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循环论证是一种逻辑错误,是指论据和论点不是相互独立,而是拥有相同的内容,其论证过程是用不同的语言重复一样的内容。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循环论证的是:
A:你完全错了,因为你说得没有道理
B:外星人是存在的,因为你证明不了他不存在
C:你应该相信世上有神,因为神确实是存在的
D:他不值得你这么爱他,因为他不配
正确答案:B
解析:循环论证的定义要点:①论据、论点不是相互独立,而是有相同内容;②论据过程是用不同的语言重复一样的内容。
A项,论点是“你完全错了”,论据是“你说的没道理”。没道理和错了是同一个意思,符合定义。
B项,论点是“外星人是存在的”,论据是“你证明不了他不存在”,论证过程是无法证明所以不存在,属于“诉诸无知”,不符合定义。
C项,论点是“相信世上有神”,论据是“神确实是存在的”。有神和神存在是同一个意思,符合定义。
D项,论点是“他不值得你这么爱他”,论据是“他不配”。他不值得和他不配是同一个意思,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65题
2、【判断推理】热传导是介质内无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其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可发生。但严格而言,只有在固体中才是纯粹的热传导,在流体(泛指液体和气体)中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流体即使处于静止状态,也会由于温度梯度所造成的密度差而产生自然对流,因此在流体中热对流与热传导可能会同时发生。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存在热传导现象的是:
A:太阳照射,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B:铁棒的一端放入热水中,另一端温度升高
C:海洋上层高温水体和下层低温水体因温度差而交换
D:往热水中加入冷水,热水变成温水
正确答案:A
解析:热传导定义的关键信息:介质内无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在固体中是纯粹的热传导;在流体中热对流与热传导可能会同时发生。
A项,太阳照射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太阳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热量)的,其属于热辐射,不符合定义。
B项,铁棒的一端放入热水中,热量通过铁棒这一介质传递从而使另一端温度升高,属于固体中的热传导,符合定义。
C项,海洋上层高温水体和下层低温水体因温度差而交换,发生热对流的同时也发生了热传导,符合定义。
D项,往热水中加入冷水,热水与冷水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交换,发生热对流的同时也发生了热传导,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2题,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2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0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1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7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101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85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0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4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6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6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5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1题
3、【判断推理】上下:前后
A:有无:朝暮
B:左右:东西
C:多少:正反
D:异同:生死
正确答案:B
解析:上下、前后均为方位词,形容的是同一类事物,且每个词中两个字为反义。
A项,有和无、朝和暮是反义关系,但有无、朝暮并非形容同一类事物的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左右、东西均为方位词,形容的是同一类事物,且每个词中两个字为反义,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多和少、正和反是反义关系,但多少、正反并非形容同一类事物的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异和同、生和死是反义关系,但异同、生死并非形容同一类事物的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8题
4、【判断推理】在决定孩子上什么课外班的问题上,四位老人发生争执。姥姥说:“学习钢琴比较好。”姥爷说:“如果学习视唱练耳,那么也应该学习钢琴。”奶奶说:“不应该学习钢琴,应该学习视唱练耳。”爷爷说:“不应该学习视唱练耳。”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是对的,那么可以推出:
A:不学钢琴,学习视唱练耳
B:既不学钢琴,也不学视唱练耳
C:学习钢琴,不学视唱练耳
D:既学钢琴,又学视唱练耳
正确答案:A
解析:姥爷说的话与奶奶说的话矛盾,两者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一人是对的”可知,姥姥和爷爷说的是错误的,即不学习钢琴,学习视唱练耳。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当某人获得他人信任和期望时,便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更加努力地实现他人对自己的期望。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
A:王东一心想成为奥运会冠军,在教练的严格训练和自身的努力下终于梦想成真
B:
小明幼年时因口吃而自我封闭,但在他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长大后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演说家
C:
高考落榜学生周某受周围人的歧视而自暴自弃
D:
民警小刘怀着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在工作中努力满足群众提出的各种要求
正确答案:B
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定义要点是:①获得他人信任和期望,②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A、D两项都是自己的理想,不符合要点①,C项不符合要点①、②,B项小明在父母的鼓励下成为演说家,符合该定义的要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舞台:道具:演员
A:汽车:驾驶:司机
B:操场:足球:学生
C:商场:商品:消费者
D:工厂:机器:工人
正确答案:D
解析:演员借助道具在舞台上表演。
A项,司机驾驶汽车,驾驶是动作而不是工具,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学生在操场上踢足球,学生是一种身份而不是职业,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消费者在商场购买商品,消费者是一种身份而不是职业,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工人借助机器在工厂里工作,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82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74题
7、【判断推理】有研究发现,低脂饮食的男性比其他男性更易患上睾酮缺乏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试验发现采用地中海饮食的低脂餐谱的男性比其他男性的睾酮水平偏低
B:睾酮缺乏会出现精力下降、睡眠障碍和脱发等各种健康问题
C:为了减肥而控制饮食的男性可能会使睾酮水平升高
D:肥胖会使得男性容易出现睾酮缺乏症,而采用低脂饮食的男性可以减肥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结论:低脂饮食的男性比其他男性更易患上睾酮缺乏症。
A项,指出采用地中海饮食的低脂餐谱的男性比其他男性的睾酮水平偏低,通过举例说明,这些采用低脂饮食的男性会比其他男性更容易患上睾酮缺乏症,可以支持题干结论。
B项,指出睾酮缺乏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但没有说明低脂饮食和睾酮缺乏症之间的关系,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C项,指出为了减肥而控制饮食的男性可能会使睾酮水平升高,与题干论述的低脂饮食的男性更易患上睾酮缺乏症无关,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D项,指出肥胖会使男性容易出现睾酮缺乏症,而低脂饮食有助于男性减肥,与题干论述的低脂饮食的男性更易患上睾酮缺乏症无关,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0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9题
8、【判断推理】蜡烛:电灯
A:算盘:计算机
B:信鸽:电报机
C:鞭炮:火枪
D:电视:电影
正确答案:A
解析:蜡烛和电灯都是人造的照明工具,两者的功能相同。
A项,算盘和计算机都是人造的计算工具,两者的功能相同,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信鸽和电报机都能传送信息,但信鸽是动物,并非人造的工具,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鞭炮和火枪的功能不同,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在电视上放映电影,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单考区)第58题
9、【判断推理】旋律:歌词
A:形状:色彩
B:生命:食物
C:义务:责任
D:目的:动机
正确答案:A
解析:旋律和歌词是组成歌曲的两个要素。
A项,形状和颜色是组成外观的两个要素,与题干关系相同。
B项,食物是生命存活的必备条件,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义务和责任是近义词,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动机影响目的,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10、【判断推理】德商是指一个人的人格和道德品质,其内容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容、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幽默等各种美德。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德商的是:
A:小徐善于把握机会,具有非凡胆略和魄力
B:小史喜欢挑战新鲜事物,对世界和他人充满探索欲望
C:小陈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存
D:小吴能理解别人的疾苦,考虑别人的感受,关心别人的生活
正确答案:D
解析:德商定义的关键信息:体贴、尊重、容忍、宽容、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幽默等各种美德。
A项,胆略和魄力不属于美德,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B项,求知欲不属于美德,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C项,适应能力强不属于美德,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D项,理解和关心别人、考虑别人的感受属于体贴、尊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