口服,而有些非蛋白质药品可以被口服的原因是含有不会被消化系统分解的化学键”,要使蛋白质药品的使用者受益,可以在蛋白质药品如胰岛素上包裹一层能被目标细胞分解但化学键不会被消化的混合物,这样一来就可以口服蛋白质药品了,即C项。A、B、D三项都不能达到这一目的。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2题,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5题
5、【判断推理】
农业生产周期指在连续不断的农业再生产过程中,从开始生产到获得产品的整个过程所经过的全部时间。在种植业中一般是从整地开始到产品收获所经过的全部时间,在畜牧业中一般是从饲养幼畜开始到获得畜产品的时间。由于作为农业生产对象的动植物有自身的特性,并且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其生产周期一般比工业生产周期长。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涉及农业生产周期的是:
A:
小李耕地、播种、打枝、摘棉花、纺线、织布……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B:
小黄办了一家乡镇企业,从原材料购进、生产管理再到产品销售,他都亲力亲为
C:
小刘今年在承包的荒山种植优质苹果树,经科学管理,树苗全部成活且长势良好
D:
小王有个养猪场,虽年复一年重复着把猪崽养大的简单枯燥劳动,但他始终干劲十足
正确答案:D
解析:
农业生产周期定义的关键信息:在连续不断的农业再生产过程中,从开始生产到获得产品的整个过程所经过的全部时间;在种植业中一般是从整地开始到产品收获所经过的全部时间;在畜牧业中一般是从饲养幼畜开始到获得畜产品的时间。
A项,小李耕地、播种、打枝、摘棉花、纺线、织布……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小李最终获得的产品是布,纺线、织布并不属于农业再生产过程,不符合定义。
B项,小黄办了一家乡镇企业,并不涉及农业再生产,不符合定义。
C项,小刘在承包的荒山种植优质苹果树,经科学管理,树苗全部成活且长势良好,并没有收获产品,不符合定义。
D项,小王年复一年重复着把猪崽养大的简单枯燥劳动,这一过程体现了小王从饲养幼猪开始到获得生猪这一畜产品经过的全部时间,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9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6题,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5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7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1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
6、【判断推理】多数家长的投入对子女学业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家长投入程度随子女学段升高而降低,同时多数家长更注重在家辅导的投入,对子女参与社区及学校活动的投入较欠缺。而家长自主支持或控制的教养风格在家长投入与子女学业投入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且部分通过子女学业心理需要的满足这一中介变量产生作用。
由此可以推出:
A:家长的投入、教养风格必然会对子女的学业投入产生影响
B:多数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减少,意味着子女学段的升高
C:家中学习环境的创设、形成和学校、社区间的联系呈反比关系
D:子女学业心理需要的满足是影响其学业投入的内驱和首要因素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家长自主支持或控制的教养风格在家长投入与子女学业投入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可知,该项可以推出。
B项,题干的逻辑关系为“子女学段升高→家长投入程度降低”,选项中肯定了这一推理的后件,无法推出肯定的前件,该项不能推出。
C项,题干指出多数家长重视在家辅导的投入,对子女参与社区及学校活动的投入较欠缺,两者之间不存在反比关系,该项不能推出。
D项,题干并未提及子女学业心理需求的满足和学业投入的关系,“首要因素”属于过度推断,该项不能推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104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1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89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00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109题
7、【判断推理】若明若暗:雾里看花
A:如火如荼:无声无息
B: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C:如醉如梦:一清二楚
D:如日中天:日薄西山
正确答案:B
解析:若明若暗常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雾里看花常比喻看事情不真切,两者为近义词关系。
A项,如火如荼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无声无息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两者不存在近义词关系,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如履薄冰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如临深渊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两者为近义词,和题干关系一致。
C项,如醉如梦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一清二楚形容十分清楚、明白,对事物十分了解。两者为反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日薄西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两者为反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73题,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68题
8、【判断推理】过去五十年,某地人均生活水平都在贫困线以下,因此可以预计,接下来几年里,该地人均生活水平仍会很低。
下列选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的是:
A:国家近十年来一直对该地给予扶贫优惠政策,保障和改善百姓生活
B:该地的行政领导班子面临换届,大批富有成功脱贫经验的官员即将上任
C:某地质专家推测该地地下藏有大量石油
D:据传闻,该地将要被规划为首都的卫星城市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由“过去五十年,某地人均生活水平都在贫困线以下”得出“接下来几年里,该地人均生活水平仍会很低”的结论。
A项,国家对该地给予的扶贫优惠政策是过去十年的情况,未来会不会继续实施不确定,过去的情况不一定能对未来产生影响,且即使实施了近十年也没有让该地人均生活水平高于贫困线,不能削弱题干结论;
B项,大批富有成功脱贫经验的官员即将上任是已确定的事情,这些有经验的官员上任后,很有可能带领当地人民脱贫,使得人均生活水平上升,能够削弱题干结论。
C项,地下藏有大量石油也未必能顺利开采,不一定能提高该地人均生活水平,属于不确定的因素,不能削弱题干结论。
D项,该地要被规划为首都的卫星城市只是传闻,属于不确定的因素,不能削弱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9、【判断推理】大家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事情没有办好,因此,大家没有同心协力。
以下哪项中的推理形式与题干中的推理形式相同?
A:若被害人身上发现王某的DNA,则王某是本案的重大犯罪嫌疑人。在被害人指甲中检验到王某的DNA,因此,王某是本案的重大犯罪嫌疑人
B:张同学上场担任主辩手,实验中学辩论队就能赢。实验中学辩论队没有赢,因此,张同学没有上场担任主辩手
C:薄荷只有在温暖的气候下才能很好地生长。薄荷生长得很好,因此,薄荷是在温暖的气候下生长的
D: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未犯人,因此,人未犯我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推理方式:同心协力⇐事情办好,事情没办好,没同心协力,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属于错误推理。
A项,发现王某DNA⇒王某是嫌疑人,发现王某DNA,王某是嫌疑人,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属于正确推理,与题干推理方式不一致。
B项,张同学是主辩手⇒赢,没有赢,张同学不是主辩手,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属于正确推理,与题干推理方式不一致。
C项,温暖的气候⇐很好地生长,薄荷生长很好,因此是在温暖的气候下生长,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属于正确推理,与题干推理方式不一致。
D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未犯人,人未犯我,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属于错误推理,将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转化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以后,与题干推理方式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95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78题
10、【判断推理】设计:发放:问卷
A:播放:快进:磁带
B:制定:执行:政策
C:复制:修改:文字
D:预习:复习:考试
正确答案:B
解析:先设计问卷,然后发放问卷。
A项,播放磁带和快进磁带之间并没有顺承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先制定政策,然后执行政策。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复制文字和修改文字之间并没有顺承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预习考试搭配不当,不能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103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9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