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要证明一个事物的可能,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指出它的确存在,即过去曾经存在,或者现在正在存在;另一条途径是从逻辑上证明它的存在,即使它现在并不存在,过去不曾存在,但按理它应该存在,或者在将来的某一天总会存在。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要从两条途径证明一个事物的可能
B:一个事物的可能与否不确定
C:证明可能即证明存在
D:存在分为确实存在和逻辑存在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说明证明一个事物的可能可以从事实上存在和逻辑上存在两条途径来进行,由此可知,存在分为确实存在和逻辑存在。D项表述正确。A项曲解文意,有两条证明途径,不等于要从两条途径证明;B、C两项未涉及两条途径,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人体是一个庞大的共生体。人体皮肤表面、口腔、呼吸道、肠道________着大量微生物,它们的数量是人体本身细胞的数十倍,编码的基因是人体基因的100倍。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会有微生物留存的痕迹,而人体的健康会与体内的菌群________。人们将特定环境中包括微生物在内的总DNA称为宏基因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寄生 同气连枝
B:依附 表里相依
C:潜伏 如影随形
D:生存 休戚与共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人体是一个庞大的共生体”可知,人体的皮肤表面、口腔等有着大量微生物,它们之间是共生的。“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依生存,对彼此都有利。“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中取得养分,维持生活。“依附”指附着,依赖,从属。两词均表示自己不劳动而依靠别人生活之意,而文段中的“人体”与“微生物”之间是互利的共生关系,排除A、B。“潜伏”指隐藏,埋伏,与文意无关,排除C。“生存”填入符合文意。
验证第二空,“休戚与共”意思是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填入形容人体健康和菌群的关系,恰当,且能体现“共生体”这一关系。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9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
3、【言语理解】
2014年的“双十一购物节”让外界________中国热闹异常的电子商务产业。美国媒体感叹中国的“双十一”一天的销售规模已经赶超美国两大网上购物日,预计电子商务将________中国在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惊诧 力推
B:关注 助推
C:热议 襄助
D:聚焦 助力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空,“惊诧”一般的用法为“惊诧于某事”或者“某事令人惊诧”,在此处语法有误,排除A。由“热闹异常”“美国媒体感叹”可知,“双十一购物节”被外界高度关注,“关注”程度过轻,排除B。
第二空,“襄助”意为辅助、帮助,适用对象一般为君王,排除C。“助力……成为……”为常用表述,D项当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下列诗句不能预测天气的是:
A:“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B:“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C:“东虹轰隆西虹雨”
D:“东边日出西边雨”
正确答案:D
解析:“东边日出西边雨”讲的是降水量水平分布的不连续性,从而造成雨区内外雨量分布的显著差异,这句话本身并不能预测天气。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配音在当下是有市场的。有些人不喜欢看书,却喜欢“听书”;有些时候没办法解放双手双眼,却可以通过“听书”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有的人夜跑时听书,半年里也能听完十来本文学名著。一些地方设立“声音图书馆”,即使不识字也能“看书”;越来越多的阅读平台推出听书功能,实现“可听化”;一些有声小说不满足于“一人读”的传统配音,为每个角色和旁白招募配音者。移动互联时代,多元的阅读场景增加了人们对配音人员的需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配音兼职招聘信息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根据这段文字,听书配音市场需求增加的原因不包括:
A:有听书功能的平台与日俱增
B:有些人对“听书”有特别的偏好
C:“听书”可以降低时间成本
D:一人配多角时很难自如切换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越来越多的阅读平台推出听书功能,实现‘可听化’”可知,此项从平台增多的角度说明听书配音市场需求增加,包括。
B项,由“有些人不喜欢看书,却喜欢‘听书’”可知,此项从听众偏好的角度说明听书配音市场需求增加,包括。
C项,由“有些时候没办法解放双手双眼,却可以通过‘听书’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可知,此项从“听书”好处的角度说明听书配音市场需求增加,包括。
D项,文段中“一些有声小说不满足于‘一人读’的传统配音,为每个角色和旁白招募配音者”说的是平台对配音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选项“一人配多角时很难自如切换”侧重配音者的个人能力不足,文段并未说明这一点,因此其并非听书配音市场需求增加的原因。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但也有人说,中国的珠算也当是一大发明。为什么呢?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的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
③蕴含了坐标几何原理
④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⑤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⑥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A:②④⑤③⑥①
B:②③⑤④①⑥
C:⑥①②⑤④③
D:⑥②④⑤③①
正确答案:B
解析:四个选项均以②或⑥作为首句,②说的是算盘的结构,⑥说的是珠算的运算效果。按照一般逻辑,应先介绍事物的结构再论述其效果,由此排除C、D。③说的是算盘结构的内涵,是承接②论述的,②③应紧密相连,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
7、【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在语序上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B: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C: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D: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正确答案:C
解析:A、B、D三项的语序均为主语+谓语+补语,只有C项的语序为谓语+主语,这属于主谓倒置。改成主语+谓语的形式应为: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4题,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1题
8、【言语理解】网络用语从一开始就不是交际语言。文字和语言的性质是不一样的,语言本质上是用声音符号做物质外壳的,文字则是用来记录有声语言的。世界上大多数语言并没有文字,这些语言也就不会有网络用语。文字有记录、保存语言的功能,并能远距离传送,网络主要利用文字来实现即时的远距离交流。文字有这样的优点,但是它不能取代语言。
根据文意,网络用语之所以不是交际语言是由于:
A:网络用语本质上是用文字符号记载的语言
B:网络语言主要用来实现即时的远距离交流
C:文字虽能远距离传送但不能取代交际语言
D:网络即使再发达人也不可能不用交际语言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即指出“网络用语从一开始就不是交际语言”,接着对其原因进行了解释,即文字和语言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交际语言本质为语言,而网络用语是利用文字来实现即时的远距离交流,其本质为文字,最后再次强调文字不能取代语言。由此可知,网络用语不是交际语言的原因在于,网络用语是交际语言的记录方式。A项能够解释问题的原因,当选。
B、C、D三项均未从本质上说明网络用语不是交际语言的原因,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5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2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0题
9、【言语理解】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我们对他人的行为已自然而然地形成各种判断,因此无须考虑就能运用在各种场合。例如我们搭乘的火车突然停下来,我们会想到可能是由于机器出了故障,绝非是驾驶员离车去摘路边的野花。
对上面这句话的主题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依据自然形成的判断往往不一定是最准确的
B:人们在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判断
C: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发生事情的自然判断是正确的
D:在各种场合下,都不能忽视由于自然判断而形成的生活经验
正确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讲人们依据生活经验而形成各种判断,第二句是举例说明第一句。题干中只提到人们根据生活经验而产生判断,并没有提及这种判断的准确性问题,所以AC都不正确。选项D和题干的说法正好相反。B项是准确理解。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以下各句画线的部分,在修辞上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生活在碎片时代,不能像碎片一样生活。
B:当善良的人被欺骗,除了愤怒外,还会下意识地开启防御机制,自带“防护网”。
C:“磨刀不误砍柴工”,花在度假上的时间,会从高效的工作那里补回来。
D:亚马逊新版电子书阅读器浸入两米深的清水后仍可使用。现在有了能应付浴室和沙滩的“口袋里的书店”,书虫们还会忠实于他们潮湿的平装书吗?
正确答案:C
解析:A、B、D三项的修辞手法为比喻,A项把人比喻成碎片,B项把人们的心理防御机制比喻成“防护网”,D项将电子书阅读器比喻为“口袋里的书店”。C项仅是引用俗语,与其他三项修辞手法不一样。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34题,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4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