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015

发布时间:2023-01-23 17:33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要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不断从人民群众及其参与的各项实践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当前,密切联系群众最直接的要求就是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走近群众,扑下身子搞好调研,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群众关注的烦心事、紧要事和身边事等细微之处入手,及时发现问题、精准研判问题、有效解决问题。
下列句子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B: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C: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正确答案:D

解析:横线设在文段中间,所填句子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前指出要扎根于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横线后具体阐述党员干部如何扎根于人民群众中,即 “如何做”的问题,强调要走近群众,真正了解群众所想,解决群众的问题。故所填句子也应说明为政者须密切联系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
A项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指天地虽然广袤无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强调百姓的重要性,与句意无关,排除。
B项,“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指但凡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强调富民,与句意无关,排除。
C项,“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指得到百姓的心就能治理好国家,得不到百姓的心就治理不好国家,强调得民心的重要性,与句意无关,排除。
D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指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强调的是为政者要把握人民群众意愿,填入能够承上启下,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题,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乡镇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题

2、【言语理解】下面句子中,语法结构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李老师戴上老花镜看报

B:老张赶驴子到河边饮水

C:小王骑车到医院看叔叔

D:赵师傅找尺子量玻璃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A项李老师分别是“戴上老花镜”和“看报”两个动作的主语,C项“骑车到医院”“看叔叔”的动作发出者都是小王,D项“找尺子”和“量玻璃”的主语都是赵师傅,A、C、D三项都是连动句。B项中,“驴子”既是“赶”的宾语,又是“饮水”的主语,为兼语句。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3、【言语理解】通常情况下,一个行业的发展总有几个特征性节点。当一项新技术诞生后,会有一个密集的产品发布期,在此期间会经历快速的技术和产品迭代,价格变动也快。就数码领域而言,很多产品的停产或者迭代大都与用户的消费习惯和追求新事物的欲望有关。比如,随着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越发成熟且像素越来越高之后,整个数码相机行业开始转型,走专业化的高端路线。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影响技术和产品迭代的因素

B:科技产品的迭代周期的独特性

C: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更为频繁

D:消费市场对产品研发策略影响显著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技术和产品迭代的话题,然后以“数码领域”为例,阐述了用户的消费习惯和追求新事物的欲望(消费市场)对产品停产或迭代(产品研发策略)的影响,D项为文段的概括总结。
文段只提到了消费市场对技术和产品迭代的影响,并未罗列影响技术和产品迭代的诸多因素,A项不恰当,排除;文段并未将科技产品与其他产品进行比较来突出独特性,排除B;C项的“数码产品”只是文段举的例子,且更新换代频繁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4、【言语理解】电子产品变得简单,才会有更多的人去使用,如果总是高屋建瓴地去谈市场战略,却忽略了产品上用户体验的细节,那这些战略最终会变成空中楼阁。但是,如果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在产品的改进上符合了用户本能的需要,那么这种改善如果持续下去,如果能放大,它就能变成一种巨大的颠覆力量。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电子产品需制定脚踏实地的营销策略

B:电子产品的设计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

C: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决定了电子产品的市场前景

D:用户对电子产品个性化需求推动了产品的更新换代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电子产品不能忽略用户体验的细节,接着以“但是”转折,进一步指出,如果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改进产品使之符合用户需要,并持续改善下去,最后有可能变成一种巨大的颠覆力量。这也就是说电子产品的设计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才能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应。A项“脚踏实地的营销策略”、D项“个性化需求”文段未涉及,排除。C项“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决定了电子产品的市场前景”偷换了概念,文段是说“电子产品变得简单,……符合用户本能的需求”,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4题

5、【言语理解】近年来,二维码在中国大行其道。车票机票、电视屏幕、报纸题头、商品标签、广告图片……到处都有它的身影。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是条形码的升级。它诞生于日本,是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图形,把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所有信息就会显示出来。
根据这段文字,要定义“二维码”必不可少的要素有:
①二维条码 ②诞生于日本 ③黑白相间 ④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 ⑤“编码”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正确答案:D

解析:“二维条码”是二维码的别称,不是其要素,①不符合,排除A、B。“诞生于日本”只是诞生背景,也不是定义要点。②不符合,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6题

6、【言语理解】不论动机多么伟大,不论出于多么善良的心地,想要改变一个人,哪怕只是改变一个孩子,都是徒然的,如果他并不能理解这种改变。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A:人是很难改变的,无论他怎样努力

B:没有善良的动机就不能使人改变

C:孩子和成人一样不容易改变

D:只有当人自己理解改变时他才会改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中最后强调如果他并不能理解这种改变,那么哪怕只是改变一个孩子,都是徒然的。反过来,也就是他能理解这种改变时才会改变。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27.空中的微粒能分散照射进来的阳光,这就是为何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原因。而日落表现为微红色,这是因为太阳光线穿越了更长距离的大气路程,因而只有波长更长的红光可以到我们的跟前。这些细微的火山灰被火山喷射到了大气的同温层,之后随风向全球各地扩散。由火山喷射出来的二氧化硫能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形成硫酸盐浮质。这种独特的硫酸盐浮质可以通过对阳光设置更多的穿透障碍来增强这种效果,从而使日落显得格外的红。
以上文字主要说明的问题是:

A:空中的微粒能分散照射进来的阳光,使得晴朗的天空呈现蓝色

B:火山喷射出来的二氧化硫能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形成硫酸盐浮质

C:只有太阳光线中波长更长的红光可以穿越更长距离到达我们的跟前

D:由于火山爆发喷射物形成的独特硫酸盐浮质致使日落显得格外的红

正确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硫酸盐浮质通过对阳光设置更多的穿透障碍使日落显得格外红。第一句解释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原因,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内容。第二句到最后一句都是在说明火山喷发后日落格外红的原因。A项不是作者主要说明的问题,B、C项只是作者想说明问题中的一个方面,D项符合题意。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信用卡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花钱方式。当我们用现金买东西时,购买行为就涉及到实际的损失——我们的钱包变空了。然而,信用卡却把交易行为________化了,这样我们实际上就不容易感觉到花钱的消极面了。脑成像实验表明,刷卡真的会降低脑岛的活动水平,而脑岛是与消极情绪有关的脑区。信用卡的实质就是________我们,让我们感觉不到付账的痛苦。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合理 麻痹

B:抽象 麻醉

C:简单 迷惑

D:概念 蒙蔽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然而”可知,前后两个句子呈对比关系,信用卡消费将现金消费的实际的具体的损失转化为用户体会不到的虚拟消费,“抽象”正体现了这一点,与“实际”构成反义对应关系,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将B项代入第二空验证,文段尾句指出了信用卡消费的实质——“让我们感受不到付账的痛苦”,“麻醉”比喻用某种手段使人精神麻木或认识模糊、意志消沉,也契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9、【言语理解】很多人认为,艺术创作是对自然或社会的观察与模仿,但在某些艺术史家看来,艺术家的创作其实是对传统与风格的修改和调整,是不断制作与匹配“图式”的过程。无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对古希腊罗马精神的再现,还是中国宋元文人画对老庄哲学的追随,都是如此。艺术家在准备好想要处理的题材之前,脑海里必然存在某些已知的图式,这些图式是过去艺术家们的成果;艺术家在画布或画纸上开始描绘时,就像置身在一个“镜子厅”或“回音廊”,旧的图式被不断唤起,题材的意义在特定的视觉秩序中,以新的图式再次展现。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艺术创新是无中生有的过程

B:艺术作品间的相似缘于模仿借鉴

C:艺术创作离不开已有的传统

D:古典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以一个转折句引出观点——在某些艺术史家看来,艺术家的创作其实是对传统与风格的修改和调整,是不断制作与匹配“图式”的过程;接着指出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是如此;然后对这种“制作与匹配‘图式’的过程”进行了具体描写。分析可知,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即观点句,正确答案应与首句表述的内容相符。C项的“离不开已有的传统”表述正确。
A项的“是无中生有的过程”与首句的“是对传统与风格的修改和调整,是不断制作与匹配‘图式’的过程”相悖,排除。
B项的“艺术作品间的相似”无中生有,且脱离了“艺术创作”的话题,排除。
D项,文段强调的是艺术创作对传统的依赖,“古典艺术作品”概念变化,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9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4题

10、【言语理解】随着商品流通、贸易往来、人际交流的越来越________,远古时代那种依靠步行的交通方式以及手提、肩扛、头顶的运输方式已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交通运输设施的兴建与运输工具的制造便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突出 迫在眉睫

B:重要 备受瞩目

C:明显 日新月异

D:频繁 应运而生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同时修饰“商品流通”“贸易往来”“人际交流”,四个词语中,只有“频繁”最恰当。
第二空,题干说的是随着商品流通、贸易往来、人际交流的增多,原始的交通与运输方式已不能再适应社会的需要,新的交通和运输方式便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应运而生”填入恰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4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4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4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4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4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24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4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