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014

发布时间:2023-01-23 14:23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院中的花零落不堪,夜行的旅人浑身湿透,但正是在这种情境下,你会感受到往常的世俗________一时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宁定,被雨声________的寂寥。人人都悄然归位,死心塌地地在雨帘包围中默默端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喧嚣 阻隔

B:喧哗 阻碍

C:喧哗 阻隔

D:喧嚣 阻碍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喧嚣”指不清净,吵闹。“喧哗”指声音大而杂。句中要表达的是“世俗”的吵闹,不安静,显然用“喧嚣”更合适,排除B、C。第二空,“阻隔”指阻挡隔绝。“阻碍”指阻挡住,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此处用来形容被雨声挡住的寂寥,用“阻隔”更适合,排除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互联网+”,是一种科学地驾驭技术、利用技术基础上的提速、提质、提效。作为先进技术、先进工具的互联网,用于建设和发展是积极正面的,用于攻击和损毁是消极负面的。既要积极有效地使用互联网这一先进工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建立良好秩序,采取安全保护措施,防范由于破坏性运用所带来的被动和伤害。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互联网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利大于弊的

B: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就是对互联网辩证地趋利避害

C:“互联网+”的出现就是为了消除互联网的消极负面作用

D:互联网使得不少青少年沉溺其中,耽误了学业,是弊大于利的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指出,互联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关键在于如何运用。A、D两项分别由其一面得出利大于弊和弊大于利的结论,推断失当,排除。C项“消除”的说法有误,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3、【言语理解】所有燃烧燃料的飞机都会留下废气和烟尘的痕迹。在高海拔地区,水蒸气经常凝结在烟尘颗粒上,并冻结形成卷云。后者根据温度和湿度的不同,可持续几秒钟到几小时。云既能起到降温作用,也能起到增温作用。它们将一些太阳光反射回太空,但也阻挡了地球表面辐射的一些热量。平均而言,薄的自然卷云和飞机尾迹都有净变暖效应。科学家利用一种大气计算机模型,估算了飞机尾迹在2006年引起多大程度的变暖以及到2050年可能引发的变暖程度。最终结论是,到2050年,飞机尾迹的升温效应将从2006年的每平方米50毫瓦上升到每平方米160毫瓦。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未来飞机尾迹增暖效应将日益显著

B:积极应对飞机尾迹增暖效应刻不容缓

C:自然卷云和飞机尾迹会产生较强的变暖效应

D:需研发新的替代燃料以减轻飞机尾迹升温效应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燃料飞机留下废气和烟尘的痕迹,在高海拔地区会形成卷云,然后说明卷云和飞机尾迹的净变暖效应;最后指出科学家利用大气计算机模型进行估算得出结论,即到2050年,飞机尾迹的升温效应将日益显著。总结词“最终结论”表明尾句为文段意在强调的重点,A项对其概括准确,当选。B项过度引申,文段只提及飞机尾迹增暖效应未来将日益显著这一现象,并未强调对其的积极应对,排除。C项脱离主题,文段主要说明“飞机尾迹增暖效应”而非“自然卷云和飞机尾迹”,排除。D项无中生有,“研发新的替代燃料”文段未提及,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39题

4、【言语理解】莎士比亚戏剧中体现的很多观点、态度和思想——莎士比亚本人是否赞同有待探究,但放在今天无论如何是难以接受的。其中确有赤裸裸的政治不正确之处,弄得一些改编作品简直就像在讨伐莎士比亚。不过,这些貌似不敬的行为反倒是帮了莎士比亚的大忙。因为这些莎士比亚原作的衍生作品看似要把偶像打翻在地,而实际上却使得莎士比亚永远鲜活。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莎士比亚被后人误解,其作品也遭到批评

B:无论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否有错误,都堪称经典

C:后人对莎士比亚作品的“批评”反而使其更加鲜活

D: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应被奉为经典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提到莎士比亚戏剧中存在政治不正确之处,一些改编作品像是在讨伐莎士比亚。然后以“不过”转折,分析了这一行为带来的正面效应,即“使得莎士比亚永远鲜活”。C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A项是转折前内容,且“被后人误解”无从体现,排除。文段没有说明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否能称为经典,B、D两项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我们常常讨论创造性的培养,好像创造性就一定意味着________,一个问题有一百个解,不受约束。实际上,________地看待世界,明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和运作;做事情讲方法,有步骤,有恒心,能统合各方力量,这些才是创造性的基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龙飞凤舞 壮观

B:天马行空 宏观

C:不拘一格 微观

D:挥洒自如 乐观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后文可知,“一个问题有一百个解,不受约束”是对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所填词语应表达不受约束之意。“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挥洒自如”指作文、写字或绘画得心应手,随意运笔,不受拘束。两词均不能用来形容“创造性”,排除A、D。
第二空,对应后文“明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和运作”,此处说的应是从整体、全局来看世界。“宏观”泛指大的方面或总体;“微观”指涉及部分的或较小范围的。“宏观”填入符合句意,排除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有一个小孩,在上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文学这条路。只上了一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这样的结论:“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礼和死板,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绝不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一位化学老师了解到他的这个特点后,就建议他改学化学,因为做化学实验需要的正是一丝不苟。改学化学后,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后来,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

A:父母不应过早代替孩子选择人生道路

B:教师对孩子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人在本质上只有特点而没有优缺点之分

D:善于利用“缺点”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用奥托·瓦拉赫的例子说明,孩子在某一领域表现出来的“缺点”,只要善加利用,在其他领域可能就会变成优点并获得成功。A、B、C三项的表述与此无关。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0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0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0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0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0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0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0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0题

7、【言语理解】践行群众路线、倾听民声,党员干部应该做到:倾听“赞许”,________;倾听“牢骚”,________;倾听“建议”,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谦虚谨慎 平心静气 去糟取精

B:平心静气 谦虚谨慎 去糟取精

C:去糟取精 平心静气 谦虚谨慎

D:谦虚谨慎 去糟取精 平心静气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面对“赞许”应该是“谦虚谨慎”,由此可排除B、C。
第二空,对于别人的“牢骚”应该“平心静气”,排除D。
第三空填“去糟取精”也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8、【言语理解】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贸易站楼兰极尽繁华。然而,这座举世闻名的“大都市”却于公元500年左右________在漫漫黄沙中。不少研究者将________楼兰文明的祸首归结为环境的急剧恶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消逝 吞蚀

B:消失 吞噬

C:消融 吞没

D:消灭 蚕食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消融”侧重“融”,多用于冰雪的融化,排除C。“消灭”是多指主动的行为,这里“大都市”是被淹没,并不是主动的行为,排除D。
第二空,“吞蚀”侧重“蚀”,即腐蚀。“吞噬”侧重“噬”,即吞并。文段说的是研究者认为楼兰是被沙漠淹没,说的是被黄沙吞没,而非被腐蚀,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9、【言语理解】按照马歇尔的定义,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通过商品交换取得的净收益。具体来讲就是消费者购买某商品的意愿价格与实际成交价格之间的差额。这就是说,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买方意愿价与实际成交价。我们知道,实际成交价就是市价,单个买家或卖家均无法左右市价,它要由市场决定。如果成交价是市价,则消费者剩余大小就要看买方的意愿价格。买方意愿价格越高,消费者剩余则会越大。
与这段文字的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消费者剩余受卖家定价行为影响

B:消费者剩余会根据市价的变化而增减

C: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买方的意愿价格

D: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较小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买方意愿价与实际成交价”可知,A项说法错误。C项忽略了“实际成交价”,排除。由“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买方意愿价与实际成交价”“实际成交价就是市价”可知,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受市场变动的影响很大,D项错误。
由“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商品的意愿价格与实际成交价格之间的差额”“实际成交价就是市价”可知,B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10、【言语理解】人们穿行于城市中,不仅是空间的行走,也是时间的穿越。时序的完整就是一座城市的文脉和谱牒,“它”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气质所系。资金和技术可以使城市迅速变得高大,却无法使城市变得悠久。一件用许多金银珠宝堆砌而成的现代工艺品,其价值也许根本无法与一件朴素甚至有些残损的宋代瓷瓶相比,它们之间价值的体现仅仅在于时间。
这段话中的“它”是指:

A:空间 

B:

时间 

C:

城市的文脉和谱牒 

D:

时序的完整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代词指代的就近原则,“它”指前半句的主语“时序的完整”。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