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992

发布时间:2023-01-19 13:12     浏览量:25

1、【判断推理】岩石:宝石

A:农民:民工

B:河水:泉水

C:耕地:山地

D:果汁:饮料

正确答案:A

解析:宝石是一类美丽而贵重的岩石,为种属关系。
A项,民工是在外务工的农民,为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相同。
B项,河水和泉水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耕地和山地是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果汁是一种饮料,为种属关系,但前后顺序颠倒,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2、【判断推理】精致:粗糙

A:黑色:白色

B:富裕:贫穷

C:清晨:傍晚

D:旺盛:衰老

正确答案:B

解析:精致的反义词是粗糙,且精和致、粗和糙含义相近。
A项,黑色和白色是相对反义词,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富裕的反义词是贫穷,且富和裕、贫和穷含义相近,与题干关系相同。
C项,清晨和傍晚是一天中不同的时刻,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旺盛和衰老不是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3、【判断推理】

许多人在拍照时喜欢摆出“剪刀手”动作。对此,有人认为,如果手离镜头足够近,相机分辨率足够高,拍出的照片一旦上网,黑客就能通过照片放大技术和人工智能增强技术,将照片中的人物指纹信息还原出来。这会让指纹认证及个人身份信息无密可保。因此,拍照时摆出“剪刀手”动作存在安全风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A:

目前智能手机虽在高速发展,但是分辨率还不足以拍出清晰的指纹

B:

即使是高清网传照片,通过它还原指纹信息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

C:

实验证明,网络照片受自身清晰度影响不满足识别指纹信息的条件

D:

从电子照片中提取到用户指纹信息的相关报道,实为愚人节新闻

正确答案:C

解析:

题干论据:如果手离镜头足够近,相机分辨率足够高,拍出的照片一旦上网,黑客就能通过照片放大技术和人工智能增强技术,将照片中的人物指纹信息还原出来,导致指纹认证和个人身份信息的秘密泄露。题干结论:拍照时摆出“剪刀手”动作存在安全风险。

A项,指出目前的智能手机的分辨率还不足以拍出清晰的指纹,但并不清楚黑客能否根据这些照片还原指纹信息,且不只有智能手机可以拍照,不能质疑题干结论。

B项,指出通过高清网传照片还原指纹信息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但这并不代表无法通过照片还原指纹信息,不能质疑题干结论。

C项,指出网络照片受自身清晰度影响,不满足识别指纹信息的条件,说明网络照片中的指纹信息不会导致指纹认证和个人身份信息的秘密泄露,因此拍照时摆出“剪刀手”动作不存在安全风险,质疑了题干结论。

D项,指出相关报道是愚人节新闻,说明该报道可能是虚假新闻,但并不确定拍照时摆出“剪刀手”动作是否存在安全风险,不能质疑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7题

4、【判断推理】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
下列哪一项属于产业结构的要素?

A:需求结构、资源供给结构、科学技术

B:技术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链

C:主导产业、生产率、物质产品

D:生产要素、产业划分、科技投入

正确答案:B

解析:产业结构是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的构成。
A项,科学技术并不涉及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的构成,不属于产业结构的要素。
B项,技术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链均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构成有关,属于产业结构的要素。
C项,生产率、物质产品并不涉及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的构成,不属于产业结构的要素。
D项,科技投入并不涉及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的构成,不属于产业结构的要素。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

5、【判断推理】构形歧义是指由于语句和语法结构不确定导致所反映的命题含义不确定,可以解释成不同的命题,从而形成构形歧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构形歧义的是:

A:他看着妈妈吃饭

B:1、9为奇数,所以,1+9是奇数

C:奇迹不会发生

D:强权即公理

正确答案:A

解析:构形歧义定义的关键信息:语法结构不确定导致含义不确定。
A项,根据不同的语法结构可以有两种理解:①他一边吃饭一边看着妈妈;②他的妈妈在吃饭,他在一旁看着。因此该项属于构形歧义。
B、C、D三项,句子的含义都是确定的,并没有歧义,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1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21题

6、【判断推理】继续教育是指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以更新、补充、拓宽专业知识和培养、提高业务能力为目的的非学历教育。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属于继续教育的是:

A:教育主管部门每年暑期培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课教师

B:许多专科起点的教师通过函授教育或自学考试取得了本科文凭

C:某大学要求已获得讲师职称的教师攻读高一级学位

D:劳动局给下岗职工进行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正确答案:A

解析:继续教育的定义要点:①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②以更新、补充、拓宽专业知识和培养、提高业务能力为目的;③非学历教育。
A项,培训教师,符合继续教育的全部定义要点,属于继续教育。
B项,取得本科文凭,不符合要点③,不属于继续教育。
C项,攻读高一级学位,也不符合要点③,不属于继续教育。
D项,给下岗职工进行职业培训,不符合要点①②,不属于继续教育。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

7、【判断推理】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以此引起生物体性状可遗传的修饰。
下列不属于转基因技术的是:

A:把青椒种子送上太空,使其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发生基因突变来培育“彩色青椒”

B:将外源抗菌基因导入小麦,防治小麦赤霉病、纹枯病、根腐病等真菌性病害

C:用反转录病毒作为载体,把腺苷脱基因转染至一名患ADA缺陷症女孩的淋巴细胞,使这个患者先天缺损的免疫系统趋于正常

D:运用反转录病毒为载体携带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动物,相继培育出快速生长的转基因猪、羊、鸡、兔和牛等

正确答案:A

解析:转基因技术的定义要点:将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
A项,改变环境导致基因突变,并未将基因导入生物体内,不符合定义要点。
B、C、D三项,均属于转基因技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2题

8、【判断推理】培养设计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很重要的,因此学校应该为设计系学生开设中西方艺术史课程。
下列选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的是:

A:修习过中西方艺术史课程的学生与未修习该课程的学生在审美情趣上无显著差异

B:有没有审美情趣对于学生能否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关系不大

C: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努力程度与设计出的作品的精美程度成正比

D:并不是所有学习过中西方艺术史课程的学生均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推理是:为了培养审美情趣而应该开设中西方艺术史课程。
A项,说明修不修习中西方艺术史课程对审美情趣没有显著影响,即开设课程是没有意义的,反驳了题干观点。
B项能否设计出优秀的作品、C项努力程度和作品的精美程度、D项杰出的设计师题干都未涉及,属于无关项,不能削弱。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将某项资源固定于某项用途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所能产生的收益。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机会成本的是:

A:王某购买了6万元国债券,如买企业债券一年可收入6000元

B:

李某将自有闲置住房改建为商店,一年损失房租收入5万元

C:

张某年工资3万元,后辞职在家种植花卉出售

D:

赵某考察某项目可否投资,花费4万元,后放弃投资

正确答案:D

解析:机会成本的定义要点是: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所能产生的收益。D项放弃了投资,并不是放弃其他的收益,不符合该要点;A项放弃了企业债券,B项放弃了房租收入,C项放弃工资,都属于放弃了其他收益,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化归思想是指当问题难以直接解决时,根据问题的性质、条件和关系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变换方法而对问题进行转换,最终把它化为容易的、较简单的或已经解决的问题的思想。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运用了化归思想的是:

A:人类发明了用钨丝做灯丝的电灯泡,取代了以往的碳丝电灯,从而使电灯的亮度明显提高

B:在掌握了扇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后,用图形分割的方法求出弓形的面积

C:张教授用新的实验方法取代以往的实验方法,从而攻克了一道技术上的难题

D:法学研究者将法学方法加以理论化,从而上升为法学方法论

正确答案:B

解析:化归思想定义的关键信息:采取适当的变换方法,将难以直接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容易的问题。
A项,用钨丝做灯丝取代以往的碳丝,并没有将问题转化,不符合定义。
B项,将求解弓形面积的问题转化为求解三角形和扇形面积的问题,即将难以直接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容易的、较简单的或已经解决的问题,符合定义。
C项,用新的实验方法取代以往的实验方法,并没有将问题转化,不符合定义。
D项,将法学方法加以理论化,上升为法学方法论,并没有将问题转化,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