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906

发布时间:2023-01-01 21:13     浏览量:25

1、【判断推理】燕子:迁徙

A:大象:群居

B:冬眠:狗熊

C:耐旱:仙人掌

D:骆驼:沙漠

正确答案:A

解析:燕子具有迁徙的特点。
A项,大象具有群居的特点,与题干关系相同。
B项,狗熊具有冬眠的特点,前后顺序与题干相反,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耐旱是仙人掌的特点,前后顺序与题干相反,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骆驼生活在沙漠里,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2、【判断推理】无因管理是指未受委托,并无法定或约定义务而为他人管理事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无因管理的是:

A:乙应甲的请求带其6岁的孩子到海边玩耍,小孩不慎落水,乙将其救起

B:甲、乙是邻居,甲外出打工,乙为了避免甲的老宅遭受台风侵袭而垮塌,自行招工修缮甲宅

C:甲家的马丢失,乙捡到马后,寻找马主未果,便养在自己家中,后甲找到乙将马取回

D:甲养的鱼正值出售时节,甲突然因急事外出,乙看甲不在就将其所养的鱼出售,在甲回来后扣除销售成本将剩余钱款给甲

正确答案:A

解析:无因管理的定义要点:未受委托,并无法定或约定义务。
A项,乙应甲的请求带孩子玩耍,有照顾孩子的约定义务,不符合定义。
B项,乙自行招工为邻居甲修缮房屋,即未受委托,并无法定或约定义务,符合定义。
C项,乙将甲丢失的马养在自己家中,后还给甲,即未受委托,并无法定或约定义务,符合定义。
D项,乙看甲不在就将其所养的鱼出售,后将钱款给甲,即未受委托,并无法定或约定义务,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3、【判断推理】湖北:武汉

A:陕西:郑州

B:广西:桂林

C:青海:西宁

D:江西:南宁

正确答案:C

解析:武汉是湖北的省会,西宁是青海的省会。陕西的省会是西安,广西的省会是南宁,江西的省会是南昌。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玫瑰:植物:动物

A:童话:书籍:影像

B:画眉:鸟:鱼

C:镜片:太阳镜:墨镜

D:雾:雨:风

正确答案:B

解析:玫瑰属于植物,植物和动物是并列关系。
A项,童话可以用书籍记录,也可以用影像记录,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画眉属于鸟,鸟和鱼是并列关系,和题干关系一致。
C项,太阳镜和墨镜属于同一物品的不同称谓,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雾、雨、风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

5、【判断推理】雪豹属于世界级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国际濒危野生动物白皮书,它常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人迹罕至的高原地区,昼伏夜出。但近年来,雪豹与人类邂逅的故事屡见报端,很多人觉得这无疑是雪豹种群数量上升的有力证据。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观点?

A:一些国家设立了保护区来保护雪豹

B:雪豹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开始进入人类的生活区觅食

C:有些雪豹白天也会出来活动

D:人类比以前更加关注雪豹的生存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根据雪豹与人类邂逅的现象增多推出雪豹种群数量上升。
A项,设立保护区与邂逅现象增多无关,属于无关项。
B项,说明是因为环境恶化导致雪豹生存区域产生变化,邂逅现象的增多另有他因,最能削弱题干观点。
C项,有些雪豹白天也会出来活动,属于无关项。
D项,人类比以前更加关注雪豹的生存,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0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0题

6、【判断推理】托勒密派天文学家坚持“地球静止说”,其根据是如果地球是转动的,每天一圈,那么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在很短的时间都将运动很大一段距离。这时,如果一块石头从塔顶落下来,应该落在离塔很远的地方。可是人们看到的情景并非如此。石头总是落在塔基边缘,可见“地球运动说”是错误的。
下面哪个选项最能对这些论断提出质疑?

A:难道从塔顶落下的石头不会受到人为的干扰吗?

B:难道塔一定是垂直的吗?

C:地球不转动怎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替换?

D:从正在航行的船桅杆顶上落下的一件重物不也是落到桅杆脚下而没有落到船底吗?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由石头从塔顶落下来后落在塔基边缘,推出“地球运动说”是错误的。   
A项,对题干论据提出质疑,说明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影响结果,但质疑力度较弱。   
B项,对题干论据提出质疑,说明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影响结果,但质疑力度较弱。   
C项,提出其他方面的现象来质疑“地球静止说”,但白天与黑夜的替换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未必是由于地球运动,该项的削弱力度也较弱。   
D项,通过在运动的船上进行实验得出的现象来说明题干论据的荒谬,则据此不足以推出“地球是静止的”这一结论,质疑了题干论断。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

7、【判断推理】以“如果孙强、李超不是优秀共青团员,那么周红是优秀共青团员”为一前提,若要必然推出“李超是优秀共青团员”,则需要增加下列哪项作为前提?

A:周红不是优秀共青团员

B:孙强是优秀共青团员

C:周红是优秀共青团员,而孙强不是优秀共青团员

D:孙强和周红都不是优秀共青团员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由“孙强、李超不是优秀共青团员”推出“周红是优秀共青团员”。要推出“李超是优秀共青团员”,则需否定后件,即“周红不是优秀共青团员”,得到否定的前件“孙强或李超是优秀共青团员”。“孙强或李超是优秀共青团员”是个选言命题,要想肯定一个选言肢,则须否定另一个选言肢,即“孙强不是优秀共青团员”。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

8、【判断推理】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先给6~10个月大的婴儿播放视频资料,视频中一些玩具娃娃在爬楼梯,另一些玩具娃娃会走上前帮助他们、看着他们或者推倒他们,然后让婴儿选择视频中的玩具娃娃。实验结果显示几乎每个婴儿都选择了帮助别人的玩具娃娃。因此研究者认为婴儿在他们会说话之前就已经表现出了至关重要的社会判断能力。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如果只给婴儿那些视频中中立或捣乱的玩具娃娃让其选择,只有一半左右的婴儿会选择中立的玩具娃娃

B:如果事先不让这些婴儿观看视频,他们选择中立、捣乱或帮助人的玩具娃娃的概率没有明显差别

C:如果只给婴儿那些视频中中立或帮助人的玩具娃娃,婴儿会选择帮助别人的玩具娃娃,而且这一现象在3个月大的婴儿身上也出现了类似反应

D:研究发现,视频中同样是帮助别人的玩具娃娃,男孩多会选择调皮的,而女孩大都选择乖巧的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推论是由观看视频后几乎每个婴儿都选择了帮助别人的玩具娃娃,得到结论婴儿在他们会说话之前就已经表现出了至关重要的社会判断能力。  
A项,指出只有中立或捣乱的玩具娃娃时,只有一半左右的婴儿会选择中立的玩具娃娃,剩余的另一半婴儿会选择捣乱的玩具娃娃,说明婴儿选择玩具娃娃并不一定是出于社会判断能力的影响,削弱项,排除。  
B项,通过对比说明婴儿确实是受视频的影响,才会选择帮助人的玩具娃娃,建立了“观看视频”与“选择帮助别人的玩具娃娃”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婴儿表现出了社会判断能力,可以支持,保留。  
C项,给出与题干类似的其他实验的结果,通过举例补充了论据,支持力度弱于B项,排除。  
D项,说明男孩和女孩在选择帮助别人的玩具娃娃时会选择不同的类型,无法说明婴儿是否表现出了社会判断能力,不能支持题干结论,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7月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所属事业单位考试试卷第62题

9、【判断推理】监护人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某幼儿园组织小朋友看电视,途中教师甲因取东西暂时离开,小孩乙将一硬物掷向电视机,致使电视机爆炸,溅起的碎片同时将另几名小孩划伤,造成电视机损失3000元,受伤小孩治疗费用8000元。
根据上述定义,该损失应由谁赔偿:

A:甲与幼儿园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B:甲与乙的监护人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C:乙的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

D:由乙的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同时责令幼儿园适当赔偿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民法通则》133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0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在本题中,小孩乙尚在上幼儿园,一般为10岁以下的儿童,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0岁的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行为造成对他人的损害,应由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同时,由于幼儿园的教师有过错(途中教师甲因取东西暂时离开),没有起到照顾好小孩的作用,根据法律,应当由幼儿园承担适当赔偿责任。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10、【判断推理】意志的活动过程会体现以下两大定律。其中,意志强度边际效应定律是指意志的强度随着自身行为的活动规模的增长而下降;意志强度时间衰减定律是指意志的强度随着自身行为的持续时间的增长而呈现负指数下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意志强度时间衰减定律的是: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B: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C: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正确答案:D

解析:意志强度时间衰减定律定义的关键信息:意志强度随着自身行为的持续时间的增长而呈负指数下降。
A项,“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比喻如果不努力,即使再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到,不符合定义。
B项,“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不符合定义。
C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指一个人处境越艰难,就越坚忍不拔,越不丢失高远之志,不符合定义。
D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指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体现了意志强度随着自身行为的持续时间的增长而呈负指数下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82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78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85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9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