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却无损自身的光芒。当我们乐意和他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_____时,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产生更大的喜悦和满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财产
B:幸福
C:时间
D:荣誉
正确答案:B
解析:本段第一句讲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无损自身的光芒,是肯定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第二句讲与人分享会产生更大的喜悦和满足。从“喜悦”和“满足”可推知所选的词是表示一种心理感受,而选项中只有B项是表心理感受。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孩子大多是被学校忽视的艺术家,但这并不否定命题绘画的重要性。实际上,命题绘画与自由发挥是相辅相成的。前者训练的是孩子们的逻辑性和观察力,而后者培养的是他们的敏感性和平衡感。法国评论家安德烈·马尔罗曾说过:“孩子既是艺术家,又不是艺术家。因为此时的他们被自己的天赋所支配,而并非他们在支配天赋。”
安德烈·马尔罗在此最想表达的观点是:
A:单凭天赋是不能成为艺术家的
B:孩子的天赋可能大多被忽视了
C:孩子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天赋
D:学会支配天赋才能成为艺术家
正确答案:D
解析:安德烈·马尔罗说孩子既是艺术家,又不是艺术家,是艺术家是因为他们有着艺术家的天赋,不是艺术家是因为他们被天赋所支配,而不是他们在支配天赋。由此可见,安德烈·马尔罗在此最想表达的观点是只有学会支配天赋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文字正在从精英创造时代进入大众智慧时代。近日,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2017年度十大流行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流量”“尬”“怼”等入选。近年来,年度十大流行语的网络特色日益明显,2017年有超过一半的入选流行语来自网络或由网络赋予了其新的涵义。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A:网络语言的流行说明大众对语言文字发展的重要影响
B:网络流行语逐渐成为大众语言文字的主要组成部分
C:年度十大流行语征集范围主要以互联网用户为主
D:精英创造的语言文字正逐渐从网络使用中减少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网络普及使得语言文字从精英创造时代进入大众智慧时代,后文以2017年度十大流行语中有超过一半来自网络或由网络赋予了其新的涵义为例进行说明。A项理解正确。B项,“主要组成部分”过度推断,文段没有体现;C项无中生有,“年度十大流行语征集范围”没有提及;D项,文段说的是“语言文字正在从精英创造时代进入大众智慧时代”,由此不能推出“精英创造的语言文字正逐渐从网络使用中减少”。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4、【言语理解】历代官修史籍,由于受编史指导思想、前代档案和篇幅等限制,不可能完全准确,也不可能________。于是,后世各种史类的“札记”“纠谬”“商榷”等著作________。而历代笔记、诗文中所记作者亲历、亲闻的事实,便是这类“札记”“纠谬”之作的根据。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事无巨细 汗牛充栋
B:十全十美 此起彼伏
C:面面俱到 层出不穷
D:字斟句酌 不绝如缕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文段可知,“‘札记’‘纠谬’‘商榷’等著作”是对官修史籍内容的纠正和补充,因此横线处所在句子应体现史籍的不全面。“十全十美”形容事情的结局非常完美或者人没有缺点,不能形容史籍,排除B。“字斟句酌”指写文章或者说话非常审慎,指人的态度,不能指作品的特点,排除D。“事无巨细”指事情无论大小都管,形容非常细致;“面面俱到”形容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两者用来均可指史籍不可能将历史事件全面详细地记录下来。第二空,“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层出不穷”形容不断涌现。句意是由于史籍存在不能完全准确或详细记录下所有历史事件的问题,后世才会不断出现各种史类的“札记”“纠谬”“商榷”等著作,“层出不穷”更恰当,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0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0题
5、【言语理解】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功利目的和物质 ,利用高科技无限度地向自然 ,不顾一切,不计后果。这种做法, 和当今世界流行的价值观念有关,
可能和西方文化的传统精神有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利益 开发 既 又
B:享受 追求 不但 而且
C:享受 索取 一方面 另一方面
D:利益 进军 或者 或者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一空,前文的“功利”已包含利益这层含义,这里再用“利益”则显得重复,故排除A、D。再看第二空,句中是说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功利目的和物质享受所采取的具体做法,这里再填“追求”则与前句重复,且无“向……追求”的用法,“索取”符合句意。第三空中,“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与前后句之间的并列关系相符。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12.被赋予权力的人,在长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总是自己拥有特权,由此不自觉地构成对他人权利的侵略性力量,这正是权力滥用之处,正是权力缺乏制约所致。
根据上文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拥有权力的人,行使权力时总是滥用权力
B:权力缺乏制约,是滥用权力的根本原因
C:越有权力越觉得自己拥有权力
D:人一旦被授予权力,就会侵略他人的权利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中“由此不自觉地构成对他人权利的侵略性力量,这正是权力滥用之处,正是权力缺乏制约所致”可知,对他人权利的侵略与权力滥用是等同的,是由权力缺乏制约所致,所以B是正确选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古时,驾车有“五驭”,《礼记》中有“入国不驰,入里必式”等要求,说的是古人的行车之德。今天,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私家车司空见惯,国人正加速驶入汽车社会,让观念和素养追上时代的车轮,显得日益迫切。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结尾,文章最可能讲的是:
A:行车中的不文明行为
B:中国古代的行车礼仪
C:交通规则的演变过程
D:汽车社会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通过古人的行车之德,引出“要迫切改变当今国人观念和素养跟不上时代车轮”的情况,由此推出“要让国人的观念和素养追上时代的车轮”是文段意在表明的观点。由此可知,这篇文章前文论述的应该是现代社会国人的观念和素养跟不上时代车轮的具体表现,故文章主要是讲现代社会中国人行车的不文明行为。文段落脚点在“今天”,B项的“中国古代”非文段重点,排除;C、D两项与“观念和素养”无关,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6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1题
8、【言语理解】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区域优势互补,提高经济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离不开健全的市场机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在完善市场机制上下功夫,目前应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纠正要素价格扭曲现象,用价格杠杆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正确应对生产要素供需的结构性变化。
对上述文字的中心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要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完善市场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B:价格机制是调整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
C:健全的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D: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资源配置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强调了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接着指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及方法。故文段强调的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法,即A。
B、C、D三项概括均不全面,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
9、【言语理解】没有心痛的感觉,认识不到中国科学界与世界的差距,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_的思考,对国外的获奖者一味地追捧,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_的考证,对国内的科研人员一味求全责备,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_的精神,对获奖者背后付出的多年努力视而不见,一味看重奖项的荣耀,更加不是科学的态度。但喧哗过后,我们更应对诺贝尔奖热多几分“冷”思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严谨 独立 奉献
B:辩证 细致 独立
C:独立 严谨 思辨
D:深刻 思辨 严谨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没有……一味地……不是科学的态度”的句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一味”后的词句构成反义对应关系,即:不一味追捧国外获奖者,要求我们学会“独立”思考,保持自信;不一味求全责备,要求保证“严谨”的考证态度;不一味看重奖项,要求我们辩证、全面地看待获奖者的努力与回报,时时“思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5年福建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5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5年青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3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4题,2015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5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2015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题,2015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5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0题
10、【言语理解】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空间和时间都不再是固定的,成为了“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人们可以立刻进入一个不同的空间,并参与其中;凭借强大的信息存储能力,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能集中为同一个瞬间。
下面对“网络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社会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即信息实现大量储存和高速运转
B:网络社会的空间和时间都不是固定的,人们感受的是“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
C: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间感受,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可以在同一个瞬间展开
D: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感受,人们在同一时间里,既可以在这个空间,又可以在另一空间
正确答案:D
解析:文中说“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说的是“感受”是可以立刻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不同的空间,而不是在一个时间里同时“身处”两个空间。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