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一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杀死约35万只昆虫。亮如白昼的夜晚还会严重影响昆虫特别是成虫的生命周期。昆虫是自然界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小型动物、鸟类和蝙蝠以昆虫为主要食物,许多植物靠昆虫授粉,如果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必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过度的照明对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更是不言而喻。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昆虫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B:光照对动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
C:光污染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干扰
D:自然界各物种之间的关联密切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描述的是光污染对昆虫,进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明显是负面的。C项中的“干扰”一词的色彩与此对应贴切。其他三项均不能体现出光污染的负面影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2、【言语理解】二十一世纪诗坛尽管________,众声喧哗,但在重量级诗人的输送上逊色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十足才子气背后大手笔缺位,群星闪烁而无月,多元并举背面是欠缺规范,许多诗人理想________,有理论锐气,但创作上尚未提供与理论________的文本。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林林总总 高远 匹配
B:光怪陆离 高蹈 配合
C:多姿多彩 远大 搭配
D:泥沙俱下 崇高 契合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句意可知,所填词语应与“众声喧哗”意思相近,表达“很多”之意。“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其用于形容诗坛不恰当,排除B。“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其填入不符合语境,排除D。
再看第三空,所填词语应体现文本与理论的关系。“匹配”指(元器件等)配合。其填入符合语境。“搭配”指按一定要求安排分配。其填入不符合句意,排除C。
验证第二空,“高远”指高而深远,与“理想”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决定茶叶品质的主要是影响色泽的叶绿素,以及产生苦味影响口感的茶多酚、氨基酸和一些酯类物质。春天时,由于太阳光不甚强烈,所以新长出的茶树叶芽需要产生更多的叶绿素来进行光合作用,自然也就显得更绿一些。而作为发育枝条尖端的部位,“建设”细胞所需的氨基酸和酯类物质都会聚集于此,由于温度的影响,这时细胞的生长发育会比较缓慢,因而大量的提供鲜味口感的氨基酸都被积累了下来。当然,代谢不紧不慢地进行,也让茶多酚这些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在一个适合的水平上,所以这时的茶叶口感最好。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决定茶叶口感的主要因素
B:氨基酸在茶树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C:春天新茶叶品质好的原因
D:温度和气候对于茶叶口感的影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决定茶叶品质”的几种因素,然后具体说明这几种因素是怎样影响春天茶叶的口感的。因此文段主要说的是,春天新茶品质好的原因,C项表述正确。A项为文段部分内容,B、D两项为影响茶叶品质的一部分因素,概括不全面,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4、【言语理解】许多人很崇尚言论自由,以为言论自由就可以解决思想自由的问题。实际上,言论表达的自由并不必然走向思想自由。假如我们观察网络媒体上的有些表达,就会发现它存在着一种极端化的趋势,严谨的人不一定参与表达和讨论,同时网络媒体上有许多非理性的谩骂和恶意攻击等等。结果虽然言论自由了,但一个人的思想表达很容易遭到围攻。这不是思想自由,仅仅是言论自由而已。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思想自由并不等同于言论自由
B:言论自由不必然导致思想自由
C:思想自由的前提并非言论自由
D:言论自由将导致思想的极端化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一些人的错误认识——以为言论自由可以解决思想自由的问题。接着用“实际上”引出自己的观点——言论表达的自由并不必然走向思想自由。最后用网络媒体言论表达现象进行了论证。故文段强调的是言论自由不一定导致思想自由,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文段论述的是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之间的因果关系,无法A项的“等同”问题。C项的“前提”、D项的“极端化”均无法从文段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6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6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5、【言语理解】相对主义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哲学学说以拒斥确定性为其基本理论特色。表现在本体论上,它否认存在永恒的、超历史的“本体”;表现在认识论上,它否认存在绝对真理和可独立存在的“最终语汇”;表现在价值论上,它否认存在终极的、确定的价值原则。当代相对主义融合了后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对于历史上的相对主义有所发展,但从根本上说,其基本价值立场并无改变,它反对思维上的一元性、封闭性和独断性,否定同一性,强调“差异性”,要求理论思维从一元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独断走向宽容,从单调走向杂色。
下列关于这段话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相对主义的基本理论特色是拒斥确定性
B:在本体论意义上,相对主义否认终极的、确定价值原则
C:当代相对主义与历史上的相对主义的基本价值立场是一致的
D:当代相对主义和历史上的各种相对主义都否定“同一性”,强调“差异性”
正确答案:B
解析:在本体论意义上,相对主义否认存在永恒的、超历史的“本体”。B项理解错误,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我国一些城市在旧城改造中,少了些如履薄冰的文化敬畏,让优秀的历史文化________在了推土机的滚滚狼烟里;城市独特的传统文化即便被简单复制,也丢失了历史________的文化精髓。城市记忆变得________甚至消失殆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埋葬 沉淀 模模糊糊
B:葬送 积淀 不伦不类
C:丢失 累积 面目全非
D:消逝 沉积 遥不可及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丢失”指遗失;“消逝”多指随时间慢慢消失。二者均不符合旧城改造过程中推土机暴力破坏优秀历史文化的语境,排除C、D。
第二空不好判断,跳过。
第三空,与“模模糊糊”相比,“不伦不类”更能体现“简单复制传统文化,丢失历史文化精髓”的状态,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20题
7、【言语理解】①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________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②广西民歌唱的多是情歌酬和,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________来比赛机智才能。
③我在山间溪水中沐浴,在溪畔我盖了一间茅舍,溪水________催我入眠。
④不过,历史总有一面会被________,消失于黑暗中。
A:一霎间 譬喻 潺潺 抹去
B:刹间 比喻 汩汩 抹杀
C:霎时 譬喻 滔滔 抹去
D:瞬间 比喻 汩汩 抹杀
正确答案:A
解析:①句,四个词语均表示时间短,填入均无不妥,较难辨析。②句,“譬喻”“比喻”语义相近,填入均无不妥,较难辨析。③句,“滔滔”常用来形容江水,不能用于形容溪水,排除C。④句,“抹杀”与“历史”不搭配,排除B、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8、【言语理解】①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积累,再生建筑学也逐步成为了一门独立而完整的技术科学
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欧洲众多城市已经完成改造,向现代生活方式过渡
③在保持原有建筑基本架构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局部结构和装修,大幅改变建筑的使用功能,这就是“再生建筑”
④以阿姆斯特丹等港口为发端,欧洲各主要城市先后开始漫长的建筑再生运动
⑤它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当时西欧各国逐步完成工业革命对产业和城市的升级改造
⑥城市中传统的以居住为主的封闭社区和街区,开始让位于交流、娱乐、购物等现代商业的空间需求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①⑤③④②
B:④③⑤⑥①②
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⑤⑥④②①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围绕“再生建筑”展开,按照逻辑顺序,应该先引出这个概念,故③作为首句最恰当,由此可以快速得出答案为D。代入验证,文段先后介绍了“再生建筑”的定义、起源、发展,最后说明了“再生建筑学”应运而生,顺序合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
9、【言语理解】以梅宏团队为研究主力,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研发的“云端融合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改变了传统“白盒”互操作技术思路,提出颠覆式的数据互操作技术途径——“黑盒”思路,通过揭示信息系统内部基于云端融合特性的计算反射机理,发明了通过系统客户端外部监测与控制实现业务数据和功能高效互操作的整套技术及平台,突破了信息孤岛业务数据和功能与第三方系统高效互操作这一制约大数据价值链上下游的“卡脖子”技术,使信息孤岛开放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对上面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黑盒思路突破了信息孤岛业务数据和功能与第三方系统高效互操作这一制约大数据的整套技术和平台
B:梅宏团队利用高效互操作技术揭示了计算机反射机理
C:在白盒思路下,信息孤岛开放效率基本上没有什么提升
D:黑盒与白盒相比,优势在于其资源反射机理和高效互操作技术
正确答案:D
解析:由“‘黑盒’思路……突破了信息孤岛业务数据和功能与第三方系统高效互操作这一制约大数据价值链上下游的‘卡脖子’技术”可知,A项“突破……整套技术和平台”概括不准确,排除。由“通过揭示信息系统内部基于云端融合特性的计算反射机理,发明了……”可知,应是先揭示了计算反射机理,然后实现了高效互操作技术,B项错误,排除。C项“没有什么提升”在文段中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由“‘云端融合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改变了传统‘白盒’互操作技术思路,提出颠覆式的数据互操作技术途径——‘黑盒’思路”可知,D项正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10、【言语理解】桃子渐渐摘完了。但还有一只________巴在枝上不愿意下来。________在立秋那天它还没有丝毫动摇的意思。________,它在继续壮大,________长得如饭碗一般。________我们自己也有点眼馋了。是的,除了孩子以外,我们还没有尝过一只完整的果实——我们只吃过一些夜间自动落下来,在地上跌破了的桃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仍然 即使 而且 几乎 恐怕
B:始终 即使 而且 宛然 恐怕
C:始终 甚至 相反 几乎 连
D:仍然 甚至 相反 宛然 连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较难排除,可选择从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分析可知,句意为其他桃子摘完了,还有一只桃子留在树上。而且到了立秋那只桃子还是丝毫不动。此处上下文之间存在递进关系,“甚至”填入恰当,排除A、B。
第四空,句意为那只桃子长得很大,大得像饭碗一般。“宛然”即仿佛、很像。填入与后文“如”语义重复,排除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