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994

发布时间:2023-01-20 2:13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一次,电台请了一位商界奇才做嘉宾主持成功之道,他说:“还是出一道题考考你们吧,某地发现了一处金矿,于是人们一窝蜂地拥去开采。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路,如果是你,该如何是好?”有说绕道走的,也有说是游过去的,他却说:“为什么非得淘金,不可以买一条船营运吗?那样的情况下,你就是把渡客宰得精光,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因为前面有金矿啊!”
这段文字表明的道理不包括:

A:干他人不想干的,做他人不曾想的,这就是成功之道

B:困境在智者眼中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遇,只是我们不曾想起

C:正是这不经意的想法,会让你在不经意间解决了问题

D:培养多元思维,学会从多种角度认识事物,你才能成功

正确答案:C

解析:A、B、D三项的道理都可以从“商界奇才”的话中看得出,而C项中“不经意的想法”表述有误,题中并没有体现“不经意”这一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大数据时代,正是通过挖掘个人选择偏好、生活轨迹、金融信用等数据,把握社会整体的需要、供给和趋势,进而更好地造福社会。有了大数据,企业可以据此实现颠覆式创新,创造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政府部门可以据此提高治理效能,相关政策可以更好辨证施治。对于个人而言,大数据带来的是更方便、更精准、更有效率。可以说,_______________,正在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进步动力之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数据使得统计上显著的相关关系越来越多

B:大数据日益改变着人类日益普及的网络行为

C:大数据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持久有力的竞争优势

D:大数据将信息从知识的载体进化为智慧的源泉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阐述了大数据可以更好地造福社会,然后从企业、政府、个人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最后由“可以说”进行总结,强调了大数据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进步动力之一”。D项的“智慧的源泉”与“最重要的进步动力之一”构成呼应,填入句中衔接恰当。
A项指出大数据使关系越来越多,B项指出大数据改变了人类的网络行为,二者文段均无法与“社会进步”构成因果关系,排除。C项的“竞争优势”主要针对企业而言,未体现大数据对政府、个人的影响,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44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1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6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1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3题

3、【言语理解】

临床医学教授格林斯潘认为,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完全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同理心关系,只有当父母能够持续、连贯、准确地读懂幼儿的情绪状态并做出有效回应时,孩子才能学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回应。这种同理心的联系,拓展了孩子的心智,帮助他走进身边的情感与社交世界,给予他温暖和喜悦,而这正是培养信任所需要的。这种联系也带给孩子以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对他人产生影响,相信自己的意向也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得到他人的积极回应。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父母的情绪回应对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至关重要

B:

同理心是儿童获得智力与情感发展的坚实基础

C:

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离不开与父母的积极互动

D:

准确地识别儿童的情绪状态是父母的核心任务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医学教授格林斯潘的观点,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完全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同理心关系,接着以“只有……才……”具体解释了这种同理心联系体现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中;最后两句具体介绍了这种同理心联系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积极作用。由此可知,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为观点句,C项是对首句的同义转述。

A项,文段论述的是父母与孩子的同理心体现在他们的互动中,该项仅强调父母的情绪回应,未体现孩子对父母的情绪回应,且文段说的是“父母能够持续……做出有效回应”,“父母的情绪回应”不恰当,排除。

B项概念变化,将“父母与孩子的同理心关系”偷换为“同理心”,且“是……坚实基础”无中生有,排除。

D项的“核心任务”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5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9题

4、【言语理解】我们绝大多数人既不是有大笔财产可继承的“富二代”,也不是中了千万大奖的幸运儿,所以还是要咬紧牙关,去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毕竟我们有父母需要赡养,有柴米油盐需要开支。但我们并非没有希望,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努力,能够得到职位的升迁,能够获得更丰厚的收入,然后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他们没有甘于啃老,没有不劳而获,只是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来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这种普通的劳动者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推动整个社会往前发展的力量,是撑起我们这个时代更加美好的基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是非凡的普通人,都在努力生活着

B:为小小的希望努力,是踏实而幸福的

C:一个努力生活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D:每个人,都有一颗坚强而勇敢的心

正确答案:C

解析:横线前论述的是“我们”,横线后以“他们”开头,因此横线部分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引出“他们”这一指代对象。分析后文可知,此处的“他们”指的应是努力生活的普通劳动者,且“是推动……的力量,是撑起……的基石”肯定了这些普通劳动者的价值。分析可知,C项的“一个努力生活的人,是值得尊敬的”填入衔接恰当。
A项以“我们”开头,衔接后文的“他们”显得突兀,排除。B项只体现出了“努力的积极意义”,概括片面,排除。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坚强而勇敢的心”在文中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5、【言语理解】“唯意志论”者固然________,只追求利益的人生同样苍白无力,“喻于利”不是开启幸福的万能之钥,“喻于义”才能推开梦想的必然之门。构筑精神的高地,________理想的底色,才有灵魂的原野郁郁葱葱,文明的河流碧波荡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举步维艰 留存

B:踌躇满志 保留

C:进退维谷 铺陈

D:瞻前顾后 增补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同样”可知,横线处应填入一个与“苍白无力”语义相近的成语。“举步维艰”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非常不容易;“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进退维谷”指进退两难;“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举步维艰”与“苍白无力”意思最接近,填入符合“唯意志论”者人生不容易、苍白无力的语境。因此排除B、C、D。第二空,“留存”指保存,填入也符合题干强调不要丢掉理想的语境。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3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8题

6、【言语理解】个人认为,电动汽车的部件品种应该由企业选择,市场来当裁判员。电池、电机、电控等部件的品种都很多,都应该由企业根据总体设计和市场进行选择,没有必要由标准来越俎代庖。欧、美、日法规当中低速电动车标准里面都没有限定电池,未排斥铅酸电池,而装有铅酸电池的中国品牌低速电动车畅销国外。因此,中国的低速电动车标准不应该限制铅酸电池。
文中“越俎代庖”的“庖”指的是:

A:装有铅酸电池的中国品牌低速电动车畅销国外的事实

B:欧、美、日法规里的中低速电动车标准

C:市场以及企业的总体设计

D:国内对低速电动车的限定

正确答案:C

解析:“越俎代庖”中的“越”意为跨过,“俎”指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指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根据就近原则,重点关注“越俎代庖”前后文内容,前文是说电动汽车的部件品种应该由企业根据总体设计和市场进行选择,而没有必要由政府制定的电动车标准来确定,故此处的“庖”指的应是“市场以及企业的总体设计”,C项符合。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7、【言语理解】快递包装标准滞后、回收循环难度大、环保意识不足,是阻碍快递包装绿色化的三大瓶颈。要打破这些瓶颈,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必须解决现行标准多为推荐性指标、约束力不强、执行有难度等问题,出台国家级的强制性标准;要解决对快递件的“五花大绑”、过度包装问题,首先得解决野蛮装卸、分拣问题;要提高包装物料的循环利用率,很重要的一环是,对消费者而言,可再利用的包装物如纸箱、塑料等垃圾,要有地方处理。
最适合做以上文字标题的一项是:

A:快递包装绿色化任重道远

B:打好组合拳助力快递绿色包装

C:实现快递包装绿色化还有三大瓶颈

D:快递包装绿色化需要社会综合治理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快递包装绿色化有三大瓶颈;接着说明要打破这些瓶颈,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后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些需要做的工作进行了列举。由“比如”后列举的内容可知,无论是出台国家级的强制性标准,还是解决野蛮装卸、分拣问题,亦或是提高包装物料的循环利用率,都非短期内能够实现。A项的“任重道远”恰当地概括了快递包装绿色化目前面临的困境,作为标题恰当。
B项标题通常用于出台了多项助力快递绿色包装举措的语境,C项标题通常用于对“三大瓶颈”展开论述的语境,二者作为文段标题均不契合,排除;D项的“社会综合治理”文段未涉及,且“包装标准”“环保意识”问题也非“社会综合治理”能够解决,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8、【言语理解】在养老举措、制度设计等各方面________更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同理心,是一座城市、一个社会对待老年人应有的温情与敬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灌注

B:灌溉

C:灌输

D:灌制

正确答案:A

解析:“灌溉”指把水输送到田地里,如灌溉农田;“灌制”指用录音设备录制,如灌制唱片。二者均不能与“同理心”搭配,排除B、D。“灌注”侧重“注”,即注入;“灌输”侧重“输”,即传送。文段是说要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同理心融入、渗透进养老举措、制度设计中,“灌注”填入更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单考区)第3题

9、【言语理解】在大自然面前,万物没有优劣之分。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进化论,把人类放在了一个很普通的位置上。然而,一直有很多人不愿接受这种观点,而是先入为主地将达尔文的进化论曲解为进步论并加以传播。根据进化论,我们很难预测出一个物种的进化趋势,因为进化的机制包含两个因素——环境和物种自身。我们无法预测环境的变化,物种自身怎样遗传和变异,我们也难以完全把握。进化论很大程度上只能给予解释,而非精确的预测,所以依据进化论去给出物种的进化趋势是没有道理的。尽管进化论难以刻画物种进化的细节,但还是帮助人们对生命有了深刻的理解。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进化论和进步论的根本区别

B:反进化论的观点缺乏事实根据

C:进化论很难预测物种的进化趋势

D:应科学认识进化论的含义和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了“进化论”把人类放在了一个很普通的位置上,但有很多人曲解了其含义并加以传播。然后指出“进化论”可以帮助人们深刻理解生命,但难以刻画物种进化的细节。综合这两层意思可知,D项概括最为恰当。文段虽提及“进步论”,但并未将其与“进化论”对比,A项无中生有。B项在文段中亦未提及,C项非文段重点所在。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10、【言语理解】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货币之一。它________,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________的影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史久远 重大

B:历史悠久 深刻

C:亘古长青 久远

D:源远流长 深远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这里主要说的是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货币之一,“亘古长青”侧重经久不衰,不合文意,排除C。
第二空,这里主要说明的是中国古代货币对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发展的重要作用与长远影响,用“深刻”修饰不恰当,排除B。“深远”比“重大”更能体现中国古代货币在时间、空间上的影响力。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