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要最大程度地________网络谣言,一方面要依赖法制力量,另一方面也需要网民尤其是所谓“网络大V”________高度理性和负责的精神。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消除 秉持
B:去除 把持
C:根除 维持
D:清除 操持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从第二空入手,“把持”“维持”“操持”与“精神”均不搭配,排除B、C、D。
第一空填“消除”也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8题
2、【言语理解】28.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为:
A:她觉得天地是那么广阔,心里是那么豁朗。
B:参加这次募捐活动的有我校教职工将近八百多人。
C:员工对于保管员揭发公司营销部谋私利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D:伊拉克游击队对美军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将近八百多人”有歧义,“将近”意为不到,“多”意为超过,二者同时出现则语意不明确。C项有歧义,可以理解为“员工对营销部谋私利的行为感到气愤”,也可以理解为“员工对于保管员的揭发行为感到气愤”。D项有歧义,可以理解为“伊拉克游击队进攻美军”,也可以理解为“美军进攻伊拉克游击队”。A项没有歧义,所以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制止网络暴力,加强、完善相关制度性建设刻不容缓。________,每一个口出恶言之人都是推动网暴潮水前进的一部分。反过来讲,在评判热点人物和事件时保持善意和理智,哪怕只是做到少说不说,这样的人每多一个,抵御网暴的堤坝就能高一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言籍籍
B:众口铄金
C:三人成虎
D:流言蜚语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意可知,“每一个口出恶言之人都是推动网暴潮水前进的一部分”是对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所填词语应表达每个人说的话都可能对网络暴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之意。“人言籍籍”指人们议论纷纷。其不能体现人们的话对网络暴力起到的推动作用,排除A。“众口铄金”形容舆论的力量很大。其填入能表达起推动作用之意,且能与后文构成呼应。“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其侧重指把谣言当作事实,不符合文段语境,排除C。“流言蜚语”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其填入与句意不符,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①根据专业统计,消费者在每封信件上只会停留短短7秒钟
②要想消费者从众多的直邮中拆开你的信件,那你的信封就必须够独特、够有诱惑力
③如果将企业的直邮销售看作一个产品,那么信封就是这个产品的包装
④如果目标顾客连你的信封都不拆开,就别提直邮营销的成功率
⑤目标顾客邮箱里天天电话单、朋友寄来的贺卡、银行账单、各种企业目录等信件源源不断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②③⑤
B:③⑤②①④
C:⑤①④③②
D:①⑤③②④
正确答案:B
解析:④、⑤放段首过于突兀,不合适,排除A、C。⑤说消费者的信件每天源源不断,②说要使消费者从众多的邮件中看到你的信件,②应紧接⑤,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5、【言语理解】水田不单单是水稻的种植区,也可以是稻香水美、鱼肥虾壮的养殖场。传统矮秆水稻因为追求最大产量,都采用密植栽种,加上植株株秆矮小,水田中空间狭窄,导致空气流通不好,水中有效含氧量降低,不利于开展水田综合种养结合生产。而高秆水稻株型高大、叶茂且冠层高,植株间距较为稀疏,可为蛙、鱼和泥鳅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适宜种养结合的优势,较好地解决了植株过密导致的水田上方空气对流不充分、空间不足的问题。与现在常见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相比,该模式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将极大地提升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根据这段文字,高秆水稻种植:
A:为稻田养殖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B:克服了传统矮秆水稻种植模式的弊端
C:催生了种养结合的新型种植模式
D:将成为未来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稻田养殖的话题;接着介绍了传统矮秆水稻种植模式存在的局限性,不利于开展水田综合种养结合生产;然后介绍了高秆水稻种植因植株间距较为稀疏,可为稻田养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最后指出新模式带来诸多益处。由此可知,文段主要是强调高秆水稻种植催生了一种新型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应C。
A项,文段论述为稻田养殖动物提供了栖息地是为了说明稻田可以开展综合种养模式,其本身非重点,排除。
B项,“克服了……弊端”表述范围过大,文段只是说高秆水稻克服了传统矮秆水稻不适合稻田养殖的弊端,并未说明还克服了其他弊端,排除。
D项,“将成为未来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过度推断,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47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55题
6、【言语理解】中国绘画是以庄子哲学为精神宗旨的,其最高境界是在人与对象的双重自然状态下实现物我浑融。《庄子·田子方》载,宋元君招试画师,应试者皆________,唯有一后到者,“解衣盘礴赢”,任性自然地投身于画作。宋元君称此人为“真画者”。所谓“真画者”,指的是突破规范束缚而进入自由率真的创作状态的画家。这是庄子为后世中国画家塑造的模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循规蹈矩
B:墨守成规
C:按部就班
D:循规拘礼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对“唯有一后到者”和“真画者”的描述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解衣盘礴赢”(不拘礼法)语义相反。A项“循规蹈矩”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B项“墨守成规”指固守旧规则,不改进。二者均侧重遵守旧规则,未体现出拘泥礼法之意,排除。C项“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次序或步骤办事。与文意不符,排除。“循规拘礼”侧重遵守规则和礼数。与文中“解衣盘礴赢”(不拘礼数)构成反义对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29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8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0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9题
7、【言语理解】①这就造成人们像蚕蛹一般,越来越蜷缩进小小的“信息茧房”当中
②研究表明,人类会习惯性地从已有的信念或假设角度来搜索、解读和获取信息,忽略甚至不看与自己价值观取向相左的消息
③以情感诉求为支柱的“后真相”,其特征就是飘忽不定,科学精神更无从谈起
④历史无法言说新闻具体是在哪一天诞生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假新闻在新闻诞生那天起就存在至今,并如同幽灵一般影响着公众情绪
⑤假新闻泛滥,以至于《牛津词典》2016年年度词汇是“后真相”
⑥不久前,欧洲国家马其顿的一座小城韦莱斯,因出现了假新闻“淘金热”而登上西方各大媒体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④①⑥③②
B:②⑤③⑥④①
C:⑥③⑤②①④
D:④⑥⑤③②①
正确答案:D
解析:⑤引出“后真相”的话题,③介绍“后真相”的特征,故⑤③应相连,排除A、C。④⑤⑥均围绕“假新闻”展开,应紧密相连,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33题
8、【言语理解】①为生态环境利益设置核心的法律原则,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制度体系
②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中,生态环境保护是其核心的价值诉求
③生态文明的理论要求法律对具有公共性的、体现未来时代人的利益和自然生态本身价值的生态环境利益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保护
④这决定了仅仅依托传统的法律部门不能为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护
⑤这些法律规范为生态环境提供直接的保护
⑥生态文明需要一个以生态环境价值为核心价值,以生态环境公共利益保护为核心诉求的法律体系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②⑤①③④
B:⑥②③⑤④①
C:③④⑥②⑤①
D:③②⑤④①⑥
正确答案:C
解析:快速浏览题干句子,发现④和⑤都含有指代词“这”,考虑从指代词入手确定句子关系。先看④,④指出“这决定了……依托传统的法律部门不能为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护”,按照行文逻辑,其前应论述的是为什么传统的法律部门不能提供保护。选项中④前分别为③和⑤,③说的是“生态文明的理论要求法律对……体现未来时代人的利益和自然生态本身价值的生态环境利益进行……保护”,也就是说,生态文明理论要求的法律与传统法律不一致,所以传统法律不能对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护,③置于④之前,作为④的原因恰当,而⑤说这些法律规范可以为生态环境提供直接保护,与④句意相悖,两句相连不恰当,由此排除B、D。
再分析A、C两项,两个选项最明显的区别为③④与⑥的位置。由上文分析可知,③④说的是为什么传统的法律不能对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保护,⑥说的是生态文明需要一个以生态环境价值为核心价值的法律体系,由此可知,⑥是作为③④的结果来做进一步说明的,故三句的顺序为③④⑥,排除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3题
9、【言语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脑就像肌肉一样,如果________锻炼某个部分,就会使该区域增强。科学家发现小提琴演奏家的大脑中用来控制左手的区域远大于常人,因为左手按压琴弦的工作比较________,而右手拉弓弦则相对简单。同样,阅读盲文的盲人,其大脑中很大的区域________给触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直接 劳累 划分
B:反复 烦琐 分配
C:刻意 复杂 预留
D:长期 紧张 安排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分析句意可知,身体某一部位需要通过持续性、长久性的锻炼才能实现功能增强。“反复”“长期”填入恰当,排除A、C。第二空,由第二句中的“而”可知,所填词与“简单”是反义对应关系,“紧张”不符合此要求,排除D。将B项代入第三空验证,“分配”指安排,分派。用来形容盲人阅读时大脑中的分工安排也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10、【言语理解】在中国古代,盖天、浑天之说,圭表、浑仪等器,以及天文历法操作规则,都是为着一个实用的目的,即服务于王权。然而赋予这个致用目的以神秘、庄严、威严之感,以致人人相信其有效的,是古代深入人心的“天人合一”思想。这里的“天”是指整个自然界,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有意志、有感情、无法彻底认识、只能顺应其道、与之和睦共处的庞大而神秘的活物。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中国古人心目中“天”的含义
B:中国古代天学的实用目的及其背后的思想
C:大自然在中国古代天学中的权威地位
D:中国古代天学与近代科学的区别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国古代天学都是为着一个实用的目的,即服务于王权。然后转而说明,为什么人们会接受这一这些——源自深入人心“天人合一”思想,然后具体介绍古代人们对于“天”的认识。B项的“实用目的及其背后的思想”对此概括准确。
A、C两项只涉及最后一句话,概括不全面;D项“区别”文段未涉及,属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