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一则“用十几块钱的小苏打(碳酸氡钠)饿死了癌细胞”的新闻引发了争议。对此,专家指出,其实癌细胞是很难饿死的,因为其食粮——葡萄糖即便很少,癌细胞也会非常节约地利用,原因在于它有乳酸的帮助。但乳酸会分解成一个乳酸根和氢离子,因此小苏打(碳酸氢钠)的作用是,以碱基和氢离子结合,形成不稳定的碳酸,溶解在血液中,乳酸根不能单独帮助癌细胞获取葡萄糖。这时,再断了肿瘤的食粮,就可以很快杀死癌细胞。
下列对“小苏打”的叙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是:
A:小苏打分解乳酸后与氢离子结合
B:小苏打能够阻碍癌细胞获取葡萄糖
C:小苏打在化疗中有杀死癌细胞的作用
D:小苏打能够阻断癌细胞的血供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说的是“乳酸会分解成一个乳酸根和氢离子”,而非“小苏打分解乳酸”,A项错误。由“因此小苏打(碳酸氢钠)的作用是,以碱基和氢离子结合,形成不稳定的碳酸,溶解在血液中,乳酸根不能单独帮助癌细胞获取葡萄糖。这时,再断了肿瘤的食粮,就可以很快杀死癌细胞”可判断,B项正确,C、D两项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54题
2、【言语理解】最新研究表明,正常的细胞在更新换代之后就会凋亡。因为正常细胞它的生长和繁殖,是受调控的。但如果是出错的细胞,又没有办法被人体排除掉,它就是一个“侵略者”,不仅不会死掉,还会变本加厉地在体内繁殖生长,直至有一天演变成了癌症。虽然这种概率并不大,但细胞每天都是在分裂的,每天都有可能出现错误细胞,因为有强大的免疫功能保护,大部分都会被免疫系统杀死。但为什么有的出错细胞,却没有被人体排除掉呢?因为错误细胞“智商”更高一些,它会通过分泌出一些物质,来改变周边免疫系统的环境,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然后再伪装成正常细胞,不让免疫系统识别出自己的身份。一旦有发生免疫逃逸的癌细胞,它就会存活下来不停地繁殖,直至癌症的发生。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错误细胞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癌细胞的
B:免疫逃逸的具体发生过程
C:错误细胞的巨大危害
D:正常细胞在代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由正常细胞更新换代引出如果细胞出错则会演变为癌症;接着说明细胞分裂时在小概率的情况下,会出现错误细胞;最后说明了错误细胞如何“逃逸”,从而演变为癌症。因此文段主要围绕错误细胞如何演变成癌症的过程来描述。A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B项只是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排除。C、D两项表述过于笼统,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3、【言语理解】①于是,弘扬古老的节气,不是从古籍中摘录关于节气物候的词句,而是需要能下苦功夫,耐得住寂寞,完成前人没有完成的节令物候的本土化描述
②随着疆土的扩展,人们早已发现气候并无通例
③立春一候,在东北,距离“东风解冻”尚远。立冬一候,在海南,只能在冰箱体会节气所说的“水始冰”
④古老的物候,似乎更具有史学意义和文化价值,于今天无法承担坐标的职能
⑤各地的物候完全无法以同一标尺进行“一刀切”的表述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③②①④
B:③⑤②④①
C:②③⑤④①
D:④②③①⑤
正确答案:C
解析:②说“人们早已发现气候并无通例”,③以东北的立春、海南的立冬为例具体说明,故③应紧接②后,排除A、B。④指出“古老的物候,似乎……于今天无法承担坐标的职能”,①以“于是”承接④提出的问题,给出对策,即“弘扬古老的节气……完成前人没有完成的节令物候的本土化描述”。故④①相连,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22题
4、【言语理解】目前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依旧比较________,看不到自己行为造成的后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浮浅
B:肤浅
C:浅薄
D:浅显
正确答案:B
解析:“浮浅”指浮在表面,不切实,强调空虚、浮躁,常用于人的作风、为人等;“浅薄”多指人的学识、修养等不深厚,或社会风气轻浮;“浅显”指(事物或道理)简明易懂。均不能形容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排除A、C、D。“肤浅”指局限于表面的、不深刻的,强调不多、不深,常用于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形容“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短短30年间,中国人寿的市值已经位居全球寿险行业之首,中国平安也跻身2008年全球企业500强之列。究竟是高值泡沫,还是真实增长?究竟是统计数字的幻觉,还是制度进化的蝶变?究竟是竭泽而渔对于保险资源的掠夺式开掘,还是已经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向上力量?到底该如何解释中国商业保险的猛然崛起?
这段话中的“蝶变”是指:
A:中国保险业猛然崛起的力量
B:中国保险业质的蜕变与升华
C:中国商业保险业的飞速发展
D:中国商业保险业的市值泡沫
正确答案:B
解析:“蝶变”指在蛰伏中向更好或更完美的方面极大蜕变,由此可知,“蝶变”指的是向好发展,可直接排除D。A项“崛起的力量”、C项“飞速发展”均不能体现出“蜕变”,排除。“蜕变与升华”与“蝶变”含义相符,当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对于企业管理风险,网络安全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安全性也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越大越好的。你可以通过一进门就对每一个人进行严格审查的方式来改善一家银行的安全与风险管理,但是如果采取这种做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商业利益。因此所有这些企业都在寻找着一个合理的安全的平衡点,这样的局面给另外一些公司和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为了在执行安全的同时吸引和留住新客户,他们需要根据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所从事的行业,来选择特定的计算机安全解决方案。
下面阐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网络交易将走向消失
B:
网络安全的保障是相对的
C:
特定情况下,公司应该放弃网络交易
D:
应该尽最大可能保障网络安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的主题是“网络安全”,并未提及“网络交易”,排除A、C。由“安全性也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越大越好的”可知,D项“最大可能”的论述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低利率政策的初衷是刺激美国人迅速消费,以弥补危机带来的需求萎缩。但经历了数年的储蓄资产贬值后,相信低利率的刺激作用的边际效应已缩减到了几近于无。危机之初,开启低利率的另一个目的是为流动性紧张的金融机构提供“免费”资金,并帮助金融业补充资本。凭借零利率的借款,银行可投资于政府债券,获得稳定而无风险的回报。可正因为此,银行丧失了为企业提供信贷这一风险和收益并存的业务的动力,从而未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
这段文字主要是:
A:暗示低利率政策必须做出调整
B:分析实行低利率政策的弊端
C:强调应鼓励银行开展企业信贷业务
D:说明低利率政策刺激消费的作用有限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介绍了低利率政策开启的两个目的:一是弥补危机带来的需求萎缩(边际效应已缩减到几近于无);二是帮助金融业补充资本(银行丧失了为企业提供信贷的动力,未能帮助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由此可知,低利率政策已背离了其推出的初衷且表现出负效应,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做出调整”为过度推断,文段并未谈及此内容。C项脱离了主题词“低利率”。D项是文段论述的部分内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9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9题
8、【言语理解】意识形态与科学真理的关系是一个________的问题。强调二者的同一,认为统治意识即学术真理,无疑是简单化和幼稚病。但强调二者的对立,认为学术思想为科学,意识形态为________,二者渺不相干,也同样是简单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包罗万象 迷信
B:死而不僵 虚无
C:一成不变 无意义
D:老而常新 纯虚构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包罗万象”指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死而不僵”形容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永不改变。“老而常新”指虽然是老问题却又不断有新的理解。描述“意识形态与科学真理的关系”这一问题,首先排除含贬义的B、C。句中并非强调“意识形态与科学真理的关系”这一问题内容丰富,而是说明这一问题的经典。“老而常新”填入更恰当,排除A。验证D项第二空,“纯虚构”与“科学”对立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9、【言语理解】车轮卷起黄土,却见山野入秋,庄稼割过,静谧中含有着一些寂静,只有阳光在切割过的根茬上烁烁闪亮。 。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这是一段颠簸的行程,一路上景色苍凉浑厚,寂静中裸露着贫瘠
B:也许是久旱的缘故,这边的溪流也变成了涓涓细流,在盘踞的石缝间流动
C:同绿色的南方相比,这里是荒凉的,乃至荒蛮
D:偶见人迹,大都是荒村野店。时而会有一座小小的孤庙一闪而过
正确答案:D
解析:由题干中的“车轮卷起黄土,却见……”可知,此情此景是在车上看到的,从这一点来看,A和D比较合适。但A中的“贫瘠”与“庄稼割过”不相符合,且“苍凉浑厚”也与题干的语境不吻合。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科学家认为,未来的仿生机器人并非要完全模仿人类的所有功能,而是模仿某项功能。这些智能机器人有望成为“超人”,有的具有超强的记忆力,有的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有的听觉功能特强,有的嗅觉功能特强……,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智能机器将超越人类
B:不同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可以用于不同的领域
C:但它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
D:人类受限于缓慢的生物学进化速度,无法与之竞争和对抗
正确答案:B
解析:横线处位于文末,可考虑是对前文的总结概括。由“有的具有超强的记忆力,有的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有的听觉功能特强……”可知,智能机器人的功能是不同的,可以根据其不同功能应用于不同的领域。B项填入总结恰当。A项偷换概念,文段的主语是智能机器人而非智能机器,且A项表述本身错误。文段并未将智能机器人与人类进行比较,排除C、D,且D项本身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51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42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5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