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878

发布时间:2022-12-27 9:32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以“克己”为出发点的传统中国道德体系,在当代中国对于开拓公共性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是因为传统差序格局的私人关系文化在中国根深蒂固,因而其依然是当代中国个人道德尤其是官德建设的重要要求。但是,依据费孝通的观点,以“克己”为出发点的传统儒家道德体系,是差序格局中的私人道德,并没有超越亲疏厚薄的差序特性,缺乏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公共道德要素。而要突破传统差序格局私人关系文化对于公共性开拓的束缚,最重要的还在于发展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公共道德要素。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以“克己”为出发点的传统中国道德体系:

A:以传统的差序格局为形成基础

B:是当前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C:没有超越亲疏厚薄的差序特性

D:对于开拓公共性存在局限性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肯定了以“克己”为出发点的传统中国道德体系在当代中国对于开拓公共性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然后以“但是”转折,强调以“克己”为出发点的传统儒家道德体系是私人道德,缺乏公共道德要素,对于公共性开拓存在束缚。D项强调开拓公共性存在局限性,与文意相符。
A、B两项是“但是”之前论述的内容,非文段强调的重点,排除。C项是“局限性”的一个方面,不全面,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2、【言语理解】当前,人们往往简单地将“积极老龄化”理解为“老有所为”,但其真正含义远超过后者。通常,我国“老有所为”的主体主要是老干部、老专业科技人才、老知识分子等,但他们只是老年人中的一部分。“积极老龄化”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群体的,不仅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要“积极老龄化”,普通老人也要“积极老龄化”。“老有所为”着重强调老人“参与”的一面,“积极老龄化”还强调“健康”和“保障”以及三者之间有机统一和结合,参与社会仅是“积极老龄化”的一个方面。
这段文字意在阐明:

A:“积极老龄化”比“老有所为”内涵更丰富

B:“老有所为”和“积极老龄化”的主体不同

C:“老有所为”比“积极老龄化”更重视参与

D:“积极老龄化”概念长期被误读的根本原因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为总分式结构。首句提出观点——“积极老龄化”的真正含义远超过“老有所为”;其后从“积极老龄化”面向的老年人群体和包含的内容两方面具体论证了这一观点。A项是对文段主旨的正确表述。B项只涉及一个方面。C项,文段说参与仅是“积极老龄化”的一个方面,由此并不能推出“老有所为”比“积极老龄化”更重视参与。D项“根本原因”文段未涉及。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0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9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2题

3、【言语理解】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商家跟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________地讲,就是“买的不如卖的精”。但有了互联网,消费者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于是变得越来越精明,越来越具有________。如果你的产品或服务做得好,好得超出他们的预期,即使一分钱广告不投,消费者也愿意在网上分享,________为你树口碑。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简单 知情权 主动

B:通俗 话语权 免费

C:确切 主动权 自愿

D:坦白 选择权 义务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买的不如卖的精”是对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商家与消费者关系的浅显易懂的总结,表述口语化,且比较泛泛,“简单”“通俗”符合这一特点。“确切”指准确,恰当;“坦白”指语言直率,如实地说出。均未体现直白表述之意,排除C、D。
第二空,句中说的是消费者掌握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精明导致的结果,即消费者在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强势。“知情权”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话语权”指人们依法所享有的提出个人见解的权利,也指控制、影响舆论走向的支配力量。“知情权”填入无法表达“越来越精明”的结果,排除A。
验证B项第三空,对应“一分钱广告不投”,“免费”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3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3题

4、【言语理解】当代中国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前进路上的艰与险在增多。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敢于担当,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然而,有的人叹“官不聊生”而“为官不为”,有的人不敢担当、畏首畏尾、推三阻四,有的人习惯懒散占着位置不干事,有的人偷奸耍滑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专题教育就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路径,以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为观照,促进各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继续焕发“蛮拼精神”。 
下列选项中,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是到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党员干部越要奋发图强,敢作敢为

B:针对我们党员干部中有人“为官不为”等现象,我们开展专题教育时,还可以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路径

C:“蛮拼精神”可以理解为“奋发有为、敢于担当,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D:“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所面临的困难

正确答案:B

解析:

由文段前两句“当代中国正处于……关键阶段,……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敢于担当”可知,A项理解正确。
由“有的人叹“官不聊生”而“为官不为”,……专题教育就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路径”可知,针对“为官不为”等现象,专题教育只能以问题为导向,而B项中“还可以以问题为导向”说的是专题教育除了以问题为导向,还有别的形式的导向,理解有误。
文段第二句提到“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敢于担当,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尾句提到“促进各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继续焕发‘蛮拼精神’”,根据前后的衔接和关联,这里的“蛮拼精神”即为“奋发有为……”,C项理解正确。
由文段首句可知,D项理解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

5、【言语理解】①这些钟虽然用途迥异,但形制没有明显差别,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后,一直沿用至近代,学术界将这一新的古钟类型泛称为“梵钟”
②这种新的古钟类型包括佛寺宫观使用的“佛道用钟”,还包括城市钟楼报时的“更钟”,以及朝堂禁宫安置的“朝钟”等
③梵钟的名称虽有“梵”字,但并不是随佛教传入中国,而是由古印度的一种敲击的木板与中国的古钟文化结合而成
④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先秦乐钟的古钟类型
⑤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播与道教的兴起,圆筒形梵钟开始广泛出现
⑥自此,中国古钟的形制、声韵等都因其应用范围的拓展和使用功能的变化而发生了相应变化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⑤⑥④②①

B:⑤③⑥④②①

C:⑤④⑥②①③

D:④①③⑥⑤②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选项,首句在③、④、⑤之间选择,④出现指代词“这”,不能做首句,排除D。③直接介绍梵钟的来源,⑤引出梵钟这一话题,介绍梵钟出现的背景,相比之下,⑤更适合放在首句,排除A。
B、C两项中,④的前一句分别为⑥、⑤,④中的“这”指代的应是一种新型古钟类型,⑥指出我国古钟的形制、声韵等发生的变化,与④的内容不相关,两句衔接不当,排除B。⑤中的“圆筒形梵钟”与④中的新钟型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6题

6、【言语理解】为什么要提初等教育?正是多亏了这些学校,美国的早期技工才普遍能读会写,并精通算术,掌握一定的几何和三角知识,这种情况在新英格兰和大西洋中部各州尤为常见。
目光敏锐的外国观察家认为美国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得益于这种教育。正如1853年访美的一个英国访问团成员所报道的那样,“由于有了学校彻底训练过的头脑,美国孩子迅速地成为技术熟练的工人。”
文章暗示早期美国技工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A:从他们的数学知识中获益匪浅

B:显示了他们有严格的学校管理方式

C:产生于享有特权的家庭训练

D:基本上归因于技术的发展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文段可知,美国技工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得益于初等教育。初等教育的内容在第一段已经提及,包括“能读会写,并精通算术,掌握一定的几何和三角知识”,选项中与此有关的只有A。
B项的“严格的学校管理方式”在文段中没有提及,“学校彻底训练过的头脑”强调的是学校对知识的传授,并非管理。C、D两项在文段中并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

7、【言语理解】体育竞技掺入越来越多的经济利益,会驱使一些人走向极端。虽然目前运动员的自然能力仍占主导,但是如果有一天科技手段足以超越自然赋予的力量,运动员在日常不需要严格训练,而是通过仪器、手术来增强体质,这与驾驶着摩托车去参加百米竞赛是否还有本质区别?这不仅是抛给体育界的问题,也将成为科学的两难。
“这不仅是抛给体育界的问题”中的“这”指的是:

A:通过仪器、手术来增强体质

B:科技手段的作用超过运动员的自然能力

C:让运动员的自然能力占据主导地位

D:体育竞技在经济利益驱使下走向极端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这”指的是前句的运动员借助科技手段超越自然赋予的力量获得成绩的这一情况,B项理解正确。
A项,文段说的是通过仪器或手术增强“运动员”的体质,而A项泛指所有人的体质,排除。C项与文意相悖,可直接排除。D项不能成为“科学的两难”,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0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0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0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0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0题

8、【言语理解】有一次,苏格拉底蹚水过河,脚一滑,落水了。他拼命挣扎,大喊救命,不远处有个钓鱼者不但不救他,反而转身就走。最后是他的学生救了他。后来那个钓鱼者趟水过河,也落水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正巧在河边散步,便用竹竿把他救了上来。当学生们知道救上来的就是那个钓鱼者时,都后悔了,但苏格拉底却说:“不对,我们应该救他,这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莫以善小而不为

B: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C:做人原则应一以贯之

D:普度众生是哲学家的使命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讲了苏格拉底并没有因为钓鱼者在自己落水时见死不救而怀恨在心,而是在钓鱼者落水时主动出手相救的故事。由文段最后一句话可知,苏格拉底教育学生们不要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了自己的做人原则。B、D两项在文段中并未体现,A项也非文段意在表达的重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6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6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6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

9、【言语理解】据报道,针对不少冬奥会运动员带伤参赛的情况,德国奥委会总干事米夏埃尔·费斯佩尔对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提出质疑。他认为“应该放弃‘更快、更高、更强’的原则,回归到体育最基本的理念——安全第一”。他呼吁各体育联合会根据顶级运动员和相对缺乏体育经验的运动员的不同需要,重新制定相应的规则和设施标准。
这段话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

A:运动员带伤参加冬奥会违背奥林匹克精神

B:“更快、更高、更强”这一口号不适用于冬奥运

C:各体育联合会应该制定规则和设施标准以确保安全

D:奥运会应该回归安全第一的基本理念

正确答案:D

解析:针对冬奥会运动员带伤参赛的情况,德国奥委会总干事米夏埃尔·费斯佩尔对奥运会口号产生质疑,并提出了奥运会应该回归“安全第一”的理念。A项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B项非文段重点,且“不适用于”表述过于绝对。C项与原文“重新制定”的说法矛盾,重新制定说明目前已存在相应的规则和设施标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题

10、【言语理解】信息科学和医学的结合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远程医疗将得到普及,智能机器人用于诊断和治疗已初见端倪,生物信息学不仅将用于大量生物医学数据的处理、分析与储存,而且将直接用于医疗技术中。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远程医疗将得到普及

B:利用生物学对医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储存

C:智能机器人用于诊断和治疗已初见端倪

D:生物信息学将直接用于医疗技术中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远程医疗将得到普及”可得出。
B项,由文段可知,对医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储存的是“生物信息学”,而非“生物学”。
C项,由“远程医疗将得到普及,智能机器人用于诊断和治疗已初见端倪”可得出。
D项,由“生物信息学不仅将用于大量生物医学数据的处理、分析与储存,而且将直接用于医疗技术中”可得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