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909

发布时间:2023-01-02 6:37     浏览量:25

1、【判断推理】咽喉:要塞

A:耳目:刺探

B:头脑:智力

C:手脚:捣鬼

D:眉目:头绪

正确答案:D

解析:咽喉的比喻义是要塞。
A项,耳目的比喻义是收集情报的人,其作用是刺探,与题干关系不同,排除。
B项,头脑指思考能力,不能比喻智力,与题干关系不同,排除。
C项,手脚指暗中耍弄的手段,是名词;而捣鬼是动词,并不是手脚的比喻义。与题干关系不同,排除。
D项,眉目的比喻义是头绪,与题干关系相同,保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

2、【判断推理】某校学生家长:“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太大,每天做作业到晚上十点多,都没有童年的快乐了!”
该校老师:“学校本身没给孩子们太多压力,布置作业很少,是家长给孩子们报的补习班太多,导致各种作业做完就很晚了。孩子们没有时间玩,所以没有快乐的童年。”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该校老师的解释?

A:该校学生作业与其他学校相比确实不多

B:学校老师觉得作业布置得少,但学生仍然觉得很多

C:老师虽没布置多少书面作业,但作业的要求使得学生必须报班补习

D:学生压力大是普遍的社会问题,不是该校老师减少作业就能解决的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中老师以学校布置作业很少,是因为家长给孩子们报的补习班太多而使孩子们没有时间玩,所以没有快乐的童年来反驳家长。
A项,指出该校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相比作业不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老师的观点。
B项,指出学校老师的感受与学生的感受不同,但谁的感受更符合实际无法得知,因此不能说明学生的压力就一定来源于学校和老师,不能质疑老师的观点。
C项,指出老师布置的作业的要求使得学生必须报班补习,说明归根结底学生的压力仍来源于学校和老师,质疑了老师的观点。
D项,指出学生压力大不是减少作业就能解决的,但无法说明学生的压力就一定来源于学校和老师,不能质疑老师的观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3题,2014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

3、【判断推理】

植物耐逆性指植物处于不利环境时,通过自身内部代谢反应,迅速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其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体现了植物耐逆性的是:

A: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C:

尽管戈壁滩的气候异常恶劣,但胡杨树仍然可以很好地生存下去

D:

一些植物在高盐环境下通过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来阻止大量失水

正确答案:D

解析:

植物耐逆性的定义要点:①植物处于不利环境;②通过自身内部代谢反应,迅速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③使其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A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意思是,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该句描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并未体现通过自身内部代谢反应,迅速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不符合要点②。

B项,“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意思是,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该句描述了梅花在严寒中开放,并未体现通过自身内部代谢反应,迅速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不符合要点②。

C项,胡杨树可以在气候恶劣的戈壁滩很好地生存下去,是因为胡杨树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非通过自身内部代谢反应,迅速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不符合要点②。

D项,高盐环境可能导致植物失水,即高盐环境对于一些植物而言是不利环境;植物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来阻止大量失水,即通过自身内部代谢反应来阻止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植物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8题

4、【判断推理】地铁每节车厢门旁边通常会有警告标志:“停车请拉下紧急制动开关,擅动将负法律责任。”
上述警告标志适用的情况是:
Ⅰ.一些乘客会无故使用或误用紧急制动开关
Ⅱ.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有乘客需要使运行的列车停下

A:只有情况Ⅰ适用

B:只有情况Ⅱ适用

C:情况Ⅰ和Ⅱ都适用

D:情况Ⅰ和Ⅱ都不适用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的警告标志“停车请拉下紧急制动开关”,说明Ⅱ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有乘客需要使运行的列车停下,那么此时可以拉下紧急制动开关;“擅动将负法律责任”即说明Ⅰ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允许拉下开关的,但一些乘客可能会无故或误用紧急制动开关,此时将要负法律责任。因此情况Ⅰ和Ⅱ都适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

5、【判断推理】在人事科科长人选问题上,某局决定由单位全体工作人员投票产生,得票前三名作为候选人。每人只需在本局职工名单上打钩即可。计票组发现,刚毕业的张浩没有打任何人的钩;凡是对赵杰打钩的人,王明对这些人都打了钩;没有得全票的人李紫露都打了钩。
由此可以推出:

A:王明与李紫露相互没打钩

B:王明与李紫露相互打了钩

C:王明选了李紫露,但是李紫露没选王明

D:王明没选李紫露,但是李紫露选了王明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张浩没打任何人的钩”可知所有人都没得全票,结合“没得全票的人李紫露都打了钩”得出,李紫露给所有人都打了钩,则李紫露给王明、赵杰打了钩。再由“对赵杰打钩的人,王明对这些人都打了钩”得出王明给李紫露打了钩。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

6、【判断推理】姚明:中国:篮球

A:梅西:巴西:足球

B:伍兹:美国:棒球

C:费德勒:西班牙:网球

D:瓦尔德内尔:瑞典:乒乓球

正确答案:D

解析:姚明是中国的篮球运动员。
A项,梅西是阿根廷的足球远动员,国籍不符,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伍兹是美国的高尔夫球运动员,运动项目不符,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费德勒是瑞士的网球运动员,国籍不符,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瓦尔德内尔是瑞典的乒乓球运动员,和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1题

7、【判断推理】教师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厨房

A:课堂 厨师

B:书桌 卧室

C:学生 餐厅

D:学校 顾客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教师的工作地点是课堂,厨师的工作地点是厨房,前后关系一致。
B项,书桌是教师的办公工具,卧室和厨房均是房子里的一部分,前后关系不一致。
C项,教师教授学生知识,卧室和餐厅均是房子里的一部分,前后关系不一致。
D项,教师在学校工作,顾客和厨房关系不明显,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7题

8、【判断推理】人们把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习惯,把盲目跟从习惯和思维惯性而做出的反应导致失败结果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体现毛毛虫效应的是:

A:部分股民信奉买涨不买跌,结果却是经常被套牢

B:小王认为法不责众,就和同事们执行了错误命令

C:小张把头发染成流行色,结果越看越觉得不好看

D:怕事的小李和其他同学,在小明作弊时保持沉默

正确答案:D

解析:毛毛虫效应的定义要点:①跟随习惯和思维惯性;②做出导致失败的结果。
A项,部分股民跟随思维惯性买涨不买跌,导致失败的结果(被套牢),符合定义。
B项,小王跟随思维惯性认为法不责众,导致失败的结果(执行了错误命令),符合定义。
C项,小张盲目追赶潮流,将头发染成流行色,导致失败的结果(越看越觉得不好看),符合定义。
D项,小李并非盲目跟从习惯和思维惯性,而是因为怕事才保持沉默,没有体现要点①,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56题

9、【判断推理】很多医学专家提出过量饮用咖啡对健康有害。为验证过量饮用咖啡对心脏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了两组被试者。第一组被试者每天饮用5杯或5杯以上咖啡,第二组被试者从不饮用咖啡。一段时间后发现,第一组被试者中患心脏病的比例明显高于第二组被试者。因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过量饮用咖啡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证?

A:研究发现,每日饮用2杯咖啡的人心脏功能未受影响

B:在研究期间,第一组被试者每日的运动量大大小于第二组被试者

C:除影响心脏功能外,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还易引发焦虑症

D:第一组被试者中有部分人每日饮用10杯咖啡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根据每天饮用5杯或5杯以上咖啡的被试者一段时间后患心脏病的比例明显高于从不饮用咖啡的被试者,得出过量饮用咖啡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这一结论。
A项,无法界定每天饮用2杯咖啡是否属于过量,削弱力度有限。
B项,指出实验结果是另有他因,削弱了题干论证。
C项,说明咖啡会影响心脏功能,加强了题干结论。
D项,属于无关项,也不能削弱题干。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

10、【判断推理】现代社会中对人权最大威胁来自公权力,其中行政权由于具有扩张性、主动性等特征,尤其容易造成对行政相对人人权的侵犯。行政诉讼作为一种对人权的法律救济途径,在人权的法律保障中起着重要作用。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A:人权是不容侵犯的

B:人权不同于公权力

C:行政诉讼可以有效保障人权

D:行政诉讼可以作为人权的一种形式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现代社会中对人权最大威胁来自公权力”可知二者是不同的,因此B项正确。A项属于过度推理,题干中只是提到了行政诉讼“在人权的法律保障中起着重要作用”,无法得出人权不容侵犯;同理,“有效保障人权”与“在人权的法律保障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能等同,C项也无法推出;根据“行政诉讼作为一种对人权的法律救济途径”可知D项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