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养老保险:社会保障
A:精准扶贫:粗放扶贫
B:依法行政:依法治国
C: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D: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正确答案:B
解析: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
A项,精准扶贫和粗放扶贫是扶贫的两种方式,两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部分,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两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联边是一种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连用三个以上的联边字(即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的修辞方式。运用联边的修辞手法,通过形旁表义,往往具有一定的形象性。看到形旁,人们会对其所表意义产生形象上的联想。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联边的是:
A:腾欢今日新天地,澎湃潮流沸海江
B: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
C:他一个人叽哩咕噜地说些不满意的话
D: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炮镇海城楼
正确答案:D
解析:联边定义的关键信息:连用三个以上的联边字(即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的修辞方式。
A项,“澎湃潮流沸海江”的偏旁部首都是“氵”,连用了三个以上的联边字,符合定义。
B项,“波涛滚滚”的偏旁部首都是“氵”,连用了三个以上的联边字,符合定义。
C项,“叽哩咕噜”的偏旁部首都是“口”,连用了三个以上的联边字,符合定义。
D项,没有连用三个以上的联边字,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70题
3、【判断推理】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这种课程不同于面对面的课堂授课,其教学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人们上课地点不受局限,只需要一台接入网络的电脑即可。有专家称,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慕课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即使慕课所使用的教学材料仅仅是传统板书的在线化,而没有充分利用和实现互联网的功效,也能够起到节省时间的作用。
以下________项如果为真,是上述专家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A:在线课程比使用板书的面对面传统课程有明显优势
B:相较于传统面对面课程的板书,慕课将教学材料上传到互联网,节省了板书时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C:在慕课中直接搬用传统面对面课程的板书,并不会降低板书的教学效果
D:有些慕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过于简单,并不能真正发挥在线课程的功效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论点:慕课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论据:慕课虽然是传统板书的在线化,但是至少能节省时间。
A项,加强了题干结论,但不是必须依赖的假设,因为就算没有明显优势,只要节省时间,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
B项,加强了题干结论,但不是必须依赖的假设,该项叙述内容与题干相同,属于重复叙述。
C项,加强了题干结论,且是必须依赖的假设,否则如果在慕课中使用传统板书会降低教学效果的话,则不能得出题干结论。
D项,有些多媒体课件不能真正发挥在线课程的功效,削弱了题干结论,不是必须依赖的假设。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3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1题
4、【判断推理】张某死了,法医表明是自杀身亡,张某的两个邻居甲和乙对前来调查的赵警察说了以下事情:
甲:“如果张某死于谋杀,他老婆李某脱不了干系,这段时间她正和张某闹离婚。”
乙:“张某不是死于自杀,就是死于谋杀,不可能是意外。”
赵警察听了甲和乙的话以后,做出如下两个判断:
①如果甲和乙说的都是对的或都是错的,那么张某就是死于意外;
②如果甲、乙两人中一人讲的是错的,那么张某就不是死于意外。
经查明事实后发现,赵警察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张某死于谋杀
B:张某死于自杀
C:张某死于意外
D:李某杀了张某
正确答案:A
解析:如果甲、乙二人说的话都对,则张某不可能死于意外,和判断①矛盾,不符;如果甲、乙二人说的话都错,则张某死于谋杀,但和李某无关,也不符合判断①;所以甲、乙二人中一人讲的是错的,张某不是死于意外,则乙的话为真,甲的话为假,张某死于谋杀,但和李某无关。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7题
5、【判断推理】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分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政府失灵的是:
A:私立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只有少数富人群体可以享用
B:购买国产汽车可以享受政府补贴的政策使得进口汽车销量受到严重影响
C:因资格审查政策有漏洞,大批经济适用房被有多套住房的人买走
D:政府的西部开发计划使得不少高科技人才流向西部边远地区
正确答案:C
解析:政府失灵的定义要点: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
A项,说的是私立医院,而该定义的主体是政府,不符合定义。
B项,说的是政府补贴,并未体现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不符合定义。
C项,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资格审查政策有漏洞,体现了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符合定义。
D项,政府的西部开发计划使人才流向发生改变,并未体现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在世界市场上,中国生产的汽车比其他国家生产的汽车要便宜得多,因此,其他国家的汽车工业将失去一部分市场,而这些市场将被中国汽车占据。
以下哪一项是上述论述所要假设的?
Ⅰ.中国汽车的油耗比其他国家汽车的油耗更低
Ⅱ.价格是汽车购买者考虑的重要因素
Ⅲ.中国的汽车和其他国家的汽车的耐用性基本相同
Ⅳ.汽车购买者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
A:Ⅰ和Ⅱ
B:Ⅰ、Ⅱ和Ⅲ
C:Ⅱ、Ⅲ和Ⅳ
D:Ⅱ和Ⅲ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从“中国生产的汽车比其他国家生产的汽车要便宜得多”推出“其他国家的汽车工业将失去一部分汽车市场,而这些市场将被中国汽车占据”。
要使这个推论成立,则价格必须是购买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并且中国汽车和其他国家汽车的质量相似,即Ⅱ和Ⅲ是必须假设的。即使油耗相等,购买者也可能因为价格原因选择中国汽车,所以Ⅰ不是必须假设的。Ⅳ若为真,则不能使题干推论成立。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7、【判断推理】健身教练建议小李每天增加进餐次数而不增加所摄入的食物总量,那么她的体重就会有显著下降,然而,小李增加日进餐次数却并没有减少每餐摄入的食物量。
由此可以推断:
A:小李的体重会下降
B:小李的体重会维持不变
C:小李的体重会上升
D:无法判断小李体重变化的趋势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逻辑关系是“每天增加进餐次数而不增加所摄入的食物总量→体重会显著下降”。题干指出,小李增加日进餐次数而没有减少每餐所摄入的食物量,则小李所摄入的食物总量增加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即无法判断小李的体重变化的趋势。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白熊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参与者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很快就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实验结果证实,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最符合白熊效应的是:
A:失恋的人努力想忘记昔日的恋人,却发现对方的形象在脑中愈加清晰
B:很多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越是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偏偏要去做
C: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总会不自觉地给予更多的关注
D:人们往往对已完成的工作很快遗忘,对未完成的工作却更加念念不忘
正确答案:A
解析:白熊效应是指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开始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
A项,想忘记恋人而无法忘记,体现了刻意转移注意力却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符合定义。
B项,孩子作为主体没有刻意转移注意力,不符合定义。
C项,对于喜欢的事物不自觉地关注,并不是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也没有体现刻意转移注意力,不符合定义。
D项,对未完成的工作更加念念不忘,并不是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也没有体现刻意转移注意力,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58题
9、【判断推理】在汇率贬值期间,除非借入货币的利率和其他成本足够高,卖空贬值货币的投机活动不可避免。如果货币当局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坚持到最后,投机者就只能铩羽而归。但是,如果外汇储备不足,投机者最终就将“饱食远扬”。无论是在升值还是贬值的压力下,如果汇率不能迅速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将损害宏观经济稳定,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如果以上论述为真,不能推出下列哪个结论?
A:或者货币当局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坚持到最后,或者投机者“饱食远扬”
B:如果汇率能够迅速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那么就不会损害宏观经济稳定
C:除非汇率迅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否则会损害宏观经济稳定,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D:如果借入货币的利率和其他成本不够高,那么卖空贬值货币的投机活动就不可避免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逻辑关系为:①卖空贬值货币的投机活动可以避免→借入货币的利率和其他成本足够高;②货币当局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坚持到最后→投机者铩羽而归;③外汇储备不足→投机者“饱食远扬”;④汇率不能迅速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损害宏观经济稳定,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A项,由②③可得,推理正确。
B项,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前件不能得出否定后件,由④可知推理错误。
C项,与④等值,正确。
D项,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由①可知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106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4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95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00题
10、【判断推理】用水超标家庭指的是日均用水量超过所在地区70%家庭的水平的家庭。近五年来,甲地区的用水超标家庭数量明显逐年增加。
由此可以推知以下哪项陈述也必定属实?
①今年甲地区任何一个用水超标家庭的日均用水量都高于该地区的日均用水量。
②近五年来,甲地区的日用水总量逐年明显增加。
③近五年来,甲地区用水不超标的家庭数量明显逐年增加。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只有①和②
正确答案:C
解析:①,由题干不能得出该地区的日均用水量,无法推出。
②,由题干也不能得知甲地区的日用水总量,无法推出。
③,由题干可知用水超标的家庭占所在地区家庭数量的30%,而不超标的家庭占70%,因此,由“甲地区的用水超标家庭数量明显逐年增加”可以推出该地区家庭数量增加,则可以推出。正确的只有③。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