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908

发布时间:2023-01-02 3:49     浏览量:25

1、【判断推理】燕子:迁徙

A:大象:群居

B:冬眠:狗熊

C:耐旱:仙人掌

D:骆驼:沙漠

正确答案:A

解析:燕子具有迁徙的特点。
A项,大象具有群居的特点,与题干关系相同。
B项,狗熊具有冬眠的特点,前后顺序与题干相反,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耐旱是仙人掌的特点,前后顺序与题干相反,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骆驼生活在沙漠里,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2、【判断推理】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者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的人口,这是经济学角度的“适度人口”概念。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经济学角度“适度人口”定义范畴的是:

A:使得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达到最大值的那种人口规模

B:在一定的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一定的生活水平下承载的人口数量

C:与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力所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即最高人均收入)相适应的人口

D: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经济效益目标之人口

正确答案:B

解析:适度人口定义的关键是处于最大收益点时的人口,B项中并没有达到最大收益点,因此不符合适度人口的定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排量:油耗:成本

A:火候:口感:食物

B:距离:重量:邮费

C:纬度:气候:生态

D:营养:新鲜:健康

正确答案:B

解析:排量和油耗是成本多少的主要影响因素。
A项,火候是口感好坏的主要影响因素,食物不同口感不同,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距离和重量是邮费多少的主要影响因素,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纬度是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气候是生态的主要影响因素,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新鲜和健康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

4、【判断推理】东山、西山、南山、北山四支足球队举行友谊赛,每两支队间均赛且只赛一场。最后按总进球数排列的名次为:东山>西山>南山>北山。各场比赛中,东山队以4∶1战胜了西山队,北山队战胜了南山队,另外四场是平局。
各球队中,失球数最少的是:

A:东山队

B:西山队

C:南山队

D:北山队

正确答案:D

解析:由于进球数排名是东山>西山>南山>北山。北山队战胜了南山队,该场比赛两队的比分至少为1:0,但北山队排名却是最后,则说明南山队在和其他两个队(东山队、西山队)的比赛当中,总共至少要比北山队多进两球,总进球数才能超过北山队。因为另外四场比赛都是平局,所以南山队至少会比北山队多失两个球,东山队和西山队加起来至少和南山队失同样多的球,即其他三队都比北山队失球数多,所以,失球数最少的是北山队。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5、【判断推理】化学家:实验室

A:医生:病床

B:设计师:图纸

C:工人:工厂

D:演员:排练场

正确答案:C

解析:化学家在实验室工作,工人在工厂工作。D项演员的主要工作地点不是排练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人工合成食用色素,是用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故又称煤焦油色素或苯胺色素,如合成苋菜红、胭脂红及柠檬黄等等。偶尔食用添加一定量的人工合成食用色素的食品,并不会诱发中毒、泄泻等状况。因此,人们可以放心食用添加少量人工合成食用色素的食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食用添加少量人工合成食用色素的食品不利于人体健康

B:经常食用和偶尔食用对人体的影响不同

C:苯胺染料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D:食用添加少量天然食用色素的食品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由“偶尔食用一定量的人工合成食品色素的食品并不会诱发中毒、泄泻等状况”得出“人们可以放心食用”的结论。
A项,说明食用含有色素的食品虽然不会出现中毒、泄泻等症状,但还是不利于健康的,削弱了题干论点。
B项,经常食用和偶尔使用的影响不同,但未明确影响有何不同,并且题干仅未提及经常食用,无法削弱题干论证。
C项,苯胺染料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题干论点,力度有限。
D项,食用添加少量天然食用色素的食品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加强了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

7、【判断推理】骈偶:颠倒

A:语言:科技

B:贡献:共享

C:开关:旋转

D:把握:给予

正确答案:D

解析:骈和偶都是并列、成对的意思,二者是近义关系;颠和倒都有位置变化的意思,二者是近义关系。
A项,科指科学,技指技术,二者不是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共指共同,享指分享,二者不是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开和关是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把和握都是手持的意思,二者是近义关系;给和予都是送予的意思,二者是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16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5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6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1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0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1题

8、【判断推理】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而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了出售而已经持有的或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是:

A:防风固沙林

B:大棚里的蔬菜

C:客厅鱼缸里的金鱼

D:超市里的牛肉

正确答案:B

解析: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定义要点:①为了出售;②已经持有或将来收获为农产品;③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A项,防风固沙林是为了防风、固沙,而不是为了出售,不符合要点①。
B项,大棚里的蔬菜,符合“为了出售而已经持有的或将来收获为农产品”,且是有生命的植物,符合定义。
C项,客厅鱼缸里的金鱼是为了观赏,而不是为了出售,不符合要点①。
D项,超市里的牛肉没有生命,不属于生物资产,不符合要点③。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66题

9、【判断推理】农业干旱是指在作物生育期内,由于土壤水分不足而造成作物体内水分亏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水文干旱是指由于降水的长期短缺而造成某段时间内地表水或地下水收支不平衡,出现水分短缺,使江河流量、湖泊水位、水库蓄水等减少的现象。社会经济干旱是指由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现象;如果需大于供,就会发生社会经济干旱。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社会经济干旱范畴的是:

A:一月未雨,某著名河流流域出现大规模的河床裸露现象

B:地铁建设施工队不慎挖破水管,导致几个小区停水一天

C:常年少雨致使某工业区推行按时段浮动计收水费的办法

D:半月不曾下雨,某地水稻出现穗长缩短、穗粒减少现象

正确答案:C

解析:社会经济干旱的定义要点:①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水资源供需不平衡;②异常水分短缺。  
A项,一月未雨导致大规模河床裸露,是自然系统中水资源供应不足,并未体现社会经济系统中水资源的需求情况,不符合要点①,排除。实际上该项属于水文干旱,即降水的长期短缺而造成湖泊水位的减少。  
B项,施工队挖破水管导致小区停水,并非异常水分短缺现象,不符合要点②,排除。  
C项,常年少雨使工业区按时段浮动计收水费,属于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现象,符合定义,保留。  
D项,半月不下雨对水稻产生影响,是自然系统中水资源供应不足,并未体现社会经济系统中水资源的需求情况,不符合要点①,排除。实际上该项属于农业干旱,即土壤水分不足造成作物体内缺水,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植被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点,并且是联结土壤、大气和水分的自然“纽带”,在一定的程度上能代表土地覆盖的变化,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充当“指示器”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全球尺度和洲际尺度上,气温升高是导致全球特别是北半球植被活动增加的主导因素。由此可以通过植被活动的增加的情况判断某一地区气温的变化趋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成为上述结论的前提条件?

A:植被本身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点受气温变化的影响较小

B:南半球植被活动还受到了植被类型、纬度等因素的主导

C:植被覆盖类型等其他因素对当地植被活动影响不大

D:植被活动是全球气温变化最佳的“指示器”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由气温变化与植被活动间存在因果关系,得出可以通过植被活动的增加情况判断某一地区气温的变化趋势。
A项,与题干观点不符,并不是论证成立的前提。
B项,南半球植被活动受其他因素影响显然也不是论证成立的前提条件。
C项,排除了其他可能影响植被活动的因素,明确了气温变化与植被活动的关系,是题干论证的前提条件。
D项,加强了题干观点,但不是必须的前提。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