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010

发布时间:2023-01-22 20:43     浏览量:26

1、【判断推理】荀子:锲而不舍

A:老子:天长地久

B:孔子:上善若水

C:庄子:尽善尽美

D:孟子:自强不息

正确答案:A

解析:“锲而不舍”出自《荀子·劝学》,A项“天长地久”出自《老子》。B项“上善若水”出自《老子》,C项“尽善尽美”出自《论语》,D项“自强不息”出自《周易》。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研究表明,近15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没有显著的增温趋势,这似乎与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变暖的大背景相矛盾。但温度变化是动力温度和辐射温度两部分造成的,对其气候效应的研究既要考虑气候系统动力因子的年代际变化,更要量化人类活动造成的辐射温度的作用。事实上,动力温度在近15年出现显著的降温趋势,而辐射温度持续上升,两者相互抵消,造成了近年来全球气温的增温停滞。
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

A:气候系统动力因子的年代际变化“冷却”了大气温度

B:动力温度和辐射温度均增高导致全球变暖的大趋势

C:气温稳定取决于动力温度与辐射温度的相同变化

D:动力气候降温不显著造成了15年前的全球变暖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动力温度在近15年出现显著的降温趋势,而辐射温度持续上升,两者相互抵消”可知A项正确,而C项错误。
根据题干,全球平均气温增温与否是由动力温度和辐射温度决定的,动力温度降温,辐射温度增温也有可能引起全球平均气温增温的趋势,故B项说法错误。
D项,为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 2016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3题

3、【判断推理】科学不是宗教,宗教都主张信仰,所以主张信仰都不科学。
下列最能说明上述推理不成立的是:

A: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都应受到社会的谴责,所以应受到社会谴责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B:商品都有使用价值,阳光当然有使用价值,所以阳光当然是商品

C:不刻苦学习的人都成不了业务骨干,小李是刻苦学习的人,所以小李能成为业务骨干

D:中国人不是美国人,美国人都说英语,所以,说英语的人都不是中国人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是一个错误的三段论推理,其推理形式为“所有S不是M,所有M都是P,所以P都不是S”。
A项推理形式为:所有S都是M,所有M都是P,所有P都是S。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
B项推理形式为:所有S都是M,P是M,所以P是S,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
C项推理形式为:所有不是S的都不是M,P是S,所以P是M。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
D项推理形式为:所有S不是M,所有M都是P,所有P都不是S。与题干推理形式相同。
D项结论“说英语的人都不是中国人”是错误的,推理不成立。由此可知,与D项推理相同的题干也是错误的,都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4、【判断推理】绝对的公共物品是指被一些人使用时并不排斥和影响另一些人对该物品的使用,且无法将使用者与非使用者区分并向使用者收取费用的物品。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绝对公共物品的是:

A:公共厕所 

B:

公共汽车

C:

有线电视 

D:

空气

正确答案:D

解析:绝对的公共物品的定义要点是:①不排斥和影响另一些人对该物品的使用,②无法收取费用。A、B两项不符合要点①,C项不符合要点②。D项空气符合①②两个要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一池塘边竖着一块牌子:“池塘水有剧毒,下水即死。否则,不承担医药费!”
以下哪项与题干犯的是同样的逻辑错误?

A:妈妈对小孩说:“我很爱你,你决定做任何事,我都会支持你的。但是你必须按我说的做!”

B:老师说:“这位同学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还不好下结论。否则,对他不公平。”

C:老师要批评一批同学,也要表扬一批同学,要爱恨分明。

D:“文化大革命”有其正确的地方,也有其不正确的地方,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评论。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前面说“池塘水有剧毒,下水即死”,意思是下水就会死;而后面又说“否则,不承担医药费”,意思是下水不死的话不承担医药费,说明可能不会死。所犯逻辑错误为前后矛盾。
A项,妈妈前面说“我会支持你做任何事”,意思是听孩子的;后面说“你要按照我说的去做”,意思是听妈妈的。前后矛盾,与题干逻辑错误一致,保留。
B项,为了公平,在不好下结论的时候不评价是否正确,不存在逻辑错误,排除。
C项,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态度,不存在逻辑错误,排除。
D项,一分为二地评论一件事情,不存在逻辑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6、【判断推理】归谬法是指对一错误论题不直接否定,而是先假定其真,然后据此导出荒谬的结果,由结果的荒谬推出该论题的荒谬,从而间接地否定错误论题的论证手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归谬法的是:

A:有个病人对住院处的护士说:“请把我安排在三等病房,我很穷。”“没有人能帮助您吗?”“没有,我只有一个姐姐,她是修女,也很穷。”护士听了生气地说:“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好,您就把我安排在一等病房吧,以后把账单寄给我姐夫就行了。”

B:甲向乙解释:“我演奏的是高雅的流行乐曲。”乙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雅的吗?”甲听了很是吃惊:“不高雅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乙笑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雅的了?”

C:某人坚决反对杀生,他劝告人们说:“你如果在世时杀了一头猪,来生就要变成一头猪;你在世时杀了一头牛,来生就要变成一头牛。”这时一个听众说:“那不如去杀人吧。”

D:有一次,一位英国女记者读了文学大师钱钟书的作品,对钱钟书很仰慕,非要见他,在电话中钱钟书对该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就够了,何必非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正确答案:D

解析:归谬法的定义要点是:先假定错误命题为真,然后据此导出荒谬的结果,从而间接地否定错误论题。A、B、C三项均符合定义;D项钱钟书通过类比的方式直接否定了记者的观点,不符合定义。故本题答案选D。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7题,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2题

7、【判断推理】陆军:空军:作战

A:播种机:收割机:农业

B:汽车:轮船:运输

C:超市:商场:促销

D:法院:政府:司法

正确答案:B

解析:陆军和空军是两种不同的军种,两者是并列关系,其主要功能是作战。
A项,播种机和收割机是两种不同的农耕机械,但是它们的功能不是农业,排除。
B项,汽车和轮船是两种不同的交通工具,其主要功能是运输。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超市和商场是两种不同的购物场所,但是它们的功能不是促销,排除。
D项,法院和政府是两个不同的机关,二者的功能不是司法,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5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5题

8、【判断推理】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由此可以推出:

A:如果经济不可持续发展,就是没有搞好环境保护

B:只有搞好环境保护,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即使没搞好环境保护,也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D:只有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才能搞得好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题干得出,搞好环境保护是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推理关系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搞好环境保护”。
A项,否定前件不能推出否定的后件,该项错误。
B项,其推理关系为“搞好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题干的推理关系一致,该项正确。
C项,否定后件应推出否定的前件,即“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项错误。
D项,其推理关系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搞好环境保护”,与题干的推理关系不一致,该项错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

9、【判断推理】扎根理论是指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符合扎根理论的是:

A:某研究生为验证压力和成功之间的倒U形曲线关系,做了一项长达一年的实验,实验结果和预先判断并不一致,他认为实验设计可能存在问题

B:某教授通过对其女儿从3岁到7岁的连续观察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但是这些结论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

C:某公司基于九型人格理论研制了一套人格测验,公司员工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和实际情况非常相近

D:某医疗机构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来研究机器设备对医务人员和病人之间的互动影响,发现某些设备明显让病人感觉不舒服,于是改进了设备

正确答案:B

解析:扎根理论的定义要点:①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②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③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
A项,验证压力和成功之间的倒U形曲线关系,说明研究开始之前已经有了理论假设,不符合要点①。
B项,对女儿的观察,体现了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总结出儿童认知规律,说明研究开始之前没有理论假设,并且体现出归纳出经验后上升到理论,符合定义。
C项,基于九型人格理论研制了一套人格测验,说明研究开始之前已经有了理论假设,不符合要点①。
D项,某医疗机构改进设备,是具体的做法,不属于上升到理论,不符合要点③。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4题

10、【判断推理】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随意注意的是:

A:喧闹的步行街上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吸引了周大爷的目光

B:余小军有次偶然听到《蓝色多瑙河》,之后迷上了古典音乐

C:安静的图书馆内一个小女孩突然哭喊引起黄小红的关注

D:为探索钟摆现象的规律,伽利略观看吊灯在微风下摆动

正确答案:D

解析:随意注意定义的关键信息:事先有预定目的。
A项,霓虹灯吸引目光,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B项,因偶然听到而迷上古典音乐,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C项,突然哭喊引起关注,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D项,观察钟摆现象,事先有目的性,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