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一场雨,一泓凉意,落叶画出的涟漪似心中的承诺,不能平复只有漂泊;那一次相遇,一个传说,远去的是岁月蹉跎,仍记得你说过,有爱,世界不再冷漠。
对上面这段话中“涟漪”的意思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行水上留下的波纹
B:内心深处的触动
C:抑制不住的联翩浮想
D:引起强烈的共鸣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是散文体裁。理解“涟漪”的意思时,既要知道其本义,也要知道其引申义。A项是“涟漪”的本义,B、D两项是其引申义,均理解正确。C项中的“联翩浮想”表述错误,“承诺”不是“想象”。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
2、【言语理解】①虚心接受批评的人,不为眼前的一时之气所累,他们有着常人所不及的目光和气度,在生活中往往显得________,拥有更高的威望。
②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言谈举止所传递出的信息如同密码一样纷乱,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用睿智的心智去破译,正所谓察言观色、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卓尔不群 见微知著
B:鹤立鸡群 鉴往知来
C:曲高和寡 见始知终
D:独占鳌头 见仁见智
正确答案:A
解析:①句,由“有着常人所不及的目光和气度”“拥有更高的威望”可知,应填入一个褒义词,“曲高和寡”“鹤立鸡群”的感情色彩明显与此不相符,由此可排除B、C。
②句,由“正所谓”可知,“察言观色、________”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见微知著”恰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1994年到1997年4年时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10%多一点,到2011年接近22%,如果考虑到土地出让和其他政府基金性收入,有专家估计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超过30%。而同期,企业或者是资本收入占比也大幅度提高。一个佐证是,2002年底,企业存款为64298.47亿元,低于当时的个人存款,而到2011年底,企业存款(央行新的统计科目为“单位存款”,口径相当)上升到423086.61亿元,增长了5.58倍,远超同期个人存款2.68倍的增幅。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
A:收入越来越向政府和资本倾斜
B:政府应适当降低税收
C: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较快
D:政府收入过高会成为企业的负担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之前的10%多一点上升到2011年的接近22%甚至更高。然后通过同期企业存款与个人存款增幅的数据对比,说明了企业或者是资本收入占比也大幅度提高。由此可知,文段主要强调的是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增长快。选项中与此相符的为A项。
B项属于过度推断,文段只说财政收入增长快,不能推出“应适当降低税收”。C项“经济增长的速度”从文段无法得出。D项也属于过度推断。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3题,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8题
4、【言语理解】人们在传承传统春节精神的同时,能够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受当代新鲜事物和不同地域文化,使得年货消费展现出许多新特征。各地不尽相同的年味儿背后,是传统文化在不同层面的________呈现。年货消费趋势的转变,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人们在新时代主动选择的结果,展现了老传统与新文化________的发展趋势,承载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全新阐释。春节传统民俗融入现代元素和地域特色,定将绽放出新的________色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多元性 浑然一体 地域化
B:差异性 水乳交融 时代化
C:创新性 难分难解 现代化
D:继承性 相得益彰 商业化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各地不尽相同的年味儿背后”可知,年味儿背后是传统文化在不同层面的不同呈现,空缺处所填词语应表达不同之意。“创新性”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继承性”指把前人的作风、文化、知识等继承下来。两词填入均不符合文意,排除C、D。
第二空,由“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人们在新时代主动选择的结果”可知,空缺处应表示老传统与新文化相互融合之意。“浑然一体”指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其侧重不可分割、难以分开之意,而文中强调的是融合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A。“水乳交融”指像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其填入符合文意。
验证第三空,“时代化”代入可与“融入现代元素和地域特色”相呼应。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饮食在中国文化传承中是较稳定的领域,国有盛衰,代有兴亡,用筷子吃饭数千年不变,与宴饮相关的某些礼仪程式也很少变化,盛行西周的乡饮酒礼,上可溯至三代遗风,下传至清道光年间,其敬老、尊长、议政的古风_________,连酒会程序——谋宾、迎宾、旅酬和送宾等礼仪也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脉相通 相差无几
B:一脉相承 大同小异
C:如出一辙 毫无二致
D:衣钵相传 半斤八两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饮食在中国文化传承中是较稳定的领域”“用筷子吃饭数千年不变,与宴饮相关的某些礼仪程式也很少变化”可知,敬老、尊长、议政的古风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延续、流传下来。“一脉相通”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侧重事物有关联而不是事物存在继承关系,与文意不符,排除A。“一脉相承”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填入与“上可溯至三代遗风,下传至清道光年间”相呼应。“如出一辙”比喻两种言论或事情非常相像,侧重相似而不是继承,且多含贬义色彩,不符合文意,排除C。“衣钵相传”指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空缺处所填词语修饰的是“古风”,而不是技术、学术,填入不符合文意,排除D。
验证第二空,“大同小异”指大体上相同,略有差异,与“用筷子吃饭数千年不变,与宴饮相关的某些礼仪程式也很少变化”相呼应,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6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8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7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
6、【言语理解】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根源性、灵魂性、包容性、忠诚性、原创性、可持续性特征。全面认识和把握这些特征,有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保护生态环境。在保护、传承、弘扬和创新黄河文化方面要谋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系统打造代表黄河六大特征的典型地标,以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以具体行动激励全社会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谱写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黄河文化具有可持续性的特征
C: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
D: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和创新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黄河文化的特征以及全面认识和把握这些特征的意义所在;然后具体介绍我们在保护、传承、弘扬和创新黄河文化方面应如何做,以及这样做的积极意义。故文段意在强调我们要保护、传承、弘扬和创新黄河文化,D项符合文意。
A项是首句引出话题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B项“可持续性”是黄河文化特征的其中一方面,不具有概括性,排除;C项对应文段尾句中的部分内容,无法全面概括文段主旨,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从广州南沙到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合作项目建设,到推进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加速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聚力打造深度合作发展平台的探索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履平地
B:如箭在弦
C:如愿以偿
D:如火如荼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前文所举的一系列例子可知,所填词语应形容打造深度合作发展平台的探索势头正盛。“如履平地”指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或某些事情十分轻易,顺利,轻而易举的。文段并未说明深度合作发展平台的探索是轻松的,排除A。“如箭在弦”指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情势危急。不符合句意,排除B。“如愿以偿”指愿望得以实现。文段指深度合作发展平台仍在探索中,并没有说明已建设完成,排除C。“如火如荼”形容气势旺盛、热烈或激烈。符合句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3题
8、【言语理解】伴随着消费市场的风云变幻,曾经被电商冲击得落花流水的实体商家大有“重整河山再出发”的意思。时至今日,网络开店的成本早已没有绝对优势,与之相伴的却是获取流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消费的欲望需要不断被刺激,而人们对电商的便捷、便宜、丰富已经司空见惯。在近年全新的经营理念中,实体店并不单纯局限于一个买卖空间,而是体验与关系的集合。毕竟人不可能永远活在虚拟世界中,依靠浏览美好的图片抚慰心灵,线下服务细致入微的感觉和带来的愉悦是电商无法满足和替代的。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体现全新理念的实体商业案例
B:不同消费渠道的统计数据变化
C:消费市场不断分化的发展趋势
D:线下购物不可替代的理论依据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围绕电商平台和实体商家展开论述。文段首先提出被电商打击的实体商家重新有了起色;然后说明网络开店已没有绝对优势;接着说明在全新的经营理念中,实体店并不单纯局限于一个买卖空间,而是体验与关系的集合,并解释其原因是线下细致入微的感觉和带来的愉悦是电商无法满足和替代的。文段尾句提到了线下店铺的优势,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文段接下来应围绕线下店铺展开论述。A项的“实体商业”与之相符,当选。D项在尾句已有提及,若出现在下文则显得重复,排除。B、C两项与尾句话题不对应,衔接过于突兀,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1题
9、【言语理解】司马迁心胸开阔,不带成见,是个严格的史学家,而不是儒教的提倡者,在议题上他采取 的态度。他极度崇敬孔子,但他不是个 的孔门信徒。他所描绘的孔子是个人,而不是个圣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客观 虔诚
B:开放 盲从
C:中立 狭隘
D:宽容 狂热
正确答案:C
解析:“心胸开阔,不带成见,是个严格的史学家”是指司马迁在写史时不偏不倚,忠于史实的态度,故第一空填“客观”或“中立”较合适,排除B、D。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前面说“他极度崇敬孔子”,后面如果说“他不是个虔诚的孔门信徒”,则前后文意矛盾,所以第二空不能填“虔诚”。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
下列不属于古阳关闻名遐迩原因的一项是:
A:古阳关是通往西域边防的重要关隘
B: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
C:古阳关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
D:
古阳关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
正确答案:C
解析:古阳关闻名遐迩的原因,在文段的最后一句话有体现。选项C是对阳关这一名称由来的解释,并不是其闻名遐迩的原因。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